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非常认同!

温室里面长不出参天大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孩子在学会保护自己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困难和挫折,吃苦是很正常的,但是成长中吃的苦是为了以后的苦尽甘来。

吃苦能锻炼孩子的毅力

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最坚强,也最有毅力。做事不畏难,想好要做的事总是能全身心投入,排除万难,争取成功,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吃苦能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

其实这个吃苦就是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自己的事,不随便插手,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孩子就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处事的技巧,有能力独立完成很多事。

吃苦能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

半放养式的教育,让孩子自己去摸索怎么与人相处,在一次又一次的吵闹中,逐渐懂得与人相处的道理,形成自己的朋友圈,锻炼了自身的交际能力。


求索数学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叫吃苦?难道吃糠咽菜穿补丁衣服,吃不饱穿不暖么…… 我从小家境还好,七十年代生人,爸爸工作之便家里一直有轿车基本从小没坐过公交,小学学电脑小提琴,中学学钢琴,没穿过旧衣服旧鞋。我也不觉得长大以后我就是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遇事也不比别人差啥,反而我觉得做事更自信思维角度更不同。所以我不觉得对我儿子需要去刻意吃什么苦,什么样的家庭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淼1124545443


很抱歉,我不认同这句话。

说说我自己好了,其实都不用父母让我吃苦,当深处在农村家庭长大,看着父母种田辛苦,便已经能体会到了生活不易。

当年考县里的初中,我和小学同学,一行十几人去参加考试。那是县里最高的初中,县城参加考试的竟然有6000多人,录取1500人。

现在想想我们那个县,虽然穷,但确实是个教育大县啊!

考完之后大家就开心回家了,初进城,我们都是拼车,坐的是那种改装的电动三轮车,危险系数很高,但对我这种晕车的人来说,那种三轮车风呼呼吹,简直开心要命[捂脸]

后来就是等成绩啊,倒也没有特别期待,只想看看自己的在农村学习的实力。

没想到考了1100多名,考上了。一行还有一个男生,是村里的亲戚,也考上了,1400多名。

不知你是否可以想象,这对于农村人来说,非常光宗耀祖的,一大家人都很开心的。

我到现在都记得到家之后,大伯家就是我家邻居,平时好堵好大伯说:秀才回来啦,要上县里我们也资助啊!

这里要说到县里的学费需要择校费,6000元!对我家来说,真的太贵了。

我爸妈说,你想去的话,我们就把屋后的树卖了。不要有压力,你自己决定。

我心情还挺激动,但是一行其他同学不去读,于是我给自己找个理由:反正也证明自己了,现在择校费太贵,等初二再去考吧。

因此,初一我没有到县里。

村里考上的弟弟去了,他是个很聪明的男生,数学很好,从小会算 几斤几两多少钱那种。

说说最后吧,我升初二又去考了,又考上了,于是去读书了。第一个月非常拼命地学习,晚上从来不去吃饭,只为了多做一份小测验试卷。

几年后,那位弟弟这高二时候,因为作弊退学了,太过可惜了。

而我确实吃苦,可如果家庭经济可以,一定有更好的成长资源。

现在很多家长做所谓的“挫折教育”,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却忽略了刻意制造的挫折,是否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发展。

希望您可以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

手机打字辛苦,觉得有感触,给个赞吧,欢迎讨论说说你吃过的苦。



余生安


我觉得这种说法太过笼统,社会越来越复杂,人心也越来越凉薄,孩子可能受到的伤害有很多种,比如近几年颇受关注的校园暴力、网络暴力等。对孩子的保护也分很多种,简单的所谓吃苦,并不一定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表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她十岁那年,舅舅舅妈就送她去了省城的学校学舞蹈。从那时起她就要自己在省城住校,当时舅舅舅妈的想法也是这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表妹十岁离家,一直一个人在外面求学,因为学舞蹈嘛,寒暑回家的时间也有限。

当然她后来发展得确实也还不错,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但是她的性格就比较敏感、多疑,也比较内向,跟人交流方面也有些唯唯诺诺的,整个人很缺乏安全感的感觉。这些年跟我们这些表兄弟姐妹关系也不太亲近,联系很少。

但我们其他的表兄弟姐妹关系就比较亲近,大家都是在父母身边长大,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都很皮实,一见面就互怼。表妹跟我们见面就完全不一样,彼此都很客气。

