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是不想發朋友圈了。 "

她一開始沒在意,後來時間長了發現不對: " 為什麼我的績效和別人一樣好,每次升職的卻不是我? " 這個季度末她實在忍不住,去問了領導。

領導一開始安慰她: " 沒事,下次就輪到你了。 " 可禁不住我朋友的軟磨硬泡,領導透露說: " 大家都覺得你不成熟,撐不起一個團隊。 "


我朋友一聽就炸了,回來就跟我吐槽: " 我哪裡不成熟啊,上次升職的那個女生比我還小呢。 " 我想了想跟她分析: " 應該不是指你的工作能力,我猜是不是說你的情緒不太穩定,像個孩子? "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從她的朋友圈就可見一斑。我周圍的同事,朋友圈的內容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有時轉發顯示自己有思想的文章,偶爾曬一曬好看的自拍和旅遊圖片。



而朋友,大概是我朋友圈裡活得最鮮活的一個了,她經常深夜發牢騷吐槽工作累,工作時間也不忘記發個追星博。開心也發,不開心也發,朋友圈就是她的圖片版日常vlog。


倒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情緒也是有邊界的。親近的人會覺得這樣很可愛,但是一些負面情緒多了,領導也會先入為主,覺得這個人連情緒都控制不好,怎麼控制好自己的人生呢?


畢竟工作上,沒人因為你難過煩躁就格外優待你,不會因為你不想做就不接這個項目,更不會因為你的不甘就給你升職。那些負面情緒不會加分,反而會給你減分。



很多人都有這種情況,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看到一個視頻,聽到一首歌都會極易感性和脆弱。那些被生活壓抑久了的情緒會洶湧地噴薄而出,而朋友圈就是我們的宣洩口。


但我們也經常會有這種經驗,第二天早上一醒來,會覺得昨晚的朋友圈有些矯情,巴不得趕緊刪除,希望沒人看到。


越長大越明白,有些情緒別人是幫不了的。不關心你的人覺得你小題大做無病呻吟,關心你的父母和朋友反而會把你的情緒無限放大,為你擔憂。



有一陣子,我工作壓力太大,深夜失眠,在朋友圈發了一句: " 煩死了 " 。我幾千公里外的媽媽以為我出什麼事了,給我留言。


但當時我已經睡著了,沒回復,我媽媽就開始給我打電話,由於我手機靜音,也沒接到。直到第二天我睡醒,一看手機有十幾通未接來電和幾十條未讀微信。


我趕緊給她回電話,說我沒事,我媽媽才長舒了一口氣: " 嚇死媽媽了,一晚上沒敢睡,怕你出什麼事,你再不回我電話,我就要買票去看你了。 "



從那以後,我很少深夜在朋友圈裡發一些情緒指向性很明顯的話,因為害怕媽媽擔心。小時候,我們的情緒可以無條件的告訴父母,因為不管風大雨大,總有人為自己撐傘。


可長大了,工作了,漸漸發現,情緒是需要付賬的,以前父母可以為我們的情緒買單,而現在,這筆賬單隻能由自己支付。



人這一生總有些路需要自己走,有些淚靠自己擦,有些酸楚需要一個人咬牙吞下去,有些深夜需要一個人慢慢熬過,有的艱難需要自己不停進步去扛過,沒有人能代替你。


我們身體裡住了很多小野獸,有進取心、羞恥心、虛榮心、野心,也有漠不關心。它們每一個都在我們身體裡相互角力,此消彼長。


有的最終讓我們成為不發一言的大人,有的還能讓我們保留天真赤誠的童心。不管你成長為哪個,我都希望你能遇見一個能包容你情緒的人。



人總有自己掌控不了的情緒,喜怒不形於色,那是對著外人。生活已經夠苦了,如果把所有情緒都壓抑在自己身上,想想就很難過。


我們需要一個能分享喜樂、共擔苦楚的人。他能讓你不再隱藏眼淚、孤單和無助, 在你明明很難過還強撐著說 " 沒事兒 " 的時候,給你一個肩膀。



說喜歡你的人有很多,會照顧你情緒的人最難得。這城市真的大到讓人心慌,希望有人能陪你一場,走過孤單和漫長。


他會把前半生的風景與你分享,也在寂靜的夜裡陪你療愈自己,在苛責中原諒,在失望中釋懷,然後照亮你後半生的暖陽。


祝你有大人的成熟,也有孩子的鮮活,既柔順又穩重,既馴服又堅強,永遠溫柔和倔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