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么培养拉球意识?

pengulu


乒乓球如何培养拉球意识?

这的确是很多业余球友解不开的疙瘩。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学会拉弧圈球。什么是弧圈球?就是强烈上旋或侧上旋的球。如何判定拉出的球在强烈旋转?就是球有一个明显的半圆飞行轨迹,且落地后仍在快速旋转。

好了,言归正传。先谈一谈业余球友中会拉弧圈球的人为什么那么少?最多的只是会拉一个小上旋。这是什么原因?是弧圈球的技术太难学了吗?非也。对这个问题本人观察了三十多年,也想了三十多年。记得2000年时本人到一个科研单位的乒乓球室去打球,和一个该单位老员工对练,当时我顺手拉了一个侧拐弧圈球,没想到对方高喊:弧圈,弧圈!于是经常喊我去打球。那个时侯会拉弧圈球的人是凤毛麟角,到了如今业余球友中仍然不多。为什么?最近几年本人在一所大学的业余球友中专门教他们拉弧圈,无论我怎样示范,怎样在实战中拉高吊和侧弧,各位始终学不会。我又要问:为什么?而我为什么会?尤其是当今传媒发达,要想在手机上看世界级的高手拉弧圈球,那是分分钟的事。但很多球友就是学不会。原因何在?我真的不忍心说出真正的原因,那就是被教坏了!(且听下回分解)好,咱们接着聊。刚才之所以停顿了一下,就是为了看一下各位是否关注这个话题,如果不感兴趣,立马打住。现在点击量已过万,说明各位很关注这个事,因此本人更不敢怠慢,更要推心置腹地和各位好好聊一聊。

我发现有很多业余球友在学习正手攻球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臂夹紧,只收小臂,手腕同时上翘,下肢和腰腹基本不用力。这就是所谓的要求动作要小。並被要求不可用大力,唯有这样才有利于动作定型。"动作定型"实际上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甚至是狭隘错误的论调。刚才这个正手动作可以理解为正手快带,连快点都不是。当手腕上翘时,击球的效果实际上是一个滑板。打直线或者反手位的正手斜线滑板。照此练的结果是:击球缺少弧线,发不了大力,没有全身协调发力的鞭打效果。因此也学不了弧圈球。(待续)如今在乒乓球的教学中“鞭打效果"被多次提到,並且也成为练习正手攻球的最佳效果。(反手也一样)我们在看乒乓球大赛时,双方球员上场后,先在球台上对打几个球,这时他们的动作就是前面提到的只收小臂。这几个动作实际上是试球,找到球的特性。之后开始退台一步,放开手脚拉打。这时的动作才是真正的正手攻。而我们的业余球友却把前面的试球动作当成了正手攻的标准动作来练,其结果是啥也没练着。那么什么是正手攻的标准动作呢?要不要定型呢?在什么是正手攻的标准(正确)动作问题上,在国家队已无须过问。此问题只在业余球友和初学者中有意义。简单的说就是让全身之力通过球拍有效的将球击出。这首先就是要放松,两脚站立要大于肩宽,肘关节和手腕都应放松,要充分引拍,在球来时让持拍手在身体的三点钟位略前位置(而不是身体正前方)迎球合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体转动带手臂击球的过程。手腕在触球瞬间突然固定,但不可用手腕加力带。由此找到鞭打的效果和手感。乒乓球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旋转,而弧圈球正是把旋转发挥到了极致。许昕之所以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就是因为许昕把弧圈球拉到了艺术家的高度。那么弧圈球究竟应该怎么拉呢?许昕就是最好的样板,且还是直板。简言之,重心大低,手臂伸直,充分引拍,用球拍兜住球,用全身之力带之。就如同掷铁饼的动作和手感。那么如此潇洒的弧圈是否就定型了呢?非也。真正学到的是对球的旋转的感知和随心所欲的发力打(拉)。总之一句话:协调发力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除了摆短,能让每一板击球达到速度和旋转的最大化。那么最后就要回到本文的主题了:如何提高拉球意识?实际上就是正手拉球意识。这里要强调,首先要学会拉高吊弧圈以及前冲和侧捌弧圈,如果不会,提高拉球意识则没意义。我们看到很多世界高手在接发球时,多站在反手位角上,让出正手位的大片空档。其意识就是抢拉正手位的球。来球如果是下旋且出台,即可正手拉高吊弧圈。波尔就是拉第一板高吊弧圈的高手。且拉球的下降期,这样来球旋转已下降,容易拉起同时拉过网的弧线也低,对手不易反拍之。反手同样也可以拉高吊弧圈,朱雨玲就经常来一板反手高吊。如今反手拧拉也已成为趋势,把下旋球拉成上旋球,之后正手全台拉冲。许昕已表演的淋漓尽致。总之提高正手拉球意识必须得建立在会拉弧圈球的基础之上。愿各位都成为会拉弧圈球的高手。谢谢!



江城老水775


抛开预判谈意识都是扯淡,不接受任何的反驳。看到这个问题反映出提问者是个初学者。那么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发球的时候才能有主观意识,其余任何情况下都是先做预判然后分主观意识和肌肉记忆(俗称下意识)。

下面我就具体说一下。发球的时候是主观意识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哪么其余的任何情况下为什么都要先预判呢?预判是什么呢?其实预判就是预先判断对手的动作。只有通过分析对手的动作,判断出乒乓球飞行方向、旋转和落点,才能有主观意识的决定,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处理这个球,只有这样上台率才会增加。

如果没有了预判,不管什么球,过来我先拉一板,哪么上台率就会非常的低,借助网络名言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0-5.

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乒乓球知识,记住下面图片的名字,关注并私聊我。


杠精学体育


首先还是要搞清攻球和拉球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以正手攻球为例,攻球是以撞击为主,拉球是在撞击的基础上增加了摩擦,也就是说,攻球是拉球的基础。而拉球需要有更大的引拍空间,因此,在视觉上要比攻球的动作大一些,所以有很多教练说,拉球是攻球的放大版。

明白这些道理之后,练拉球就有思路了:首先必须要练好攻球,把球打实,要培养用身体击球的意识,直到把球打出质量和效果来,然后再去练拉球。拉球的引拍空间会加大,攻球不用退台,而拉球时可能要退台半步;攻球时小臂收缩的角度可能只有90度,而拉球则需要至少150度,甚至是180度,有些高手甚至大于180度。引拍的距离越长,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你击球时的速度就会越快,产生的瞬间摩擦力就会越强,再加上你的撞击力度,那么击出去的球质量可想而知。

刚开始练拉球时可能会打不到球,或者会产生干磨球不往前走的现象,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从攻球向拉球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引拍空间和小臂收缩角度的变化发生节奏的变化,俗话说就是点还没有对上。这需要每一个人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重新找到自己的击球点,逐步体会在撞击的基础上增加摩擦的效果,直到打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来。


荣澄聊乒乓


基本功 实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