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華為開展如下產業鏈模式會怎麼樣?

用戶9403800203949


華為於1987年創立於深圳,一開始只是一家生產交換機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後來演變成自主開發成品搶佔市場,而公司規模也開始隨此擴大。也許是自主開發獲得的成功使華為清楚技術的重要性,所以華為在科技研發這方面投入力度一直都是十分大的。可能這幾年依靠其強硬的技術頻頻刷新了國民對華為的認知,但其實華為的硬技術方面一直都是很強的,只是最近幾年的互聯網發展迅速,信息流通快,才使得華為的技術發展頻頻出現大眾面前。

迴歸正題,如果華為集團再購一農場,辦一個華為物流、電商、商場為一體的互聯網、物聯網解決方案會怎麼樣?在華為角度分析該問題前先考慮一下該問題涉及的產業中目前都有哪些行業佼佼者。物流方面目前大眾最認可的就是順豐和京東了,唯有這兩可以保證你看到的貨物是怎麼樣的,到你手上就是怎麼樣的,而且物流迅速。電商方面目前國內最大的幾家分別是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從個人的購物經歷認為貴重商品找京東,廉價商品拼多多,不高不低天貓淘寶,這三家的發展過程中都有遇到過假貨的情況。目前華為也在大力發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目前華為雲上也提供了很多相關的技術產品,在這科技技術方面個人認為是無需為華為操心的,因為華為對技術研發的投入是很捨得的。

如果華為真的打算提供如題主所說的解決方案,個人認為華為可能在農場、物流、商場方面會與一些市面上的知名公司合作,因為在這幾個方面都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雖然華為財力雄渾,但在我角度認為它還是一家主營技術的公司,與其投入大量財力去提供人力支持還不如用來多招點技術人員進行技術研發,而和其它知名公司合作的話其它公司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領域知識和產品方案。至於電商方面個人更傾向於華為可以自建一個電商平臺,因為消費者購物在乎的無非是質量、價格、物流、售後保障,更多的商家競爭對國內的消費者是一件好事,且單單華為這一名號也足以吸引不少流量。由此,個人認為華為真打算搞以上的解決方案可能會是以下這樣子的:

1.合作農場(華為提供物聯網技術支持)

2.商場通過華為電商的商家端APP向附近合作農場購置商品

3.消費者在華為電商下單後如果附近合作商場有相應貨物,則從最近商場取貨(新零售)

4.物流層面個人認為是順豐,因為順豐主營物流,沒有太多的競爭關係,如果無人機技術成熟了可能會使用無人機作為物流


以上純屬瞎掰,但不可否認的是華為對技術的投入和對員工的大方都值得國內的公司多多學習。


Wilson1995


應邀回答本行問題。

華為是一家通信製造業公司,這些東西可以搞,但是隻能做為類似示範區的存在,而不能主要精力放在這些上邊。

首先要說的是,華為是有自己的物流、電商的。

華為全國賣設備,設備是需要發貨到具體的城市的運營商的倉庫或者是自己的倉庫的,所以華為也有自己的物流。至於是華為自己的,還是華為"自己"的,這個就不太好說了。不過不管如何,華為也是有自己的專業物流的。

華為也有自己的華為商城,是線上的電商,出售自己的消費者產品,包括自己的手機、路由器等,還有一些合作伙伴的產品,銷量還是不錯的。

華為不可能花太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華為是一家以通信製造業為主的公司,它的主業是運營商業務。華為需要把工作重心明確,投入資金進行通信業相關的研發,對於物流、農場這類的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資金的產業,也會消耗華為本身過多的力量。現在物流行業,已經基本飽和,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農業其實也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這對於華為而言也是一種分心。

華為之所以現在比較成功,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華為不分心,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

華為和其他的公司合作才是最好的辦法。

華為不是神仙,不能可能什麼都做。對於華為來說,抓住重點,和其他的公司合作,給其他的公司提供相應的通信解決方案,這才是華為最好的出路。

現在5G來了,5G會涉及到很多很多的傳統行業,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汽車、醫療、遊戲.....很顯然的是華為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做,什麼都自己做,其實也就做不好了。

這些行業雖然華為自己不會下場去做,但是找一些合作伙伴,給他們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建立這樣的生態圈才是最完美的。5G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這裡才是華為應該去做的事情。

從歷史上來看,西部淘金熱的時候,其實賺到最多利潤的是那些賣水桶、鐵鍬、牛仔褲的。

農場、物流這類的,最多華為也就是做一個示範,讓相關的行業來看看,解決方案的實現效果是怎麼樣的,增加這些行業公司對華為的信心,要真是華為自己下場什麼都去做,那麼這些企業為了避免華為的正面的競爭,也就很難和華為合作了,這就把"共贏"變成了"競爭",市場也就沒有了。

總而言之,就華為本身而言,通信製造業企業就是要專注於通信業,在5G領域之中,合作共贏的效果是要遠遠的好於自己下場去做的,華為也不可能犯這種戰略性錯誤。什麼都自己去做,相當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華為產業鏈迎來十年黃金投資機遇期:從總量上看,預計華為公司總體營 收將在 2025 年左右達到 3000 億美金水平,給供應鏈公司提供足夠的成長空間;從結構上看,相對封閉的、華為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傳統運營商業務佔比將下 滑至 20%左右,而更多依賴合作伙伴價值共創的智能終端、雲計算、安防、車 聯網等業務佔比將持續提升;同時,華為公司對生態和合作夥伴的態度也正在 發生積極變化,採購戰略從價格採購和價值採購向戰略採購進行轉型。

