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縣:他讓小留住屯留住人

“小留住屯留不住人……”在獻縣韓村鎮小留住屯村,不少上了年紀的村民這麼說過。村裡的青壯年去大城市尋機會,剩下留守的老小。


直到兩年前,張學凱回來了——

獻縣:他讓小留住屯留住人

“小留住屯留不住人……”垃圾圍村,柴草無序,汙水橫流,村民出入不便……村裡的青壯年去大城市尋機會,老宅子空了舊了塌了,剩下留守的老人孩子。這是獻縣韓村鎮小留住屯村曾經的真實寫照。變化出現在兩年前,37歲的張學凱回來了。那一年,在外創業十餘載的張學凱返鄉歸來,他捐資助教、出資修路,還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成了村裡的“領頭人”。人們納悶:村裡的年輕人都往外跑,張學凱事業幹得好好的,怎麼又回來了呢?

小村莊有了新變化

“為什麼回來?”不只一人這麼問過張學凱。十多年前,張學凱獨自一人到外地創業打拼,如今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可當他重回家鄉,卻發現小留住屯還是老樣子,這讓他心裡有些難受,暗下決心:要讓小留住屯留得住鄉愁、留得住人心。2018年,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那一刻,他就下定決心:一定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上任伊始,張學凱帶領村黨支部成員和全村黨員站在黨旗前,向全體村民鄭重承諾:“全村人共建一個家,一年一變化,三年大變樣。”張學凱先從整治村容村貌開始。他帶領全村老少裝路燈、鋪水泥路、修排水溝、建公共廁所,在村內公路、街道兩側栽種了200多棵綠植,還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廣場上有籃球場,還有健身器材,供人們休閒娛樂、強身健體。村容村貌的變化立竿見影。過去垃圾圍村、柴草無序、汙水橫流的現象不見了,全村街道寬敞平整、整齊乾淨,村民不再為出行煩心,爭著為街巷道路起好聽的名字,幸福路、團結路、平安巷、如意巷……從村裡村外延伸到村民心裡。

捐款捐物不惜力

村子搞建設,最缺的就是錢。為減輕村裡的經濟負擔,儘量多為村民辦好事,這麼多年,村裡的公務費用,張學凱向來自掏腰包。與此同時,為家鄉建設捐款捐物,張學凱也從沒猶豫過。這次抗擊疫情,張學凱捐出的物資、錢款超過20萬元。這些物資、錢款不僅用於本村防疫工作,大部分還用於鄉鎮以及縣防疫工作。此外,2017年,張學凱為獻縣職教中心和韓村鎮教育系統捐款10萬元;2018年,支持獻縣教體局舉辦體育活動捐款16萬元;2019年,出資40餘萬元支持第四屆獻縣馬拉松比賽,為獻縣教體局、獻縣第四實驗小學、獻縣第五中學、獻縣高官中心小學愛心捐款10多萬元……在張學凱的影響下,小留住屯村的名聲越叫越響,村民對本村的認同感、自豪感也愈加強烈,紛紛加入到志願、愛心事業中來。

讓小留住屯名副其實

短短兩年時間,小留住屯村在硬件上變了樣,但這並不是張學凱的最終目標。他要讓全村1626位村民都過上好日子,要讓小留住屯變成“文明村”“先進村”“示範村”,留得住人才、留得住未來。從2012年起,每至春節前,張學凱都要給本村 70 歲以上老人送去慰問品。村民有困難,他也是有求必應。張學凱覺得,只有留得住人心,才能留得住人,小留住屯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不僅如此,他還為村子的未來做好了規劃:要在村子裡建居民小區、建小學、建幼兒園,並且已經完成了圖紙設計;他還要建起工業園、農業區和生態採摘園……用他的話說:“當初離鄉,是為了自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如今返鄉,是為了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只有這樣,才不愧做共產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