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就有人发明了最早的“机关枪”,为何康熙却弃之不用?

井底小小鱼


这种所谓的“机关枪”,名字叫连珠铳,具体是不是我国发明的,没有实证。

大发明家戴梓

戴梓是康熙年间之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明无比。朝廷征讨西南不臣,他听说后立刻报名参加,据史书记载,他不久就向上面进献了28连发的“机枪”。

后来朝廷征讨格尔丹等部,他又进献了新式大炮,这种炮比过去的那些厉害很多,曾经在对外战斗中,只是开了几炮敌人就吓得逃散了。

28发火铳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种火铳和现在的机枪原理完全不同,这种兵器里面,设置了两个发射装置,而一旦按下其中的一个,火药会立马落入下面的装置里面,与此同时,在拉动前面那个发射装置的时候,另外一个也在随之转动,后者配制了生火材料,一旦发生摩擦,就能打出火花,一旦进入弹匣,就能立刻点燃里面的子弹,然后完成发射。

这种火铳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可以连续发射,而且装弹量大,有近30发!当时的兵器,普遍还停留在刀剑之上,像弓箭虽说可以远距离发射,但是准头较差,威力更不能和火药相比。

另外,这种火铳发射的时候,上面通过瞄准后,准头很好,可以说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

那么,这么厉害的东西,为何康熙没用呢?

首先,这里就出现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当年戴梓压根就没把这种武器上报朝廷。据说他在制作出这种兵器来之后,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人对他说,如果把这种武器说了出去,以后会死很多人,他的后代也会死的一个不剩。于是他醒来后就决定,只把这种兵器留在家里,而不是上缴给国家。

第二种说法是清史里面流传下来的,说在1674年征讨耿精忠的时候,他曾经将此物献了出来,但是当时皇帝只是很高兴,却并没有说在后来有使用情况,他受到重用,很大程度是和他改良的大炮有关,而大炮确实有使用的记载。

但是清史里面的这种说法,又来自于纪晓岚的记录,而他所记录的事情,又是当年戴梓的后人所说,其中的话根本无法证明,都是不太可信之言。

所以,很可能不是康熙不用,而是他实在没拿到戴梓的这种东西。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说即便是戴梓发明出来的,但是以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大量制造

不能制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时的工艺不足以大量制造,二是这种东西的造价很高。但是这种说法,只要我们稍微想想,就会知道不可信。

既然戴梓都能做出来了,就算是太复杂,不能用于军队里,最起码也能制作一部分,然后在皇宫之中使用,但是事实上,除了一支类似的、从荷兰弄来的连发火铳,并没有发现其他的。

至于造价高之说,也是这个道理,就算太不能大量生产,但是装备几千人肯定是没问题的,可事实上,确实没有配发这种火铳的记载。所以,应该当年确实是朝廷没有得到这种火铳的制造技术而最终没能大量使用。


小小嬴政





(现代机枪)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纵然如此,很多人对康熙的一些政策还是不甚满意,比如对于火器的使用,康熙并不积极。

康熙时期有位大臣,叫戴梓,发明了“机关枪”,而康熙却弃之不用,这到底是为什么?

康熙朝出现的“机关枪”,并不是现在这种机关枪




戴梓是个火器专家,其人博学多才,上懂天文地理,下知诗画史籍,最突出的才能还是懂机械。

戴梓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子母炮”,曾经,来自比利时的南怀仁,夸口说“子母炮”只有比利时人能造,结果,老南花费了一年也没有制造出来,而戴梓只花费了八天时间,就把子母炮发明了出来,康熙很开心,并取名为“威远大将军。”在后来平定准格尔部时,该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戴梓曾经发明了“机关枪”,但这机关枪,康熙并没有采用。这机关枪叫“连珠火铳”,可以连续发弹28发。起初,戴梓把发明推荐给了康亲王,后来康亲王推荐给了康熙。

但是康熙看了这火铳后,问了些情况,然后暂时放弃了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火铳可以连发28弹没错,但28枪打完后,子弹和火药需要重新填充。那么此枪威力如何呢?事实证明一般,射程很近,威力普通。

威力不大不说,此枪的造价成本还不低,要做成琵琶的样子,内部构造复杂,整体结构庞大,单只连珠火铳的成本还相当高。

威力一般,成本又高,所以康熙放弃也不意外。但是,这样放弃后,中国人就少了改进的空间和时间,武器装备慢慢趋向落后。

戴梓科研能力出色,政治能力一般,被发配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任何产品都有一个完善的时间,枪械也是如此。就算连珠火铳威力小造价高,但如果给予时间,那么一定有完善的巨大空间。

