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茯苓的故事

相传以前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不断下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水湿证,眼看兵败垂成,成吉思汗十分着急。后来,有少数几个士兵因偶尔服食了茯苓,得以痊愈,听说此事后,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地区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兵将们吃后病情好转起来,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茯苓治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广为传诵。

茯苓说来大家可能不是很陌生,虽然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是很常见,但是去中药房抓药的话,有种中药是一个个的白色小方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那就是经过加工之后的茯苓,也是我们在中药房常见的加工过后的一种,原生未经过加工的茯苓其实是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说起外形有点像甘薯或者是芋头。说到像芋头,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就因为分不清两者,吃错了药加重了病情,相传有一次他去看病,医生告诉他应吃茯苓,他吃了买回来的茯苓后,病情却并不见轻,反而加重。后来他才发现买回来的茯苓原来是老芋头冒充的,柳宗元十分气愤,联想到社会上类似卖假药骗取钱财的事很多,于是写了一篇著名的《辨茯神文并序》,并指出:“呜呼! 物固多伪兮知者盖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祸。


成吉思汗与茯苓的故事

茯苓


说了这么多,茯苓到底是干什么的呢?《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原文是这样记载的:“茯苓味甘平,主胸邪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那么主要就是记载了茯苓的两个作用,一是可以安神,二是可以祛湿。茯苓皮也是祛水湿的,它祛水湿的功效比茯苓还要强,如果只是祛水湿,不需要健脾的话,医生有时候开方会用茯苓皮。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曾经有研究者把能够搜集到的中医方剂做过统计,结果发现,历代的中医方子里,用得最多的一味药就是茯苓,这说明茯苓是为广大医家所重视的一味药。


成吉思汗与茯苓的故事

未经过炮制的茯苓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了很多的治病思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祛水湿,说明那时候张仲景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水湿对人体的危害了。他所列的方子里有一个祛湿方,叫五苓散。五苓散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水湿内停、痰饮等病症。而五苓散中主要的药物就是茯苓,配上猪苓、桂枝、白术和泽泻。猪苓跟茯苓的功效类似,也是祛水湿的;桂枝是温阳气的,就是把水湿祛除了以后再把体内的阳气振奋一下。五苓散虽然只有五味药,而且药量都不大,但效果是非常好的。已故的中医名家岳美中老先生利用茯苓磨粉还治疗过脱发的病人,当然也与水湿有关,他认为,有些人出现头发脱落就是跟体内有水湿有关。如果阳气控制不住水湿的话,水湿就会上泛,正常的情况下气血是应该滋养头发的,但水湿上泛以后,气血就不能上行于头滋养头发了,头发就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利用一味茯苓磨粉冲服,吃过一两个月后。头发便会开始生长。

成吉思汗与茯苓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再来梳理一下茯苓的功效和主治吧,那么主要功效就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主治主要是针对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等体内水湿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