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輸在這一點

前段時間回趟家,在與朋友交談過程中,他說起了對他兩個女兒的規劃。打算將小女兒放在培訓班學習芭蕾,他說現在社會競爭愈發殘酷,掌握一門技能是必需的。大女兒現在在讀初中,等高中畢業了讓她當警察。我當時笑了笑問她,那你兩個女兒喜歡嗎?他回我道:“他們還小,不知道做什麼對以後有好處,哪能讓他們決定,家長得管管”,由於他在外上班,偶爾才回家,因此為了落實“管管”這一策略,他們在家裡安裝了監控,可以遠程教育孩子,當然,安裝監控也由於一部分對孩子的想念,通過監控可以緩解思念之苦。

在遇到這朋友不久,我就和他家大女兒見面了,她問我:“姐,當初你報考大學專業時你父母干涉你了嗎”?我說沒有啊,“那為什麼我爸要管我啊,我不想當警察”,她說到:“而且每次一想到家裡有監控我都不想待在家,一點自由都沒有”。我當時只是笑了笑對她說:“你爸也是為你好。”

“你現在不知道,我也是為你好”“當父母哪有害孩子的”“我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類話想必很多人聽父母說過,也或許對孩子講過。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有這麼一個通病,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將孩子作為自己的附屬物或者願望的寄託者,希望掌控孩子。完全沒有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而給予其基本的尊重。若孩子稍不順他意,立馬想盡辦法扭轉過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這其實無形當中培養了他們對權威的服從意識,因為孩子若不服從,就給孩子貼上“不聽話,不懂事”的標籤,表現出對孩子怒其不爭的憤慨。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們獲得父母的認同,會默默地磨掉自己的想法,以期望成為父母喜歡的人,久而久之,就慢慢喪失自己作為個體的獨立性,成為了大家眼中聽話的孩子。

父母其實在用這一行為方式告訴孩子,服從權威是應該的。

對這種權威服從的教育在宗教中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到,如《聖經》的第一章就描述了對絕對權威的抗拒導致夏娃以及整個人類失去樂園的故事,在《舊約》中的第一段這麼描述:“亞伯拉罕”心甘情願地將匕首扎進自己年輕兒子的心臟,就因為上帝沒做任何解釋就命令他們這麼做。這其實就是一種對權威的盲從。

《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輸在這一點

如果說父母作為灌輸孩子服從權威的第一站,那麼學校無疑可以稱為第二站。在學校的教育中,也是過於樹立權威,在上課期間,教師完全是處於一種對學生的填鴨式教學,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將自己當作權威,對學生的不一樣想法成為荒謬。比如《銀河補習班》中馬飛的作文被評為零分,因為不符合“標準”,這其實就是對孩子不服從標準,不服從權威的一種懲罰。也是這種過於注重權威從而讓學生們喪失了挑戰權威的能力,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喪失了面對問題並獨立找到解決方法的能力。

在《銀河補習班》有兩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一個是馬飛問了馬皓文一個問題:“爸爸,我現在可以不睡覺嗎?”馬皓文告訴他:“你還可以上天,這是你的自由”。

《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輸在這一點

還有一個場景是在洪水中差點被淹沒的馬飛,連他自己都快放棄的時候,馬皓文拿著喇叭朝他喊,我相信你,讓他看看身邊有什麼,讓他用自己的腦袋想辦法,而最終馬飛用身邊的有限資源製作了木筏,成功逃生。

馬皓文對馬飛影響最大的一句話應該就是Don’t stop thinking,馬皓文告訴馬飛“不要別人說什麼你就聽什麼,你要自己想,腦袋要一直轉一直轉,不能停止思考”。而這句話幾乎也是貫穿整部電影,最後對馬飛的成功也是起了關鍵性作用。

《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輸在這一點

而馬皓文對馬飛的成功教育其實也是告訴我們,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捆綁孩子的想法,不要向馬飛他媽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走什麼路。孩子也是一個人,具有身為人的基本特徵——思考。正如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所說,“人是在自由中誕生的,但卻又到處給他戴上了枷鎖”,雖說現在沒有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的重重身份枷鎖,但父母對孩子的一切安排妥當不能不說是另一種枷鎖。

《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輸在這一點

借用康德的一段話:“什麼是啟蒙運動呢,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禁別人引導,運用自己的理智就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於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那麼請鼓起勇氣來,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孩子的起跑線其實是輸在這一點

所以,什麼是啟蒙教育,什麼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呢,就是讓孩子從某種被監護的狀態中掙脫出來,挺身而出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就是讓他們自己獨立思考,而不是成為一個你不替他思考他就沒辦法思考的機器人。而這就需要培養孩子的思考力而不是對權威的服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