但是戴梓此人情商一般,政治能力一般,先是得罪了康熙欣赏的南怀仁,后来因为人直口快,常常针砭时弊,于是被康熙看不下,容不了,最后被发配到了东北,这一发配就是三四十年,而献给康熙的连珠火铳也被丢尽了武器仓库中,再难见天日。



康熙之后,雍正很有作为,但对于武器发展还是不重视。乾隆上台后,大搞文字狱,贪污腐败盛行,又搞什么闭关锁国,实行海禁,于是,大清的枪械发展落后了很多。直到鸦片战争吃了亏,晚清才开始重新注重火器。

康熙对于连珠火铳的放弃,让人感觉非常遗憾,如果成立一个所谓的“火器局”,让戴梓等人负责,那么大清很有可能在武器发展上走到世界前面,真是遗憾!

不过,康熙的举动符合他的性格,创建伟大基业的人,大多都是极其自负之人,康熙也是如此,在他看来,弓箭在当时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没有什么战争是弓箭加大炮解决不了的。但,谁知道后来枪械的发展如此迅速,如此厉害呢?如果知道枪炮的发展会如此,康熙可能早已经重视火器发展了。



戴梓的发明自然是不错的,但威力一般,造价高昂也是存在的,因此康熙放弃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一个伟大的君王应该看得更远,而康熙明显有些守旧了,这导致后来大清的武器发展远远落后于欧洲。


蓝风破晓


康熙年间所谓的机关枪,实际上指的是著名武器制造专家戴梓所设计的据说一种名为“连珠铳”的武器,为什么说据说?就是因为这种武器到底存不存在,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种武器的第一次出现还是在数十年后的乾隆年间,纪晓岚根据戴梓孙子的回忆才知道戴梓年轻时期,也是在康熙年间曾发明这样一款武器,可武器的性能威力如何、武器的构造如何,甚至武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到底有无图片或实物,什么有效的线索都没有,也许一切只是一个虚无的设想。



根据戴梓孙子残存不多的回忆,这应该是一件外形如同琵琶,内装28枚弹药的火枪,每枚弹药均以弹丸和发射药提前包装好,发射时每发射一枚子弹,第二发子弹就会从上方下落到发射筒中等待第二次发射,没有详细的机械构造,只有简短的,无法与现实搭边的回忆,在后人看来,以当时的技术,想完成这样的构造轮转几乎是不现实的事。

1、至少从纪晓岚的记录来看,这根本不是什么机关枪,充其量就是一扣一发的半自动火枪。

2、以当时的技术,如何实现子弹轮换上膛?从纪晓岚的记录来看,似乎弹夹垂直竖在发射筒上方,凭借重力下落而时间子弹轮转,这种机械设定近乎扯淡。



3、当时虽然已经开始出现后膛枪,但在当时还没有完全解决密封性的情况下,后膛枪得不到有效推广并且因此气密性不佳无法保证射程,在没有有效隔离和推送系统的传导下,又如何保证第一枚发射药爆炸时不会波及其他子弹的发射药?

以上还仅仅是那个年代无法解决的几个问题而已,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困扰后膛枪和机关枪发明的限制因素数不胜数。

也许戴梓的连珠铳,只是一个停留在图纸上的,在那个年代完全不切实际的发明,也正因为无法设计出真正的实物,戴梓的这项技术开发在一开始就宣布夭折,创作能力还不如戴梓的后人根据这“缺斤少两”的发明更探索不出相关的技术难题,又模棱两可的汇报给纪晓岚,他的书中也只能记录一些让后人想象无比却又无法成为实际的发明。


辽宁资深球迷


戴梓发明的连珠铳,好虽好,但零件加工难度大,制造程度复杂,相对于当时的军工来说,水平过高,成本也过高,因此不适合大规模装备。最糟糕的是,连珠铳属于相当精密的火器,却十分容易磨损。而且,由于机轮转动而装填的火药无法捣实,爆发力不足,导致射程近、威力小。这样的连珠铳立意再好,实战价值却不大。戴梓应该是非常明白这道理的。

另外,还有个传说,戴梓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其实,每一秒钟都可能有比较有价值的奇思妙想诞生。但是细究其理,真正值得推广的发明,十万个里未必能出一个。


