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1.

现在想象一下,你在一家网红餐厅排队候餐,已经等了40多分钟了,但是前面的队伍依然很长,你跑去问餐厅的服务人员,还有多久会叫到你,他们告诉你,预计至少还要等一个小时才轮到你就餐,但是也说不准,也可能会更快。

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是选择继续等下去,还是选择换一个餐厅吃饭?

这是我曾经遇到的难题,我当时纠结了一会,最后决定不排队,在附近换了一家人少的餐厅吃饭,但是因为在就餐高峰期,第二个餐厅也排队了,只是等的时间比较短,10分钟左右,但我很为自己的选择欢喜,因为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我的来访者中有一部分人正因遇到这类选择的难题来咨询,他们的纠结的点有几个:

1、继续排队下去,但是时间等得太久了,他们会不开心,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2、选择放弃,换餐厅,不排队,他们又觉得前面已经等了40多分钟了,此刻离开,前功尽弃。

3、换了餐厅就餐,他们也会后悔,他们会觉得前面那家网红餐厅一定更好吃,自己要是坚持排队,一定会吃到更美味的食物。

大家发现没有,就是无论做何选择,他们都会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否定自己的选择,都会感到不开心。

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他们看不到自己做选择时所“得到”的那个部分,只看到自己做选择时“失去”的那个部分。

任何一个选择,就像一元硬币的两面,你选择了花,就失去了数字,你选择了数字,就失去了花。

这就是选择中永恒不变的定律,选择是一种得到,也是一种失去,每一个选择中,隐含着“是”,也隐含着“否”。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我们现在具体说说,选择继续排队或者放弃排队,这两个选择,失去和得到的分别是什么?

选择继续排队,你失去了2个小时,但你吃到了美食,获得了一次网红餐厅就餐的体验。

选择放弃排队,换一家新餐厅,你浪费了前期投入排队的40分钟,但你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更早吃到了美食。

其实,这两个选择本身没有对错,最重要的是你看重什么,你想要什么。

只是,我们很多人要么搞不清楚自己想要的,要么搞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但是没法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目标达成一致,没法坚定自己的目标。

比如,有一个人他想要更早吃上食物,但是他舍不得自己已经排了40分钟队伍的“沉没成本”,于是继续排下去,在痛苦排队中纠结怎么自己还没有吃上饭。

什么叫“沉没成本”?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简单的说,“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我们很多人的人生都被过度在意“沉没成本”而拖垮了。


2.

我在咨询中,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

比如,有个男生,大学的专业是父母帮忙选的——公共管理,他自己很不喜欢,他决定考研改变自己的专业,可他做了一个荒谬的决策,如果跨专业考研,考研难度大,他可能考不上,又想到要放弃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他就很舍不得,于是他继续考了自己不喜欢的“公共管理”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家乡的县城当了公务员,也算专业对口。可是做了一两年公务员,他发现自己真的非常不喜欢“公共管理”这个专业,也不喜欢当公务员,内心很痛苦。想要换行业,换工作, 但是一想到自己之前的投入如此巨大,加上年纪也大了,最后,他认命了,决定放弃改变职业的尝试和选择,但是内心依然很痛苦。

再比如,有个女生,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男生,和这个男生谈了三年恋爱,发现对方越来越多的缺点,自己越来越不喜欢对方,对对方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但是一想到分手,她就觉得前面自己的投入和付出浪费了。她因为纠结要不要分手,又花了一年多时间。

这段恋爱,她谈得越久,越难分手。因为每一次想分手,她都会想“那我之前的那么多付出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随着年纪渐长,父母开始催婚,最后,她在万般纠结之下,选择了与这个并不是自己真爱的男人结婚。

这两个人都因为不想做选择时,失去自己过去所投入的“沉没成本”,而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一定会知道,做了这类选择的人,时间过得越久,越后悔,生活越不幸福,最终人生被“沉没成本”彻底拖垮。

其实,这是我们很多人的命运,因为放弃一段关系,放弃所学的专业,放弃现有的职业,抛下过去,从零开始,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很多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没法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少有人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3.

怎么样才能不被“沉没成本”拖垮人生呢?

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有这样两种思维方式?

第一种思维方式:看到你做选择时,所得到的,而不是所失去的。

就像前面说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利有弊,做选择时聚焦于利,聚焦于你得到,看看那些得到的是不是你想要的,这样就更有利于你做出选择,不被“沉没成本”拖垮人生。

我在同丈夫大卫结婚前的一两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要不要结婚?不是我不喜欢他,而是我一想到结婚将失去我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由——择偶自由,我就恐婚,为此,我还和我的个人体验师讨论过很多次恐婚的议题。

如果我和这个男人结婚,相当于,我就放弃了选择其他男人的机会,所谓的“为了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这是丧失了“机会成本”,这也是一个经济学的名词,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比如你选择了和某一个男人结婚,你失去的机会成本就是,和其他男人中你觉得最好的那一个结婚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可能很虚幻,并不真实存在,但是你依然会觉得自己仿佛失去整片森林中最美好的那棵大树。

我最后是怎么做出结婚的选择的呢?

