主流評論|脫貧攻堅尤需“工匠精神”

林 虎

2016年,滕兆敏辦起了第一家愛心食堂,免費為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午餐。3年多時間,他利用籌集來的愛心物資,將食堂開到了10家。目前,12名貧困婦女依靠為老人做飯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年人均增收近萬元。(3月16日《日照日報》)

用三年多的時間辦愛心食堂,體現了一種“工匠精神”。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尤其需要我們弘揚工匠精神。

眾所周知,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剩下的大都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就越需要我們像工匠一樣精準精細,用“繡花功夫”來解決好脫貧的問題和細節。我市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普通農戶中的“有病有災、有老有少、無依無靠、無志無智”四類群體,加強日常監測,健全完善即時發現、即時納入、即時幫扶機制,體現了“精準精細”的要求,不僅解決了這四類群體的後顧之憂,而且進一步助鞏固了脫貧攻堅的成果,必須將其貫徹落實好。

創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靠墨守成規、中規中矩不行,應像工匠那樣打破常規、勇於創新,不斷摸索新路子、探索新方法、制定新舉措,才能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役中脫穎而出、拔得頭彩。我市創新建立項目庫和專家評審制度,加大資金整合和集中實施力度,培植壯大了一批地方特色產業;創新小額扶貧信貸“委託經營”,惠及更多貧困群眾等,這些創新舉措對於我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具有積極的作用。

“沒有劈不開的柴,沒有刨不平的板。”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必須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