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子还能不能回娘家拜祭?

爱江山灬更爱美人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五十六个民族就肯定有各种不一样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训一直流传,“过冬空,过年穷,过了7月十四死老公”。这是对于外嫁女的说法,大体是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这边过冬至的,到了过春节年也是年30这天不能在家过,意思是外嫁在家过会让娘家穷,至于7月十四也一样,如果回娘家烧香也行,烧完就必须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否则会对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农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须回娘家烧香的,虽说是7月十四,但都必须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传闻广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计意思也就是担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很多地方的这些风俗有了较大的根改和松动,象我妻子那个村过去不允许招上门女婿的现在也有了,不能在家过年的现在也行了,也许是人老了家里出去的人多了就觉得冷静显得孤单,回娘家热闹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着古训终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条必须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头条继续牛逼!

这个话题我也来回答一下吧!这个应该说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了,我娘家柳州那边(我们是少数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娘家扫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们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这边)然后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们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亲,这很正常的。可我嫁这边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这边——博白就不一样了,她们清明节女儿不能回娘家,都不用女儿祭拜生养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儿和娘家没有一点关系一样,我感觉不解,后来听她们说清明节那天不好回娘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娘家不好,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不好?不知道是对女儿不好还是对娘家那边不好,反正我娘家那边没有这种说法,父母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他们没有了难道我们去拜一拜他们的泥堆也不得吗?所以说,我娘家那边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个孝顺的女儿就必须回去看看,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

在我们这里,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祭拜是自由的,一年中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日子,女子会回娘家上坟的;

1;清明节,出嫁的女子都会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祭祖,在婆家也会全家去上坟祭祖。

2;七月十五,出嫁的女子会回娘家和娘家嫂子,弟媳,或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去祭拜自己的娘家亲人,也有的阴历十月初一也会去。

3;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兄弟故去,出嫁的女子会在头七,三七,五七,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

4;自己亲人的忌日,出嫁的女子也会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祭拜。

5;也有很多女人没那么事无巨细,或工作时间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们会放在心上,不会忘记娘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娘家和老公孩子一样重要,女人一样会为娘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样,根系族群。


YLQQ1892771


各地习俗不同,只能是入乡随俗!

我南方人,我家那边嫁出去的女子是可以回娘家拜祭的,并且大部分都是会回娘家祭拜!

我奶奶,生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我姑姑她们每年的清明节,十月半,春节,都会去我爷爷奶奶的坟头去祭拜。并且都会把全家人带上。

小时候,每次的祭拜,都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大事。等着全部人到齐了,大家浩浩荡荡的去祭拜。先从辈分大的开始,我老爷爷,老奶奶,然后再去我奶奶的妈妈坟头,最后才去我爷爷的坟头。

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家家户户都事儿比较多,大家都比较忙。所以,不再约着一块了,都是谁家那天有时间了,谁家就过去。不分儿子女儿,都去坟头祭拜,表示心意。

我外公外婆家,三个儿子一个闺女。我妈是唯一的女儿。每年的清明节,我大舅都会提前打电话给我妈,约我妈回去一块祭拜!

现在轮到我们这辈人了,今年的清明节,是我妈走后的第二个清明节。我刚才给我姐打电话,她们说周日去我妈妈坟头祭拜。

前天,我一个微信群的文友也说到这个问题了,说她们那边,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去祭拜。







所以,我觉得,各地习俗不同,不能说谁做的对谁做的错。只能是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


幸福鱼儿


我的老家风俗不知和全国各地那个地方的习俗相同,大至是这样的,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烧纸钱,磕头或作揖。都是道听途说,说姑娘嫁出去了,就不是这家的人,所谓女生外象,嫁出去的女如泼出去的水,回娘家烧了纸钱,娘家男丁从此

衰败,甚至绝根。要想祭拜,姑娘只能在自家十字路口,将纸钱封包写上名字,朝着娘家的方向烧了就可以了,要是回娘家到了墓前也就是看看,不能有别的什么行动。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人们外出打工路遥远回不了家,平时根本就没有扫墓的,这下离娘家稍近的,有时也回家烧纸祭拜了,己经打破从前留下的规矩和迷信,其实人死如灯灭,哪有那么多说道,信则有,不信则无,没有依据,也没法考证。


