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南斯拉夫分解出去的國家現在怎麼樣了?

用戶4474645431


南斯拉夫是於上個世紀新建於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國家,它以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歷經兩次巴爾幹戰爭以及一戰後吞併多個國家,最後在1918年成型並在1929年正式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而後來僅僅只過了幾十年,南斯拉夫王國就宣佈解體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些分解出去的國家現在又怎麼樣了呢?

首先來說說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發展歷程吧。

前面說到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是1929年正式出現在世界上的,而且它由多個國家拼湊而成,民族文化和宗教、體制都大相徑庭,治理上存在相當大的問題。

最開始,南斯拉夫解散了議會以及各個黨派,決定實施大塞爾維亞主義。就這樣到了1941年,德國納粹黨入侵南斯拉夫,並對其造成了重創,直到1945年德國戰敗才撤出,南斯拉夫就此重建。

而在著名領導人鐵托的帶領下,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南斯拉夫聯邦,南斯拉夫聯邦曾經還是南歐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陸軍規模極大,有“巴爾幹之虎”的稱號。

除此以外,南斯拉夫聯邦還在美蘇冷戰期間保持中立主義,不倒向任何一邊陣營。時間到了1963年,南斯拉夫聯邦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鐵托去世了,南斯拉夫開始陷入動盪不安之中,長久以來其由多國家拼湊而成的弊端也開始一一暴露,國內經濟停滯不前,各個民族、宗教、黨派矛盾尖銳,南斯拉夫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到了九十年代,南斯拉夫就開始了它的解體之路。

其實南斯拉夫一共經歷了兩次解體,一次是在1992年,這一次,南斯拉夫一共分裂成了五個國家,其中南斯拉夫聯盟作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的直接繼承者存在,大致相當於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

第二次解體是從1999年開始的,當時剛剛成立的南斯拉夫聯盟國內科索沃省鬧獨立,北約組織藉機干預其內政,支持該省獨立並對南斯拉夫進行了武力轟炸,科索沃戰爭爆發。最後戰爭結束,科索沃省成功獨立,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南斯拉夫聯盟再次被拆分,直到2006年為止,南斯拉夫共分裂了七個國家出去。

最後來了解一下從南斯拉夫分裂出去的國家現狀如何吧。

經歷了十幾二十年的重建和恢復,這些國家的經濟、政治已經重新趨於平穩,從當年的創傷中恢復了過來。其實南斯拉夫原本就是由許多國家臨時拼湊的,在發展中總是會遇到一些由於歷史和地域差異造成的問題,所以說它合起來發展未必就比分開各自發展得好。不過,它們經過短暫合體之後遭到拆分的遭遇,還是令人感慨萬千。

其實我們國家也是由多個民族和地區組成的,其中也不乏較大的差異,但不同的是,我國曆史底蘊深厚,這些差異在歷經數千年曆史之後已經能夠完美共存在一起了。


舊時樓臺月


2012年,我曾經到過塞爾維亞,那是前南的主體,應該能體現南斯拉夫的風采。在那裡的農村,每家農戶都有自己獨立的別墅(看樣子有200--300平米左右),都有自己的小轎車,都有各種配套的農業機械。印象最深的,是每家都栽種著很多鮮花,連房子外牆上都掛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氣吞萬里如猴


事實上,南斯拉夫在上世紀經歷過兩次的解體。第一次解體是在1991年~1992年,龐大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解體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黑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共5個國家。

第二次解體則發生在1999年~2006年,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解體,瓦解為了科索沃、塞爾維亞、黑山3個國家。因此,南斯拉夫的兩次解體共誕生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塞爾維亞、黑山、科索沃7個國家。

這一切都起源於二戰後由共產主義戰士鐵托所建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為南聯邦,體制與蘇聯相同,由許多加盟共和國組成。這個南聯邦曾是南歐地區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巴爾幹之虎的稱號,曾經擁有60萬以上規模的陸軍。此外,南聯邦還奉行光榮中立政策,不介入美(北約集團)、蘇(華約集團)之間的冷戰。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的領導人鐵托)