通信設備篇:預計華為公司運營商業務總體營收會保持平穩,維持在 500 億美 元水平。通信設備端核心元器件由於研發投入大、技術壁壘高,國產替代過程 會相對緩慢。我們相對看好光通信領域高速光模塊/光電芯片,高速/高頻連接 器、基站射頻/濾波器/PCB 等領域的國產化替代機會。

半導體篇:在專業安防領域,海思佔有全球 50%以上市場份額。智能手機未來 增長點主要集中在 AI 和 5G 領域,海思分別推出了麒麟 970、麒麟 980 以及天 罡、巴龍 5000 等對應手機芯片。機頂盒芯片預計未來三年複合年增長率達到 15%,海思市佔率在全球範圍內超過 50%。服務器芯片,華為推出基於 ARM 架 構的 7 納米 64 核服務器芯片組:鯤鵬920(KunPeng 920),以及使用該芯片的 ARM 服務器:泰山。我們看好晶圓製造和封測國產化的機會,臺積電和中芯國 際是主要晶圓代工廠,日月光及長電是主要的封測廠。

消費電子篇:華為手機銷量持續增長,硬件產品多點開花。華為2018年手機出 貨量 2.06 億部,同比增加 33.6%,2019 年華為智能手機的目標銷售 2.5-2.7 億 部,高增長有望持續。除了手機外,華為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錶銷 量增長也表現優異。此外,華為正在研發的智能電視、AR 眼鏡也值得期待。

雲計算篇:我們認為未來五年(2019-2023),華為雲服務收入(含私有云等) 會從 2018 年的 10 億+美元增長到 100 億美元水平,數據中心市場、ARM 生態 圈、基礎設施配套、雲安全等產業鏈合作公司有望與華為雲實現共同成長。

安防篇:華為利用自身兩大優勢,安防芯片(海思全球佔比達到 60%)及視頻 雲,積極進軍安防產業,目前發展快速,未來將通過千億研發投入、引爆產業 創新,讓智能安防與 5G 跑在一條水平線上。

車聯網篇:我們認為華為有望填補國內空白,成為類似博世、大陸等世界級 Tier1 供應商。華為自身定位是做增量部件供應商,面向 70%的增量市場,未來 有望做到 500 億美元。產業鏈中,與華為公司能力和資源長板互補性強的智能互 聯上游、智能能源上游和智慧交通供應商將受益最大。


花之陳少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物聯網是科技發展的大趨勢,萬物互聯互通,人工智能等技術,是未來的風口浪尖。

第一:華為已經為之準備許久

根據華為公佈的鴻蒙演進路徑。華為將在 2020 年,推出鴻蒙OS2.0,應用於創新國產PC、手錶/手環、車機上;2021 年,將推出鴻蒙OS3.0,應用於音箱、耳環上; 2022 年將應用在VR眼鏡等更多終端設備上,

華為全聯接大會上餘承東表示,華為同時打造服務和硬件兩個生態平臺,結構化產品1+8+N,即 1 是智能手機, 8 包括PC、平板、車機、穿戴、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響等,這 8 個領域是華為參與的自研產品,N是大量的IoT設備,非常廣泛的設備,為消費者衣食住行全場景提供智能智慧服務。

第二:華為在物聯網方面,有硬件基礎優勢

華為重視物聯網,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華為的最大的業務還是通信設備,也是靠通信設備起家的。物聯網的基礎是互聯網,互聯網的基礎不就是通信協議+通信設備嗎。

第三:華為作為以通信起家的廠商

維護自己的基本盤,提升基本盤的實力,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第四:華為以通信設備為基礎

多元發展自己公司的業務,提升基本盤的價值,也是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重視物聯網,是華為作為一家通信起家的公司,自然發展的結果。

第五:華為的領導層有遠見

一切的基礎是華為有很有遠見,有開拓精神的管理層,不是光想著躺著掙錢,掙快錢,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該幹什麼。

第六:在芯片領域,華為已經率先推出了自己的產品

第七:在平臺層面,一站式 物聯網人工智能開發平臺 ModelArts 也已準備就緒

而尚未正式對外推出的 MindSpore 開放框架,有可能會成為華為做大 物聯網人工智能的一張王牌,前提是華為開發 物聯網人工智能生態,建設 物聯網人工智能社區。

第八:華為已經做好了一系列圍繞 AI 的生態準備

唯一的挑戰是如何吸引開發者共同做大做強生態。而最終能吸引多少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將決定華為 物聯網人工智能戰略的未來走勢。物聯網人工智能開發工具與軟件生態的耕耘,都需要時間。 好在,目前 AI 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物聯網人工智能行業還沒有一個開發生態形成絕對主導之勢,哪怕是全球範圍內被廣泛使用的谷歌 TensorFlow,也有不少被開發者詬病的不便之處











深圳電工編程基礎入門


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世界聞名的通信服務商,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華為最核心的業務還是底層技術研發。像物流、商場這些其實都屬於應用層,我認為華為還是應該立足於技術,應用層的市場已經近乎飽和,不適合再去做更多投入。謝謝大家。


GeekPanda


支持華為,支持任總


脈動網絡科技


華為的商業模式是比較成功的,幹啥都差不多。


鄭宇和你一起聊


繼往開來,惠及國企。


松133906507


以目前華為的發展來看,他們想做什麼,必定是能做好的,畢竟投入和決心他們都不缺。


博瀚觀世界


我覺得華為不會直接做這些產業,但會為這些產業提供設備和技術!為啥呢?華為是互聯網通信等領域的頂尖科技公司。他不會去涉及其他領域,也很符合任總的“年輕人應該好好去做一件事”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