我不再去想“机会成本”,而是专注于自己得到的。

我明白,没有一个选择是完美的,不管做何选择,我总会失去一些东西,既然会失去,那失去的东西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得到的,是我想要的,是现有选择中我觉得最适合自己的,我得到了,就是最好的。

我想如果你也有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关注自己所拥有的,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你就不会被“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拖垮自己的人生幸福。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第二种思维方式:抛开经济学的成本论,把人生当成一种体验的集合,重视自己内心的体验,重视自己人生中万般鲜活的滋味。

这是我特别想讲的一点。因为我在咨询中,遇到太多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全部都当成实用主义的功能,任何选择都讲究实用、利益、有什么用。他们大多过得不开心。从某一个层面讲,他们就是活得太算计了,活得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鲜活的人来看待。

有位女性来访者,让我印象深刻,她和丈夫无性无爱的婚姻长达10年,丈夫只把家当成旅馆,两个人也早已没有话说,她内心很痛苦,她说,“当我发现自己的头发开始变白,皱纹越长越多,我就越发憎恨我的丈夫,因为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没有性,也没有爱。

尽管如此,她却始终纠结,不愿意做出离婚的选择。

因为曾经她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一穷二白。如今,丈夫有了一千万的资产,如果离婚了,她只能分到五百万,不离婚,她就有一千万。一想到离婚后,她会失去五百万,那五百万会属于其他女人,她就不甘心。

她只有45岁,按照现在平均寿命80岁来算,她还有35年的人生,但在钱和自己未来人生的幸福这两个选项之间,她选择了钱。并不是说她的选择不对,从实用主义角度看,500万,很多人几辈子都赚不来这么多钱。但我依然为她感到遗憾。

她有工作有钱,离开不幸福的婚姻,本可以重新出发,活出自己下半辈子的肆意人生,但她却用这500万卖断了自己下半生的人生幸福。

还有很多人也是如此,想换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从头开始,一想到换一个行业,刚开始的收入会很低,未来要是经济没有保障怎么办?于是,他们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耗了一年又一年。

我还见过一个人,3年前,她跑来告诉我,她喜欢音乐,想做音乐相关的工作,我鼓励她去试着学习和音乐相关的知识,比如开始学习某一个乐器,试着报一个音乐理论学习的课程,经常录一些自己唱的歌上传到网络,试着写一写歌词,或者在网上认识做音乐相关工作的人……

3年后,她又来做咨询,依然告诉我,她工作不开心,觉得搞音乐才是自己喜欢的事,我问她,她是否曾经尝试去做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学习或者事情。她告诉我,没有,因为她总觉得“音乐不能养活自己”,“搞音乐会很穷”,“我害怕我只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

如果她能一边做着目前的工作,一边坚持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三年时间,足以让自己的兴趣慢慢变为一个更专业的爱好,甚至变为职业。可是她并没有。

这个真的不是个案,很多人跑来告诉我的一些话都含有这样的论调:

“我想写作,但是我觉得没法靠写作养活自己,于是我就不去写了。”

“我喜欢画画,但是很多人告诉我画画没有前途,于是我就没有继续画下去”。

“我喜欢唱歌,但是总觉得唱歌没法成为真正的职业,既然不会成功,何必浪费时间呢。”

……

他们都被实用主义的功能性人生观、价值观给害了,必须要有百分百确定的回报,必须要实用,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价值体现,才会去做选择,才会去努力投入,他们太担心,太计较“沉没成本”了,于是,不敢付出,不敢投入,不敢行动。

最后,也只是过上最普通,最实用的人生。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兰迪·鲍许教授的最后一课

兰迪·鲍许教授有一个“墙”的概念,他说:每一个困难都是挡在你面前的一堵高墙。但墙之所以存在,不是为了阻拦你的,而是为了激励你的。墙的存在,是想要检验你到底有多么想要墙背后的那些东西,是为了阻拦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的人的。

也许,他们只是没有那么热爱自己口中所说的喜欢之物,也许他们只是没有那么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他们才会计较成本,用一把尺子衡量自己的投入与得到比。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其实,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如果我们不那么算计“沉没成本”,把人生的每一次尝试和选择都当成一种体验,体验人生那万般鲜活的滋味,那写作的时候,写作本身就是回报,唱歌的时候,唱歌本身就是回报,跳舞的时候,跳舞本身就是回报……

少一点计较得失,多一点活在当下,我们是不是更容易满足和快乐?

而且我也相信,当一个人重视自己内心的体验,愿意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太多计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因为付出就有回报,这就是世间的规律。

因为成功,来源于我们与所在领域的存在和真相建立深度的连接。

当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核算成本时,我们就与自身,与热爱,与世界连接了,也与存在,活着

本身连接了,这样又如何能不成功呢?


新浪微博:meiya慢慢来

预约咨询&约稿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不要被过度算计的“沉没成本”,拖垮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