不過在上世紀的80年代,領導人鐵托去世後,南聯邦陷入了長期的動盪中。經濟停滯不前,而且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集中爆發。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蘇聯解體的影響,外加北約國家的介入,南聯邦瓦解為南斯拉夫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波黑5個國家,曾經的巴爾幹之虎不復存在。其中,南斯拉夫聯盟作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繼承者,但領土只有南斯拉夫聯邦的40%都不到。



然而悲劇並不止於此,新興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因為國內的“科索沃自治省”鬧獨立,所以遭到了北約集團的打擊。1999年,北約介入南斯拉夫內政,以幫助科索沃獨立為由,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長達數十天的狂轟濫炸,這就是“科索沃戰爭”。

戰後,科索沃自治省完全脫離南斯拉夫聯盟實現獨立,而虛弱的南斯拉夫聯盟也在2006年拆分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國家。至此,南斯拉夫完全解體,不復存在。

如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塞爾維亞、黑山、科索沃這七個由南斯拉夫分裂出的國家早已經從當年的創傷中恢復了過來。不過由於南斯拉夫的解體,巴爾幹半島上至今也沒有出現大國和強國。


世界人文通史


1945年,鐵腕政治人物鐵托組建了一個聯邦制國家“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和波黑5個國家。2006年6月3日黑山獨立,2008年科索沃“獨立”。所以,南斯拉夫最終分裂為7個國家。在沒有分裂之前,南斯拉夫在歐洲是一箇中等發達國家,分裂以後,南聯盟又被北越轟炸,從此一貧如洗。塞爾維亞是巴爾幹半島國家之一,也是是南斯拉夫聯盟的主要創始國,在南斯拉夫的地位就好比蘇聯當中的俄羅斯。

在1999年~2006年,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解體,瓦解為了科索沃、塞爾維亞、黑山3個國家。因此,南斯拉夫的兩次解體共誕生了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塞爾維亞、黑山、科索沃7個國家。

這一切都起源於二戰後由共產主義戰士鐵托所建立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為南聯邦,體制與蘇聯相同,由許多加盟共和國組成。這個南聯邦曾是南歐地區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巴爾幹之虎的稱號,曾經擁有60萬以上規模的陸軍。此外,南聯邦還奉行光榮中立政策,不介入美(北約集團)、蘇(華約集團)之間的冷戰。

波黑和馬其頓的經濟一直是前南短板,馬其頓又靠近希臘,二者關係緊張。它們的發展空間理論上還比不上黑山。但從安居樂業的角度來說,二者其實都能做到。

整體來說,前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發展,與前南斯拉夫時代基本一致,但差距確實有所拉大。可是這種差距的拉大,並不是因為解體,而是因為開放的程度高低。越是採取經濟開放政策,越是擁抱歐洲一體化,發展就越好,比如斯洛文尼亞。越是封閉,發展就越慢,比如馬其頓。


地理郭郭


前南斯拉夫是一個特殊的國家。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等五百年前就是一家。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決定了其信仰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但最早由鐵托實行的總統制又與傳統的共產黨人的信仰、制度有不同。

與當時以蘇聯為首的陣營漸行漸遠,被稱為修正主義。鐵托特立獨行的性格更使各方頭痛不已。

這是個面積僅26萬平方公里(和我國一般的省差不多),人口不足三千萬。(連我國一般省都不及。)但他在國際舞臺上的發聲不可小覷。


隨著華約瓦解、蘇聯解體,南斯拉夫也未倖免,由一分五到一分為七。因為這才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很多還未解密,不知是中情局還是FB丨導演了這埸大戲。

現在一分為五至一分為七的前南斯拉夫,各個小國如同一個國家下屬省州的一個地區。

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無一不是如此。僅就克羅地亞而言,面積僅5.6萬平方公里,人口僅4OO餘萬,除了偶爾在足球場上見其名外,其他地方難尋蹤跡。

想必其他新建立的小國,只能仰美國鼻息。這就是被分割後小國的悲哀。

歷史的教訓值得汲取,當年同時期對中國妄言七塊論的狂言已破滅不敢再提。但南斯拉夫一分為七的前車之鑑值得我們警鐘長鳴,永遠銘記!