佛爷结福


这个话题我也来回答一下吧!这个应该说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了,我娘家柳州那边(我们是少数民族,不代表全部柳州的)是可以回娘家扫墓的,我大姐二姐我堂姐她们都嫁了但是每年都是先祭拜自己的祖先(婆家这边)然后再去祭拜自己的父母,我堂姐我姐姐她们都嫁同村活隔壁村,每年都要去祭拜自己的父母亲,这很正常的。可我嫁这边玉林靠近湛江的廉江这边——博白就不一样了,她们清明节女儿不能回娘家,都不用女儿祭拜生养自己的祖先,好像女儿和娘家没有一点关系一样,我感觉不解,后来听她们说清明节那天不好回娘家,意思就是那天回娘家不好,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不好?不知道是对女儿不好还是对娘家那边不好,反正我娘家那边没有这种说法,父母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他们没有了难道我们去拜一拜他们的泥堆也不得吗?所以说,我娘家那边是可以回去的,而且你要是是个孝顺的女儿就必须回去看看,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


你欠我一个拥抱168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五十六个民族就肯定有各种不一样的民俗,有的地方有些古训一直流传,“过冬空,过年穷,过了7月十四死老公”。这是对于外嫁女的说法,大体是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这边过冬至的,到了过春节年也是年30这天不能在家过,意思是外嫁在家过会让娘家穷,至于7月十四也一样,如果回娘家烧香也行,烧完就必须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否则会对丈夫不利。我的妻子是农村的,每逢7月十四和清明是必须回娘家烧香的,虽说是7月十四,但都必须在十四前做,也就是做十三吧。传闻广西有的地方女子是不能去做清明估计意思也就是担心把“福”接到夫家去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很多地方的这些风俗有了较大的根改和松动,象我妻子那个村过去不允许招上门女婿的现在也有了,不能在家过年的现在也行了,也许是人老了家里出去的人多了就觉得冷静显得孤单,回娘家热闹也是好的,很多老人都不再抱着古训终老吧。但7月十四那一条必须要保留的,我怕上不了头条继续牛逼!


艹好名字都让狗取了


嫁出去的姑娘不上坟拜祭,但姑娘每到清明十月一都将祭品送到娘家,娘家兄弟侄系会将择日上坟,这是风俗。

俗语,闺女上坟,娘家无人,一般情况下,姑娘出嫁后不独自上坟烧纸,一则,姑娘出嫁后就给娘家兄弟成了最近的姑舅亲戚,通过清明时节,也愿回娘家走走,拿祭品也只是礼到的一个说头。二则,自己上坟会产生看不起兄弟之嫌,己住到家了而不回家难免兄弟误会,好象娘家无人一样。三,自己嫁出几年,农村变化很大,尤其坟地,如若烧纸上错坟,是件很尴尬背兴的事,把祭品放到兄弟家由他们代劳,何乐而不为呢。再就是,心诚则灵,主说,鬼是万能的,主是全能的,万能的亡灵,只要在何时何地烧纸给钱,叫一声就能收到,何必要上坟呢,由于上述理由,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成了风俗。如若出嫁的女子上坟祭拜自己的父母没什么不可,也没有能不能,只是那有姑娘不回娘家自己上坟的道理呢?

风俗成习惯,法道自然,随风入俗,亲戚多亲多近吧。


竹叶青zyq12345


在我们这里,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祭拜是自由的,一年中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日子,女子会回娘家上坟的;

1;清明节,出嫁的女子都会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祭祖,在婆家也会全家去上坟祭祖。

2;七月十五,出嫁的女子会回娘家和娘家嫂子,弟媳,或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去祭拜自己的娘家亲人,也有的阴历十月初一也会去。

3;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兄弟故去,出嫁的女子会在头七,三七,五七,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

4;自己亲人的忌日,出嫁的女子也会回娘家和娘家人一起去上坟祭拜。

5;也有很多女人没那么事无巨细,或工作时间限制,不一定每次都去,但她们会放在心上,不会忘记娘家的大事,女人的天性就是娘家和老公孩子一样重要,女人一样会为娘家人拼命,女人和男人一样,根系族群。