纯钧LHGR


从冷兵器时期,我国的武器发展就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一直到明朝后期,天朝的火器和海上作战的装备还是能甩西方几十条街的。火器的研发和应用,无论是抗击匈奴,抵御农民起义,为明朝赢得了许多次的战争。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叫戴梓的人,通晓天文地理,十分热爱武器研究。戴梓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火器的制作,所以对于火器原理十分清楚,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便子承父业,专门研制火器。

他尤其擅长改装,无论什么样的火器,经他手都能完美的仿制出来并且会对其进行改良。《清史稿》记载,戴梓于康熙13年向康亲王进献了一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一次能连续发射28枚子弹,危机巨大。此时正逢耿精忠判乱,于是朝廷就把这种武器用于战争,大获全胜。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领先西方两百多年。



回到朝廷后,戴梓被重用,专门命他研制武器。康熙25年,荷兰使者向康熙进贡“蟠肠鸟枪”,康熙命戴梓仿制,仅用5天,戴梓就仿制了10把。随后,又根据西班牙造的炮仿制出“佛郎器”。康熙26年,研发出“子母炮”,广泛用于战争。但是,戴梓为人正直,不善交际,他的才能让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十分不满,屡次陷害,最终,戴梓被判流放35年。一代武器天才,就这样把大好年华蹉跎在了流放途中。从此,清朝的火器研发十分缓慢。


历史密探


康熙之所以没有将最早的“机关枪”推广下去,既有满清皇帝对火器的不重视,也有担心汉人利用先进的火器威胁满清的统治;

满清统治者以自强悍的铁骑战胜了明军,认为自己的铁骑天下无敌,是自己的优势;而明军使用的火器,虽然技术先进,但由于制作工艺以及偷工减料,导致清朝统治者认为火器不可靠,无法对抗自己的骑兵,因此并没有得到满清政府的重视,没有政府支持,很难推广以及进一步地研发和生产;

康熙年间,兵器制造家戴梓曾制造了“连珠铳”,就是所谓的“机关枪”。由于这个火器威力巨大,满清统治者,害怕汉人利用这一利器,威胁满清的统治,因而没有得到推广;

最后,戴梓因为自己太牛了,遭人嫉妒被陷害流放东北,结束了他一生的火器研发的生涯。清朝误国,自以为自己天下无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为近代中国的苦难埋下了祸根。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这个问题讲的是戴梓在康熙年间就发明了二十八连发的——“机关枪”,但却被流放盛京的冤案。

按老规矩,咱们先上结论:

第一,戴梓被流放盛京确实是冤案,但却和他的军事发明无关。

第二,戴梓发明的不是机关枪。

戴梓发明的二十八连发机枪,学名叫“连珠铳”,是一种琵琶形状的新型火枪。在枪脊上储存火药弹丸,以机轮来操纵装填,开火时一口气能连发二十八发。这种当时的新颖火器,属于一款升级版的燧发枪。但是,要说明的是,比戴梓发明的这种连珠铳还要五花八门的火器,在大明朝的武备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名字叫的也是十分霸气——就是实战性能差。各种十眼铳、“一窝蜂”之类的利器,甚至传说中史前版的坦克——吕公车都因为在实战中的效果有限,所以就被逐渐淘汰。

至于连珠铳这种“奇行种”的燧发枪,既无没有上弹,闭锁,击针击发,也无退弹能力,怎说也不能说是“机关枪”。

再加上连珠铳枪管短、射程有限,填药时间长,所以实际战斗能力,还不如装药多、身管长、可以在远距离打穿铁甲、由奥斯曼帝国发明的赞巴拉火绳枪,正是由于清军在对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获得了这种枪械,从而直接导致了铁甲在被彻底的淘汰。而同样是在准噶尔汗国战争中,同样是由戴梓发明的“威远大将军”炮,也就是冲天炮,则可以说是大显神威。这种戴梓研发的重三百斤左右的野战炮,不仅能在三里的射程内发射空心爆炸铁弹,对快速移动的敌人形成覆盖杀伤,而且还可以能够通过调整射击角度,来操纵射程的远近。这种武器即使面对来势汹汹的准噶尔铁骑也毫无死角。

之后再讲讲为啥戴梓被康熙帝狠狠地整了一顿。

戴梓这个人,是江南士大夫出身,这在清初的政治正确中就是原罪,而且这个戴梓颇有晚明士大夫那种“公知”心态,写诗作文经常针砭时弊,对大清朝统一全国、提高国际地位的成就视而不见,反而揪着官吏贪腐、民生疾苦这些细枝末节不放。打开戴梓的诗文中我们看不到康熙盛世的辉煌豪迈,随处可见的全是各种负能量——这种人,康熙帝早就憋着收拾他呢!

