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如果眼高手低真的会一事无成吗?

千千千里马


眼高手低本来是个贬义词,但是在书法当中我却认为是褒义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书法最怕的不是眼高手低,而是自我满足,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写的很好了。

学习书法是这样的,随着你对书法的深入理解,越写越觉得自己没有古人写的好,这就是眼高手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对书法深入学习之后,你对书法的理解往往会超过手上功夫的。

很简单一个问题,我们学习书法过程中是看过的经典法帖多,还是临摹过的法帖多呢?一定是看过的多,看的越多我们的欣赏水平就越高,而这个时候手上写的功夫还跟不上来,这个时候就总觉得自己写的不够好,这就是眼高手低的现象。那么,我问大家,是你一直觉得自己写的还有不足的好,还是觉得自己写的已经很不错了的好?

我认为,学习书法如果能始终觉得自己还不够好,那么一定会比觉得自己写的已经很好了的那种人的进步空间要大的多,您认同吗?

一个跟我学《灵飞经》的粉丝对我说:老师你写的那么好了,怎么很少见你发作品啊?我说:你觉得我写的还可以,但我自己觉得自己写的一塌糊涂,不好意思发作品,觉得丢人。前段时间一直在临摹学习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百首》,有些朋友对我说,你写的很好了,其实我自己知道,这是大家对我的鼓励,自己不能当回事的,自己知道,我写的和启功先生的原帖相比还差的多,自己的路还很长。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坏事,这至少说明我还有成长的空间,大家觉得呢?

我们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个阶段会进步比较大,但是到了一定时候,就觉得自己不但没有进步,好像还在退步。这就是眼高手低的表现,因为随着临帖的深入,我们对法帖的认识更加深了,因此再看自己的作品时候,就会发现更多地问题,这是学书法中最容易出现的眼高手低的问题。

学习书法不怕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就怕你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因此,我说眼高手低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它是一件好事,就怕你眼高于天,还看不到自己的手低。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你能够支持和关注我哦,感恩有你。


翰墨今香


眼高手低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证明有眼光。

知道书法的尽头在哪里,并不代表能到达那里。

江河有彼岸,看得见“真”即悟道,看的是“海市蜃楼”,只是悟技。非游或桥或船(练习),无能到达。量变才能质变。

悟道能七日,修行伴一生。

书法技术、技法、技能是一座迷宫,一个人能一辈子也走不完。为什么?把技法当成书法终点,追求技法的极致。像智永、怀素、欧柳、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启功等等,一辈子都在技法里打圈子,虽然有艺术性,但只是“工艺层面”,可无限重复,拿着自己不变的“体”,对付无限的“情感思想”(喜怒优思悲惊恐怡等等),导致面目相同,有形无魂(喜怒优思悲惊恐怡)。

书写,如果有自己当下的灵魂,怒则字重,忧则字滞,喜则字轻,逸则字灵,浪则字狂(灵魂轻薄),匠则字工(无灵魂)。

“艺术层级”的书法,是不可能重复的。一个人不可能生两次一模一样的怒气,因为怒气的产生、发展、高潮的各种精微气机,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无限不同。

书法的终点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情感思想,书法只是内在情感思想的表达通道。因此,真正的艺术如怒气般,不可重复,就是书圣王羲之也不可能,但他的技法、文化功底不会有变。

“技法”是“中性”的,无情感思想,但有见识在其中。一些人提倡书法要“重拙大”,要有“篆籀”古意,实质是“求外”“求形”,而不是“求内”“求意”。

内,就是明心见性。用希腊名言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

技法是“外”,古代楷行草隶篆、历代各书法大家技法,都是被我们所踩的巨人肩膀,于是我们才有可能“眼高”。“手低”是历史的必然,我都没见过成天用毛笔与人交流的,都是手机电脑。

对于技法,即使是牛人王羲之也有可能提按不明、结体冲突。康有为的对联,很多字末笔重复,“泥中骨”三字,如果把三字距离拉近,字字分割未有迎让,不能融为一体。





urna风之度0


书法是语言交流的工具,代表着个人的文化修为,艺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写字不是用来交流而是出于商业目的,那是很不值得的事情!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多数出之仕人之手,主要以公文形式上奏朝廷奏折,写得不好,在仕林难以立足!我不知那些练字的人所谓的成功是什么含义?书法家协会是财政拨款吗?凭什么养一群这样的人?


我为大王来巡山


是的。别说学习书法,任何事如果眼高手低都不可取

首先,书法学习就必须静下心来学,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学,从基础到形成自己风格,从古代到现代书法,都需了解,读帖。文字文化博大精深,不断演变,不去专研,是基本没有啥成就在书法方面。

其次,眼高手低也会把自己害了,真正用到时拿不出手,光有眼见,那不行。即使一时机缘巧合很有成就。但保持不了多久,就会淡去。

总得来说,书法必须稳,持之以恒,像很多已经是书法家,都需要每天坚持写,研究。更何况学习者。


慧绘老师生活日记


这个要看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眼高手低,说明你读帖看的多,看的多了自然也就提高了自己的欣赏水平,此时再次书写,作品会与读过的字帖无论是神还是形都相差太多,就会产生怯懦感,感觉自己临帖临的太差,从而心里想放弃。像这种情况不妨停下笔,休息几天,静下心时才去临帖,而且不要紧于练到什么什么地步,该读帖的读帖,该欣赏的欣赏,再把所要练的字帖,笔法,章法,整体布局,结构特点,一笔一画的转折去研读,日积月累会成功的,书法这条道路不好走,要有悟性,也要坚持。