当然了,也不能说这样完全不好。只是我觉得吃的那些所谓的苦,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吃苦,往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和心理素质。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还包括心理的生长发育、性格的生长发育。

因此,我觉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太过片面。


水月岚曦


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守一瓣心香认同这句话,虽说和平年代不提倡忆苦思甜,但适当让孩子吃吃苦,培养他吃苦耐劳的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益处多多。

当然,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福,能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人们努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动力源泉。

那么,为什么说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呢?我认为是通过让孩子吃苦,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孩子的人生是需要他自己去接触,去经历的,再有能力的父母,也不能保证把孩子的人生设计的完美无瑕,孩子也未必肯顺着父母铺就的路往前走。

孩子能一生享福,不需要吃苦固然好,如果稳定的生活状况发生改变,处于生活逆境和人生低谷时,他应对变故、走出逆境需要一种能力,而这种抗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吃苦中得来。

适当让孩子吃吃苦,进行挫折教育,能使孩子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随遇而安,犹如把一粒粒生命顽强的种子埋进孩子的心田。

适当让孩子吃吃苦,能使孩子惜福感恩,培养孩子乐观的人生态度。吃苦是生命顽强的种子在心田里长成的树林,能阻断吹向心灵的肆虐的狂风,保护心灵不受伤害。

综上,即便舍不得,也要让孩子适当吃吃苦,即便用不上,也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说,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


守一瓣心香


世事无绝对,孩子跟孩子真的不一样,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吃苦分为好多种,那么苦到底是什么,古人讲,成大器者,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们能看到的成大事者,大多都吃过苦,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个社会不是所有人都会做大事的,作为父母,没有几个人不希望孩子优秀,更没有几个人不希望孩子健康平安一辈子的。吃过苦的父母,大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新走自己的老路,吃一样的路。

现在社会,我认为让孩子吃苦是对的,但是这个苦不是让他吃的不好穿的不好,这些基本的条件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该是尽可能提供的,而是让他吃苦练习一个立足社会的本领,我们都知道练就一门技能,包括上学学习,需要刻苦的练习。如果孩子有兴趣,那么就支持他把兴趣变成特长,如果没有那么就帮他选择一个兴趣,逼着变成特长。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男的进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没有什么长处,想到自己小时候被爸妈逼着学过篆刻,利用自己所学在抖音开课,已经做到年入百万。

总结来说就是,吃的苦是锻炼本领的苦。


要做最好的自己哦


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当然认同这句话。"再富也要苦孩子","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是为孩子储存财富。当今出现的"巨婴"从反面也说明家长不能溺爱孩子,不能包办孩子的事情,该孩子承担的家长别替代。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列写了以下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

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

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

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你的问题。


CC妈教化学


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吗?我认同这句话。我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首先说一下我的理由,我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一、孩子只有吃苦,方知生活来之不易。

以前经常说的有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其实现在的一零后还好。现在的家庭都比较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干家务活。同时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孩子拥有基本的生存技能。这样的孩子不用担心,他以后会饿着。

二、吃苦了孩子,才会珍惜。

只有来之不易的得到才会懂得珍惜。如果仅仅伸个手就能得到的话,孩子是不懂得珍惜的。不懂得珍惜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又怎么为人做事儿呢?

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


围棋启蒙举个历子


我认同这句话。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又说苦尽甘来,

这些话语都在表达一个观点:吃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若为孩子长远考虑,必得让孩子吃点苦,

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孩子的高级保护。

这个年代,再看不见一家里养育七八个孩子的景象了,

正是因为子女少,长辈们便将之视为珍宝,

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希望一直为孩子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不愿让孩子遭受自己曾经遇到过的苦难,

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获得文化知识,又要习得生存技能,

还要培养面对挫折遭受苦难时的自我调适能力,

这种心理能力是教不会的,

只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获得,

大人把所有的苦都吃了,不让孩子吃苦,

世间百味就少了一味,那孩子的世界也就变得不完整了。

还是喜欢那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家长,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勇敢的去探索属于他们的世界。

也许,你眼中所谓的苦,在他们看来,是激动是甜呢?


一笑老庄屈李


让孩子吃苦,其实就是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我们说的抗压能力,肯定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正是从一次次战胜挫折的经历中来。但失败绝对不是成功之母,而战胜失败的经历才是成功之母。所以让孩子吃苦不是目的,而让孩子从苦中尝到甜头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