但是,这个戴梓不好对付,他一不贪财二不好色,所以很难罗织罪名。因此只能在政治上给戴梓上纲上线, 扣帽子。于是比利时籍的客卿南怀仁望风希指,借机诬告戴梓私通日本,这种罪名荒谬绝伦,因为当时日本正在闭关锁国,素不与外界交往,戴梓就算是想“卖国”都找不到买主。但是罪名总算有了,康熙帝顺水推舟的下旨,将戴梓流放盛京。

结果是,戴梓到了盛京反动言行不改,依旧写诗作文宣泄负能量——吃大清朝的“人血馒头”,所以也就无法得到康熙帝的宽恕,终于在三十五年之后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而此时康熙帝也已经驾崩四年了。

明末清初是火器发展史的“战国时代”,各种诡异的设计层出不穷。


大明朝时期的火枪手,但是火枪手在当时最大的优势是比弓箭手更加具有“性价比”。

整到了戴梓的南怀仁,身为一个地道的“歪果仁”,其奴性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中国奸佞。


陳大舍


据史学家,军事学家分析,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我国就有人发明了一种叫做“连珠火铳”的武器,可被称为最早的机关枪雏形,只可惜,康熙听信了小人之言,未予采用。



康熙为何不用最早发明的机关枪?

发明这种“连珠火铳”武器的人名叫戴梓,明崇祯8年(163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其父名叫戴苍,曾任明朝监军,故而擅长制作军械。受父亲影响,戴梓从小热爱军事,常常阅览父亲的军械制作图,并进行实际制作。11岁的戴梓就曾经成功研制出了一种铳,能打百米之外的目标,被人称为“天才火器发明家”。


康熙12年(1674年),朝廷下令由和硕康亲王书杰为奉命大将军,领兵进驻浙江讨伐耿精忠。这时有人把戴梓推荐给了康亲王,因其有制造军械的才能,被康亲王礼聘至军中,并随军出征。此时戴梓献上自己研制的最新火器——“连珠火铳”,它可以储存28发火药铅丸,并且射出,填弹两个程序连动进行,28颗铅丸可以一次性连续射出,不用像洋枪那样,打完一发再上药,省去了其间的麻烦。因此,戴梓发明的这种“连珠火铳”在实际战场上的杀伤力远胜于当时的“洋枪”。


叛乱平定后,康亲王书杰带着戴梓到京师朝见康熙皇帝。康熙以戴梓有功,将其留在宫中,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并专门研制火器。戴梓在宫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曾用8天时间制造出威力十足的冲天炮。清军在平定噶尔丹的战斗中,使用了冲天炮,提高了战斗力,被康熙誉为“威远将军”,并将戴梓的名字,镌刻于炮身上,以示纪念。

后来,戴梓无意间得罪了比利时来华的传教士南怀仁。首先,南怀仁此前曾在康熙面前夸赞比利时的冲天炮,威力无比,康熙于是命令他制造,结果他花了一年时间,也没有造成,后来戴梓在8天内就制造成功。南怀仁因此妒恨戴梓。其次,南怀仁和戴梓在编纂《律吕正义》时出现了意见分歧,而南怀仁也辩论不过戴梓。后来南怀仁以戴梓“私通东洋”之罪名将其告发,结果康熙信以为真,将戴梓全家流放至盛京(今沈阳),同时下令将戴梓的所有发明包括“连珠火铳”,深藏于兵器库中,禁止军队使用。



总结,戴梓发明的“连珠火铳”和其他的武器,如果被装备于清军部队中,或许改写历史,至少在打击侵略者的战斗中,清军不那么惨败。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这就是一个笑话。不就是想要黑清嘛,敢不敢有点新意,总是一堆被披烂的陈年老屁有意思不。


言归正传,为什么要说所谓的清朝康熙年间机关枪是个笑话?这需要先搞清楚有关机关枪或者自动武器的定义。自动武器是指借助于火药气体压力及弹簧的作用力完成推弹、闭锁、击发、退壳和供弹等一系列动作的连发枪械。机关枪是自动武器的一种,因为各国军队对机关枪的定义都是可以连续射击的自动武器。

那么好了,我们可以对机关枪的特征做出如下总结:

第一、必须是定装弹。也就是弹头和发射药必须一体,否则也不需要退壳这道程序。

第二、必须要借助于发射药废气完成连续射击的一系列动作。这也是为什么自动武器需要使用定装弹。
好了,机关枪说完了,那么现在开始说说康熙朝的机关枪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所谓的戴梓发明连珠火枪。
首先,