清泉2008


学习书法,眼高手低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如果眼高,是件好事。“眼高手低”其实就是书法学习中的一段过程。

眼高,说明你看的好作品必然很多,一般作品入不了法眼。

学习书法和其它的艺术相比,还是有其独特的地方的,比如,需要读帖,不能整日里埋头傻傻地写。书法是肌肉记忆,一开始用很大的力气,老师却说没有力度,说是要“力透纸背”,像“屋漏痕”,但这个通过一段时间练习是可以提高的。

练书法,有段时间会很满意自己的作品。这说明手上功夫有提高了。写着写着,会很苦恼,觉得很不满意。这个时候,就是眼高手低的时候,这是好事。眼力和手上功夫不断地进步,反反复复,最开心的莫过于心手双畅。

怕就怕,眼一直很低,那就不太容易提高。所以我们才要多读帖,多看好的书法作品,多养眼,取法乎上就是这个道理。

这有些像篆刻中,一段时间你认为白文比朱文好刻,过了一段,又认为朱文比白文好刻。就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至于怎样算是成功,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此岸


1. 答案是肯定的。书法是一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钻研琢磨的学问,而且需年复一日的练习,非常考验耐心与恒心。民间流传着“书圣”王羲之很多练字的小故事,虽不尽可信,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刻苦勤奋,正是这种不曾一日懈怠的坚持才造就了后来的书法造诣和盛名。

2. 写好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笔一划地推敲练习、精雕细琢,从基本功开始就打下坚实基础,才能慢慢的得心应手。书法是一点假都掺不了的,写出的字行家一眼就能看出功底,一点笔划的小瑕疵都会在成品中无限放大。所以“眼高手低”是学习书法的大忌,再简单的字都要反复练习,形成稳定的笔法。

3. 书法是极其考验恒心和耐心的,也是非常磨练意志和心性的,所以无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试着学习书法,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杨柳晓堤


眼高手低之人,行家一看便知!

除非你自己是一瓶不满之人,不然,面对眼高手低岂能束手就擒呢?

不要谈别人是不是眼高手低,首先需要自己强大,自己不够强大,就不要说别人的高与低,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高,什么是低!

高是什么?高是别人能你不能,低是什么?低是看见别人能不知道别人能,还不想承认别人能。

眼高手低是只会用贬低的言语去贬低别人的人,因为他在技术上没有能力去批评,去驳斥!所以只能使用刻薄的语言,用刁钻的声音!如果你认为别人是眼高手低,你尽可以用高超的技术语言去批,去驳嘛!

评论别人,首先衡量自己,不要轻易结论别人是否眼高,是否手低。有能力者,自然是当面旗子,对面鼓,这样才不失丈夫之誉!


一笑貫长天


“眼高手低”一般是用来形容眼力或想法过高,但是,手法或技巧又过低,甚至很低。主要是指对某些具体的事情或事项,要求或期望的标准很高,甚至有一些不切实际,但是,实际上自己也根本没有办法可以做到。多数情况下,“眼高手低”这个词语是含有贬义的。

然而,对于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多数艺术的学习和创作来说,“眼高手低”并不一定就是坏事。甚至,应该加以大力提倡。可以肯定地说,学习书法,“眼高手低”是有助于提高和成功的。任何艺术的学习和创作,都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书法也不例外。

在追求、学习和探索艺术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眼高手低”。古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通俗一些地讲,我们在学习各类艺术,包括学习书法时,大都会呈现出一种“学上得中”“学中得下”“学下得下下”的逐级递减的不好现象。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给自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经过艰苦努力,有时也只能成功一半,甚至更少。志当存高远,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经常会有一个先赚他几个亿的小小目标。但是,能够实施切实有效的行动,实实在在地促成目标实现的人却少之又少。这就是“眼高手低”。

“会当凌绝顶,一览纵上山小”“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艺术学习需要具有极高的眼界,要学好书法,必须首先知道历史上最好的书法作品有哪些,这些作品为什么会有千年不衰的艺术魅力。这里的“眼高”,是指较高的艺术鉴别能力,这里的“手低”,是指要从最基础的学习入手。当然,这种“眼高”也需要学习,这种“手低”,终究会提高,直至成功。不是么?



寒砚堂


眼高手低不是无治之症,恰恰是学院系学生通病,什么终生无作为是种忽悠,讽刺,打击其信心的手段。必须明白眼是认识,抽象的理性的,而手是感性的神经末梢惯性思维的,二者不同受大小脑指挥。所以,眼高者完全可认以长期训练而达到书道要求,而手低者则须补修理论课提高认识,走向高层艺术水平。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各有强弱处,而恰恰是手高者难改惯性动作,提高艺术水平的难度比眼高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