晚亭與落霞同暉


南斯拉夫在解體前的全稱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這六個共和國組成,另外還包括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首都為貝爾格萊德。

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其中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宣佈獨立。剩下的黑山和塞爾維亞宣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聯盟”,繼承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主體。

2003年,南聯盟又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簡稱為“塞黑”,此後2006年黑山組織公投,獲得了獨立,“塞黑”成為兩個主權國家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

至此為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六個加盟國全部獨立,兩個自治省中伏伊伏丁那留在塞爾維亞依舊保持自治省地位,而科索沃則始終麻煩不斷,2008年宣佈獨立以來至今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的承認,並且在2016年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

在“前南”國家中,混得最好的要數斯洛文尼亞,已經步入發達國家行列,早在2004年就加入歐盟,是歐元區國家和歐洲申根區。

克羅地亞發展也很不錯,算是準發達國家,最出名的當屬足球,“格子軍團”在世界賽場上都有不錯的表現,2009年加入北約,2013年加入歐盟。

馬其頓共和國近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距離2016年時人均GDP已經達到5000美元以上,但是和斯洛文尼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斯洛文尼亞人均GDP,21620美元),和我國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黑山共和國,獨立比較晚,但是發展速度也很快,2016年人均GDP已經達到6701美元,2017年黑山正式加入北約。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當年在“前南聯邦”的時候就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隨後因為“波黑戰爭”,又對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目前發展依舊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

塞爾維亞,作為繼承“前南”的主體國家,由於黑山的獨立,塞爾維亞失去了出海口,成為了內陸國家,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過近些年也保持了不錯的上升勢頭,塞爾維亞人同樣熱愛足球,本屆世界盃他們也有精彩的表現。


一點點歷史


南斯拉夫全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門得內哥羅)六個共和國以及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依伏丁那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爾幹半島深陷戰火的漩渦,有的國家被裹挾進軸心國,有的則選擇站在同盟國一邊。在這之間,以鐵托為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在戰爭中快速崛起,並在戰後領導了巴爾幹諸國的獨立與發展。1963年,正式建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在世時,憑藉個人權威與魅力,尚能把民族、信仰等不同的各個國家團結起來。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後,隨著鐵托的去世,南斯拉夫各個加盟國的離心力日益加強,最終在1991—1992年分裂為5個國家: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南斯拉夫聯盟。進入新世紀,南斯拉夫聯盟又分裂成塞爾維亞、黑山和科索沃。

自古以來,巴爾幹半島以其民族、宗教雜亂,地處戰略要衝,而被稱為“火藥桶”。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因為分裂、獨立,南斯拉夫的各個國家、民族之間戰火不斷,對當地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獨立後的各個國家,當權者也都是依靠武力而當政的,缺乏必要的監督,政治腐敗相當嚴重。


老照片


答:天下大事分分合合。南斯拉夫地區就是這個悲劇的分離統一故事。我們就說一下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分裂故事以及之後這些國家都過的怎樣。

1945年3月,二戰正走向終點,納粹德國的失敗不可避免了。當時的流亡政府和鐵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在南斯拉夫地區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建國成功,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的八個聯邦構成單位包括了六個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以及塞爾維亞境內的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1992年開始分裂。

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邦徹底解體,由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
1992年4月7日歐共體承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國獨立。同日美國宣佈承認波黑、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獨立。

1992年南聯邦議會聯邦院通過了由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共和國組成南聯盟的憲法,標誌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徹底解體。

但是這還沒有完,南聯盟又要會走向再次的分裂。2003年,南聯盟共和國議會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憲章還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有權通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另立門戶,分別成為獨立國家。

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獨立

公投,獨派以55.5%的微弱優勢險勝,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

最後說一個科索沃,這也是南聯盟會解體的原因。當然我國目前沒有承認科索沃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我就帶過。

1999年6月科索沃戰爭結束後,科索沃由聯合國託管。2008年2月,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獲得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承認。但是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就科索沃案發表諮詢意見,認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佈獨立“不違反國際法”。

