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幾種養豬方法

養豬業是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產業。對保障肉食品安全供應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養豬業正由傳統養豬業向現代養豬業轉變,無論是養殖模式、區域佈局還是生產方式、生產能力都在發生顯著變化。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食品安全問題突出、勞動力成本增高、原種依賴進口、疫病嚴重、環保壓力大、飼料資源匱乏等諸多挑戰。但也有自主創新條件改善、國際市場空間大、國內市場穩步增長、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機遇。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在“適度規模養殖”、“智能豬業”、“動物福利”、“低碳排放”等4個方面。


常見的幾種養豬方法


“倒喂法”養豬

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並結合豬的生育規律和特點而確定的新型養豬法,該辦法在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用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用必要的飼料添加劑和少量青、綠飼料。從中豬到出欄期,適當減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其比例為:精飼料60%,青飼料25%,粗飼料15%。這種方式既縮短了豬的飼養週期,又充分利用了大量青、粗飼料資源,從而節約了精飼料用量,經濟效益大大提高。

常見的幾種養豬方法


發酵床養豬法

1、幹撒式發酵床養豬原理

在圈舍內均勻鋪撒發酵劑與鋸末混勻墊料,總厚度約50釐米,放豬入床拉糞尿後,一般從第2~3天開始啟動升溫,3~7天功能微生物經過活化定殖後,呈幾何級數大量繁殖(24小時理論繁殖數量可達2個),利用豬糞尿等作營養源,將墊料混和物逐漸升溫發酵,中心發酵層溫度可達35~50℃或更高,表層溫度無論冬夏,長期穩定在二十幾度,基本形成恆溫床。下層發酵完成後,鋸末等墊料物會因發酵碳化顏色逐漸變深變黑,發酵產物能作肥料或粗飼料,可分批清運出舍。如不需使用,則可長期不清運,時間一長墊料會逐漸變少,因此還應定期補充墊料。

2、幹撒式發酵床養豬優點

  1. 除臭環保 動物糞尿在功能菌的作用下,一部分降解為無臭氣體被排放掉,例如:水蒸氣和CO₂;另一部分轉化為粗蛋白、菌體蛋白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從源頭上消除了糞尿對生態環境的汙染,使圈舍無臭味,達到零排放。
  2. 節能省糧 發酵床發酵產生的熱量,不管冬夏表層溫度均保持在20幾度,能節省煤電一半以上。糞尿及墊料在有益菌的作用下,降解形成菌體蛋白及多種有益物質被動物食入,廢物循環利用,可節省飼料10~20%左右。每頭豬大約可節省100斤飼料或更多。
  3. 抗病促長 發酵床墊料通過物理吸附、化學中和以及發酵過程的生物化學作用消除了糞尿中的臭味物質,豬長期生活在大量的有益菌環境中,而且圈舍內環境清新,明顯提高豬的抗病能力,很少生病,每頭豬可節省醫藥費5~8元,生長順利,還能提前出欄。
  4. 節水省工 幹撒式發酵床養殖,不用清糞,也不用衝圈,可節水90%以上,原來三人乾的活,一個人很輕鬆的就能完成。
  5. 提高品質 幹撒式發酵床養豬用藥少,或幾乎不用藥,可大幅減少甚至消除藥物殘留,使肉蛋品質更優、口感好,售價也更高。

3、幹撒式發酵床養豬六步鋪床

  1. 稀釋菌種發酵床發酵菌劑每公斤可鋪10~15平方米豬床,按1:5比例與米糠,玉米粉或麩皮不加水混勻稀釋,目的是增加潑灑量,均勻撒入墊料中。
  2. 墊料準備面積20平米的豬床需鋸末10方。鋸末必須無毒,無害,去雜,曬乾後再用。
  3. 播灑菌種可以採用邊鋪邊撒,也可混勻後再鋪,切記無需加水。
  4. 鋪足墊料豬床要求鋸末厚度50公分。鋸末不易得到可部分用稻殼,花生殼,秸稈代替,表面20~30公分仍要用鋸末。
  5. 放豬入床鋪好後就可以把豬放進去,不要等發酵好了再放進去,表面乾燥,可以先撒一點點水,以豬奔跑不起揚塵為宜。
  6. 快速啟動將新鮮的糞尿埋入20~30釐米處,蓋上鋸末再攤平。經過幾次這樣操作,即可快速啟動。

懶漢養豬法

常見的幾種養豬方法


懶漢養豬法是山東省的農業專家們多年來總結國內外農村養豬技術,改進創立的投資少、見效快、造價低的新式大棚養豬法。現將其主要特點及方法介紹如下:

  1. 投資少、造價低,建築施工簡便易行。建造一個養豬規模100頭的育肥豬的養豬大棚,只需投資2000元左右,每平方米造價20元左右。養豬大棚跨度一般為4~5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料薄膜、編織布、草簾等。大棚四周不設圍牆,夏天等於是個涼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為一個暖圈,冬暖夏涼,為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2. 省工省力,效益高。圈內安裝自動食槽、自動飲水器。自動食槽要安在棚圈的兩端,食槽寬0.2米,深0.8米。底部隔0.2米設一出料口,並按0.2米的間隔加一根鋼筋,以免豬進入食槽。料槽內設一插板,可調節飼料量。每25頭豬設一個自動飲水器。自動飲水器要下接飲水槽,將水引出棚外。飼料要根據不同日齡的育肥豬喂不同的全價飼料,使豬正常生長髮育。一次加滿料和水,可供豬3~5 天的飲食。這種方法與傳統飼養方法相比每人可飼養育肥豬1000頭,效益提高10倍以上。
  3. 飼養簡便易行。在豬進圈之前,首先在圈內撒上一些健康豬的豬糞,然後鋪墊0.35~0.48米的鋸末、麥秸等墊料,為培養仔豬不在固定的地方排糞便打下基礎。懶漢養豬法是農村工廠化養豬的一種形式,提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入欄仔豬選擇日齡50~60天、體重25~30公斤、品質優良、健康無病的仔豬。進圈前要進行防疫驅蟲。為防止群豬打架,可採取仔豬身上噴撒有刺激性氣味的消毒劑,或利用晚上進圈等措施,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整個育肥期不需要清除糞便。可採取在豬群出欄後一次性清除糞便,這樣做不會影響豬的發育。因為在豬的飼料中添加了一些生物添加劑,這樣有利於飼料中蛋白質的分解和轉化,降低糞便的臭味。為使夏季無蚊蠅、無臭味,對糞便發酵可採用高效耗氧發酵、或深床厭氧,豬糞發酵時溫度可達60~70度,可殺死糞便中的細菌和害蟲,清潔衛生。冬季由於豬群互暖,棚溫較高,應注意通風換氣,以保證育肥豬的生長髮育。
  5. 飼養週期短、育肥出欄快。懶漢養豬法由於棚形合理,冬季保溫性能好,夏季涼爽通風,適合豬的生長育肥條件和規模化養殖,飼養週期3個月,80~90天育肥,日增重0.7~0.8公斤,每頭豬90~110公斤出欄。一棚一年養3薦豬,間隔20天,最低利潤5000元左右,年可收入15000~20000元。
  6. 一棚多用,易於轉產。豬棚可一棚多用,不僅可養豬,還可養牛、養羊、養兔、養雞等,並且可隨時轉產,種植大棚蔬菜、栽培蘑菇等,增加了抵抗風險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