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今天我們來聊聊漢初三傑。漢初三傑的名頭如何早已婦孺皆知。他們究竟做了哪些貢獻,可能很多人就感到迷惘了,或許只能搬出劉邦著名的評論來搪塞: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網絡上,很多人都十分關注三傑的排名,其實在漢唐君看來:這是對三傑與西漢建立的關係有所誤解。三人做的都是同一件事——輔保劉邦統一天下,三人分管政治、經濟、軍事,這三項都是一個政權無法分割的部分,當然也無從論誰高誰低。況且,張良與蕭何、韓信分別在很多地方有重疊,即張良主要負責給劉邦出謀劃策,這些謀略既有政治、經濟,同樣也有軍事方面。比如政治方面,張良力諫劉邦赴鴻門宴,力挺婁敬定都長安之策;在軍事方面,前期,在劉邦西進攻打關中時,張良曾主持軍事很長一段時間,後期,出謀封韓信為齊王,一曲吹散江東子弟兵,張良都功不沒。說蕭何與韓信的功勳章上有張良的心血,毫不為過。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那麼,除了劉邦評論中所說的,蕭何主管錢糧供給,安國撫民;張良出謀劃策;韓信逢戰必勝,這些老生常談的東西之外,對於漢初三傑有沒有一些新的看法呢?

漢唐君以為:三人對於劉邦統一天下而言,是鑄弓與射箭的關係。具體來講,蕭何與張良相輔相成,在政治、經濟上合二為一,屢屢為劉邦解決諸多難題,鑄就力量強勁的良弓;而韓信的每戰必勝,就是鋒利的箭,是他將弓的力量與方向精準賦給利箭,射向目標——奪取天下。

以這樣的角度觀察,三傑的貢獻主要有2個:鑄弓與射箭。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一、三傑齊心積蓄力量——鑄弓制箭

1、蕭何、張良居功至偉,因為他倆都是劉邦集團初期召募將士的體面人

說到蕭何,很多人知道他對劉邦集團大後方的功勞無人可比,孰不知,他對劉邦團隊的創建作用也是相當大。他是最早跟隨劉邦起義的“自己人”,劉邦起事之初,能夠召集那麼多人跟隨,除了他的一幫兄弟之外,蕭何、曹參的加入很關鍵。我們知道,劉邦也就一個鄉級幹部,而蕭何與曹參都是縣級屬官,號召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沒有吸納蕭何、曹參這樣的“體面人”,劉邦早期拉隊伍的進程必然大打折扣,甚至會有組建失敗之虞。因為,滾雪球最初的起步階段至關重要,沒有創業的第一桶金,劉邦又如何生出宏大的大漢王朝?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當然,若論體面人,在劉邦集團,真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夠超越張良。張良家裡世代為韓國相國,還是刺秦的大英雄,這樣的人到哪都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前有蕭何,後有張良,這就好比現的公司小老闆,舍也不是,但是,他的下屬都是清、北的高材生,你敢小睢嗎?即使是沛縣的老流氓,你敢不奉為座上賓?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2、蕭何為劉邦集團管好錢袋子,看好後院

蕭何長期負責錢糧供給,後方穩定。我們今天已經很難了解當年,蕭何究竟是如何鎮國撫民,然而,從後期劉邦對他的忌憚,不難想象:蕭何的能量有多大。還有一些細節也能看出蕭何的不凡:

在劉邦第一次攻入關中之時,別人都到秦宮裡蒐羅珍寶、美女,唯獨蕭何鑽進大秦皇家圖書館專挑典章制度、戶籍圖冊之類的“寶貝”來撿,可見他的前瞻眼光與高超的治理才能。

我們只知道,在蕭何不斷自汙之下,仍然險些命喪呂雉之手。可見,在掌權者看來,蕭何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想必大家都聽過“蕭規曹隨”這個典故:

一次,漢惠帝劉盈找時任丞相的曹參談話,質問曹參為什麼身居要職卻毫無作為,結果,曹參從容應對: 陛下,在您看來,您與高祖皇帝誰更英明?劉盈說不如高祖。然後,曹參又問,那您覺得我與蕭相國誰更優秀?劉盈搖搖頭,你不如曹參。然後,曹參繼續說:所以,既然我們兩個都不如上一界的主政者,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追隨他們制定的典章制度呢?劉盈深以為然。

從這些側面與點滴細節,可以推斷,蕭何的才能在漢初的幾個繼任者中都難有與之匹敵之人。

在蕭何與張良共同努力下,為大漢統一鑄就良弓。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二、韓信攻伐必勝——箭定江山

有了政治優勢,有了充足錢糧,沒有出色統帥的南征北戰,一切也只能是一串零卻沒有1,毫無意義。有了良弓,再通過韓信的傑出軍事才能,將積蓄的勢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地盤。那麼,韓信能夠逢戰必勝的秘密是什麼呢?