好了 介紹完之後,我們來看看目前的南斯拉夫地區發展的如何。

1.塞爾維亞。作為繼承南斯拉夫的主體地位和權利的國家。塞爾維亞人口總數708萬(不含科索沃地區,2016年統計),其中約六成是城市人口。但是前幾年經濟不景氣,社會發展較為緩慢。但是在2019年經濟成長能到3.5%,預計明年經濟的實際增長為4%。投資於教育和創新將使塞爾維亞能夠繼續其高速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公共債務佔GDP大約50%,還是具有發展潛力的地區。

2.黑山。2006年獨立至今是一個年輕的國家。黑山是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3.斯洛文尼亞。2019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亞人口為2080908人。斯洛文尼亞族約佔總人口的83%。其他民族有克羅地亞族、塞爾維亞族、波斯尼亞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等。斯洛文尼亞人勤勞、智慧,勤儉持家,家庭觀念強;在與人交往中彬彬有禮,信守諾言。居民對葡萄酒情有獨鍾,而悠久的釀酒歷史形成了斯洛文尼亞獨特的“酒文化”。

2018年,斯洛文尼亞國內生產總值為459.48億歐元,同比增長了4.5%。外部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明顯,2018年斯洛文尼亞出口增長7.2%。國內需求同比增長4.6%,這是2014年以來的最高增長。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加10.6%,最終消費支出增加2.3%,均對經濟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2018年,斯洛文尼亞總就業人數為101.7萬人,這是過去24年來的最高人數。

4.波黑。這裡要注意 波黑和黑山是兩個國家,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簡稱。波黑地區人口總數為381萬416人(2015年),其中穆克聯邦佔62.5%,塞爾維亞族共和國佔37.5%。2017年波黑GDP總額為180.54億美元,同比增長3.07%,人均GDP為5152美元波黑在南斯拉夫時期便是聯邦內較貧窮的地區之一,獨立後又發生了內戰,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戰爭結束後至今,波黑經濟正在漸漸復甦,同時還要進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這都是戰爭留下的創傷。需要值得一說的是,薩拉熱窩就在波黑。當年前南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就是這個地方,中國人民還是很有感情的。

5.馬其頓。現在剛改名為北馬其頓。獨立後,馬其頓經濟深受前南危機影響,後又因國內安全形勢惡化再遭重創。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改善和各項改革措施的推進,馬其頓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2016年馬其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2.4%。

6.克羅地亞。世界銀行公佈了2017年6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其中將克羅地亞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提升至2.9%,並預測2018年克經濟增長2.5%,2019年克經濟增長2.6%。在前南地區也是增長緩慢的國家。2019年3月,由於財政狀況的改善和經濟復甦,標準普爾將克羅地亞的評級提升為BBB- / A +,在6年多之後首次將克羅地亞列入投資級別。經濟增長、成功的旅遊季、造船廠破產危機、少數工業部門勞動力短缺、距加入歐元區更近一步成為克羅地亞2019年經濟的主要特徵。說明克羅地亞將要走出經濟陰霾區,是一個好事情。

上述國家就是前南地區的大體情況。



南閣水哥


上了年紀的人應該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等二戰影片非常熟悉,這些都是十分經典的南斯拉夫電影。不過這個昔日十分強大的東南歐社會主義聯邦制國家在1992年已經宣告解體不復存在了,如今分裂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北馬其頓、黑山6個國家。科索沃地區雖然已經於2008年事實獨立,但沒有被我國、俄羅斯和塞爾維亞承認。

南斯拉夫的解體除自身複雜的民族、宗教、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問題之外,東歐劇變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干涉在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麼這些國家現在發展如何呢?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面積8.8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南斯拉夫聯邦的主體,解體後一度沿襲了南斯拉夫的名稱,和黑山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99年在北約的打擊下,失去了對科索沃地區的實際控制權。2003年,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黑山獨立,改國名為塞爾維亞,成為內陸國。塞爾維亞的經濟狀況比較一般,人均GDP不到6000美元,位居東歐中游水平。塞爾維亞發展最好的是體育事業,足球、籃球、排球水平非常高。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類似,經濟水平基本持平,足球水平不相伯仲。克羅地亞盛產球星,因球衣以格子為主要圖案,被稱為格子軍團。本屆世界盃曾3:0完勝阿根廷。