这个连珠火枪不是戴梓发明的,而是仿制昂立哑国进贡的琵琶鞘燧发枪,上图就是故宫馆藏的琵琶鞘燧发枪。这个昂立哑国其实就是英格兰,所以这个琵琶鞘燧发枪的专利属于英国,而不是戴梓。

这种枪其实就是在枪托上开两个空间,分别是弹仓和发射药仓,弹仓可以一次性装填二十枚弹丸,药仓和弹仓装满弹丸和发射火药之后可以省去装填步骤。弹仓和药仓由机轮和枪膛连接,拨动机轮可以完成装药装弹,再扣动扳机燧伐发火。之后再次拨动机轮,将弹丸和发射药推入枪膛射击。
弹仓和发射药仓


机轮
装弹过程



这种枪的优点很明显,只要一次性将弹仓和药仓贮满,就可以省却装填时间,提高了射击效率。这是因为当时的火绳枪和燧发枪都要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枪膛,再用通条捣实,然后将弹丸从枪口送入,再瞄准射击。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第一,发射药无法捣实,导致火药不能充分燃烧;第二,气密性存在问题,容易漏气。这就导致弹丸的射程和杀伤力打了折扣,而且这种火枪制造工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装备,所以虽然东西方都在同一时间接触了这种火枪,但是都在同一时间抛弃了这种鸡肋,继续将前装枪使用了两百多年。所以,这东西只能作为君主、贵族猎奇的玩具而不会成为制式装备。康熙只不过是做了和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一样的事,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另外戴梓的连珠火枪只是拉长了弹仓使其能装填28枚弹丸罢了,同原厂货相比没有任何创新。

所以,连珠火枪,或者说是琵琶鞘燧发枪充其量不过是一款燧发枪而已,压根就不是网传的机关枪。而且戴梓被过度神化,其本人不过是擅长仿制罢了,根本不是什么发明天才。

而戴梓本人之所以被神化、鸡肋一般的连珠火枪会被吹成机关枪,不过是出于抹黑清朝、抹黑康熙的需要罢了。谁让清朝做到了古典王朝的极致,谁让康熙又是千古一帝呢,如果清朝皇帝是汉人,那么早就被捧上天了。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所谓的清朝康熙时期的“机关枪”,就是康熙时期戴梓发明的“二十八发连环铳”。这种火器的具体制作方法已经失传,而根据现有资料的描述,连珠铳应该是形似琵琶,有两个铳管,有一弹盒,提前储备了子弹火药,开火时一管向前发射,另一管向后自动装弹,具体是不是半自动不好说,因为资料不详,不过根据该铳的填充方式,弹药可能是弹珠加火药提前用纸包好,已经类似于早期订装子弹了。这么一种火器,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一大神器。但这么一个大神器为啥没有在大清得到推广呢。在分析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他的发明者,戴梓。


初清发明第一人

戴梓字文开,号耕烟,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他是清初的发明家,发明了威远将军炮和连珠铳,而且仿制“蟠肠鸟枪”速度快,质量好,这就让同行南怀仁感觉十分不爽,于是在康熙面前陷害戴梓,说他勾结日本,于是被贬沈阳。

被夸大的连珠铳

不得不说,连珠铳真的是一大神器,不过为什么在大清就没有投入军用呢。目前给的最多的理由就是什么满人防汉,害怕汉人用这种武器推翻他们,我不否认这占有一部分原因,比如戴梓是汉人,辛辛苦苦为康熙服务了那么久,就因为几句谗言就被贬了,由此可见,玄烨从来没有信任重视过戴梓,对他来说,戴梓不过是个消遣而已。但其实好好想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造不了。那么多古代的神器都可以根据其描述而在今天复原出来,但是这种火器却迟迟仿不出来,可见其构造的复杂。如此复杂的物件,在工业条件先进的今天都早不出来,那清初即使有图纸,但是工序自己复杂,手工零件铸造的粗糙,已经最重要的经费太大,都严重的限制了连珠铳投入到军队里。


如果说满清不用火器,也是不对的,满清在和大明的战斗中,充分的意识到了火器的重要,因此也是格外的重视火炮的发展,比如戴梓发明的冲天子母炮就被投入到了军队中,并在讨伐格尔丹的时候彰显神威。之所以火器水平滞留不前,还是因为没有西方的物理学和数学、化学做基础,工匠知识落后,同时战事减少,大战没有几个,火炮对方“反清复明”的农民军绰绰有余,就在这么一种对满清皇族如此安逸的环境下,大清终于迎来了他的全面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