1、只因韓信的軍事才能段位太高。

如果將同一時代最優秀的軍事將領比作圍棋中的九段選手,那麼,韓信就是十段,屬於超一流。我們看,韓信所遇對手,基本都是所向披靡,毫無懸念。每戰幾乎都能出奇制勝。

像攻打魏豹的蒲坂之戰與破趙的井陘之戰,都是偷襲戰的典範。這些戰例看似簡單,其實,背後對主帥的要求極高。比如,襲擊魏都安邑的戰爭,韓信正面佯攻,實為攻擊安邑,在對手以為夏陽無船,所以韓信絕對不會偷襲的錯誤預估前提下,韓信開創性用木盆、木桶代船渡河,一舉而克。就是讓你想不到!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破趙之戰,與此如出一轍,正面故意列兵於河畔,背水結陣,迷惑對手,暗地裡迂迴趙大本營,遍插漢軍旗幟。結果,一戰而定。這次的勝利其實是對對手主將的準確揣摩之下。因為,瞭解陳餘的莫過於張耳。

很多朋友可能會說,如果換成別人上戰場,肯定不會讓韓信勝得如此輕鬆。孰不知,這都是淺薄認知。難道韓信的軍事水平只是會正面佯攻,再引一支奇兵偷襲嗎?

其實,這只是高深計謀的外在表象而已。像上面提到的背水之戰,列兵河水邊,派輕騎插旗擾亂趙軍軍心,這些排兵佈陣的技倆任何一個稍有軍事素養的將軍都能做到。難得是對症下藥。對這段歷史熟悉的朋友可能發現了,韓信總是獲勝,其實勝的一點都不簡單:

韓信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少損兵員,多佔地盤,多招募兵勇。這就決定了,韓信打仗決不能硬碰硬,原因很簡單,劉邦就給他3萬左右的兵馬,怎麼拼?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2、韓信的兩大法寶:先進技術與先進戰法

然而,即使這樣,韓信也有辦法,因為他掌握了兩大法寶:先進技術與先進戰法的綜合運用。

先進技術

山河地理知識:打敗章邯靠的是比對手更瞭解地理地形,才使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得以實施。沒有陳倉小路不行,所有人都知道這條小路也不行,要的就是你不知,而我知。所謂敵無我有就是此意。

濰水之戰攻殺龍且,也是“高科技”的靈活運用。針對龍且輕敵的弱點,韓信先命將士堆積沙袋,大大提高濰水上游的蓄水量,然後此龍且追擊,等龍且半渡之時,放水淹敵,死殺大半,然後率軍截殺滯留在西岸的龍且,一舉擊殺之。常人以為濰水並不湍急,因此,不會對軍隊造成威脅,然而,韓信卻懂得,流水是個可控可變的變量,平時只是個小河,暴雨時就是要人命的災禍,其實,除了暴雨,還有一種方法,築堤成壩,蓄水殺敵。與其說,韓信是個傑出統帥,不如說是個靈活運用“高科技”的技術達人。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渡河技術:上文提到的用木盆渡河,打破常人固化思維,化腐朽為神奇。而事後,後人卻並不覺得高明,那是因為這種“技術”公開化而已。就像現在的大學生都知道相對論一樣,但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愛因斯坦這樣的牛人,這些大學生能夠研究出相對論嗎?

先進戰法

韓信一生戰鬥,高明的戰法主要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之陣,擊其半渡,五軍之陣(垓下之戰)……

對於戰法的熟稔只能算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將領,加上天文地理與高科技的靈活運用,往往能夠出奇制勝。說到底,韓信之所以傑出,根本原因在於他是一個跨界的高手:科學達人+卓越統帥。

這也是韓信位列漢初三傑的強大底氣。

劉邦取得天下,漢初三傑的全部功勞就是做了這兩件事:鑄弓與射箭


總結:關於漢初三傑的事蹟,永遠講不完。你換一個角度,歷史就給你呈現相應的景色。劉幫爭霸天下,就是鑄弓與射箭的過程:蕭何+張良,在政治、經濟上相輔相成,完成鑄弓的過程;韓信將兵,通過先進科技與先進戰法的綜合運用,最後將項羽圍於五軍之陣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