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面積2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此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七國中最好的,人均GDP突破兩萬美元,已經成為高等發達國家。主要出口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高科技產品。

波黑,首都薩拉熱窩,面積5萬平方公里,人口350萬。經濟發展非常一般,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左右,屬於歐洲欠發達國家。

北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面積2.5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經濟發展一般。北馬其頓這個名稱是今年6月份才正式確定的。

黑山,首都波德戈裡察,面積只有一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2萬。經濟指標和我國一個普通小縣城差不多。


石頭說歷史


上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時至今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黑山、馬其頓,還有仍未獲得國際普遍承認的科索沃,均已自成一家。

對於前南斯拉夫的解體,許多人都會表示惋惜。這是因為解體前的南斯拉夫一度強大,經濟實力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但這種惋惜是錯誤的,一來它忽視瞭解體後前南各國的經濟走勢,二來它忽視了前南斯拉夫強大的根由。

南斯拉夫之所以一度經濟發達,與鐵托的政策有很大關係。在鐵托治下,南斯拉夫簡直讓人有不受冷戰壁壘限制的感覺。當時的南斯拉夫與西方關係緊密,採取開放經濟政策,來自西方的書籍和電影都未被封鎖,人民也可以自由前往西方旅行,西方遊客也可以自由來到南斯拉夫旅行。

換言之,南斯拉夫的經濟受益於開放。

當時因為地緣,最靠近西方且擁有綿長海岸線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是南斯拉夫經濟最為強大的加盟共和國,二者的經濟均超越了近鄰意大利。

在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首當其衝,最先獨立,這顯然跟相對強大的經濟實力有關。同時,它們也是目前發展最好的前南加盟共和國。斯洛文尼亞早已邁入發達國家序列,克羅地亞稍遜,但也位列發達國家。

在獨立之後,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政局相對穩定(尤其是前者),經濟政策也更為開放,斯洛文尼亞更是早早加入歐盟和申根區,擁抱了歐洲一體化進程。兩國的歷史風貌保存極好,加上地理優勢,自然風光極美,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準其實超越了南歐的老牌國家意大利和西班牙。

至於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和波斯尼亞,經濟顯然不及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有人認為是解體所導致,其實不然。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前,這四個加盟共和國的經濟就是短板。換言之,南斯拉夫的強大經濟主要靠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支撐,靠經濟開放的前沿陣地支撐。

當然,塞爾維亞確實走過彎路,近十年才重新走回正軌。從目前經濟狀況來看,塞爾維亞的GDP逐年上升,雖然距離發達國家仍有距離,但首都貝爾格萊德所在經濟圈已經相當繁榮,未來可期。唯一的遺憾是因為黑山共和國的獨立,使得塞爾維亞成為了純粹的內陸國家,缺少了出海口,經濟顯然受阻。

黑山共和國擁有比例不低的海岸線,但內陸地區山區不少,加上國土面積小,經濟發展的空間也隨之縮窄。不過近年來旅遊經濟發展極佳,早已成為歐洲後花園之一。美景如畫的黑山,未來也許走這條路就足夠了。加上政局穩定,物價指數很低,人民也能安居樂業,生活悠閒。

波黑和馬其頓的經濟一直是前南短板,馬其頓又靠近希臘,二者關係緊張。它們的發展空間理論上還比不上黑山。但從安居樂業的角度來說,二者其實都能做到。

整體來說,前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發展,與前南斯拉夫時代基本一致,但差距確實有所拉大。可是這種差距的拉大,並不是因為解體,而是因為開放的程度高低。越是採取經濟開放政策,越是擁抱歐洲一體化,發展就越好,比如斯洛文尼亞。越是封閉,發展就越慢,比如馬其頓。

所以,解體不是問題,問題是解體後的經濟政策如何,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就是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