驿动星期六


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乡祭祖之说,在北方是没有的。北方中原一带是传统观念的发祥地,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但现在就是旧时也从未有嫁出去的女子不可回娘家祭祖的习俗。

有时感觉奇了怪了,过去都说北方女子在家庭地位底,可如今北方妇女成家后,都会出去工作,在家庭的话语权是相当重的,而相反的是南方一些地区,一些妇女成家后,就成了家庭主妇,靠丈夫养着,这不成了旧时社会的家庭形态了吗?这是不利于妇女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的。

在北方,就是在旧时妇女地位低下的年代,嫁出去的女子回娘家上坟或祭祖也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姑娘,姑娘嫁出去后,每当回娘家上坟时,如果那位姑娘在父母的坟头上哭的最伤心,不用说娘家人就知道这位出嫁的姑娘在婆家受了委屈,娘家人会为姑娘做主的。

过去妇女出嫁后,主要操劳家务和养育孩子,耕田种地和挣钱的事由男人来做,也就是说过去的妇女经济来源靠的是男人,这样妇女的家庭地位就很底。像过去的农村吃饭时,当家里的妇女做好饭后,一大家子,先让家里的老人和男人吃,然后家里的孩子们吃,最后妇女才能吃饭。由于家庭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底,所以难免会受许多的委屈,受了委屈自然会想念自己的父母。回家上坟祭祖即是对老人的怀念,也是诉说委屈的机会,娘家人又怎忍心剥夺了出嫁姑娘这一片心呢。要知道哭也是女子的一种诉说方式,把心中之苦诉说出去了,这也有利于女子的健康,也有利于她们总结生活经验,去追求和求得美好的生活。又怎么能为所谓的忌讳,又怎么能为子虚乌有的忌讳,去剥夺人性呢。

我从小生长在北方的农村,从未听说过出嫁女子不许回娘家祭祖之说,老人们也从未提到过此事,就连过去农村人爱看的戏剧中也从未见过此情节。远离传统思想发祥地的一些地方,倒兴起了此种陋习,应说是一种悲哀。

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年都会陪妻子回娘家祭祖上坟的,丈人家里人也是非常喜欢我与妻子一同去上坟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我们这一带乡下听说有出了嫁的姑娘不用上祖坟的,也有媳妇也不用上祖坟的,我认为这两种都不对,感到对妇女是一种歧视,不过虽有这样的说法,实际上也没有严格这样做,还是照样去,只不过姑娘和媳妇不去也没有人怪罪。也有娘家人私下里或心里不乐意出嫁女上娘家祖坟的,说是会使娘家不发旺。对此我很不以为然,清明祭祖现在都有一天假,是以春游,踏青,一家人团聚为主的活动,是一年中比较隆重和正式的活动,老年人就常说千里回乡为祭祖,生,死都是人生的大事,在中国古代,视死如生,表现在历代帝王家就更为突出,我认为以后这种所谓的妇女可以不用上坟的观念会逐渐打破,被逐渐淡化。


乐乐335536


什么都扯上重男轻女。美国不会吧?欧洲大多数国家也不归吧?可为什么女嫁男必须改男姓呢?关键是在于人类的繁衍。史上也有出现过母系氏族,但是时间不长。为什么?因为分不清血缘关系,造成严重繁衍问题。女的基因一般三代后很难再遗传下去,而男的却会。古代也许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搞了宗祠,也让后人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血脉,也是一种规避再次出现母系氏族。至于祭祖,大家都是拜祖宗。一个出嫁的人,是娘家收尸还是夫家?拜祖先,出嫁的跟后面来拜的有啥关系?你是他们的祖先?侄子跟他的后代们是不可能供奉你的。而夫家很多在婚后都会在正月十五左右在宗祠办新婚添丁等仪式。也就是说你死后可以进宗祠享受后辈子孙的供奉。这才是你真正的归宿。上门女婿也同样,但是男方得在他的宗祠先祭祀说明。现代社会是很多没男丁,所以没办法。有男丁传承的,还在乎你供奉吗?难道他的子孙供奉不起?我那边的祖坟是不可能让外嫁的女人去祭拜的。至于风俗不同,没什么好讨论的。关键在于活着的时候能做到孝和被孝。死后在怎么样都是马后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