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說髒話,罵人比現在罵的順溜多了

現在的人總是動不動就把“wc”、"FUCK”、 “尼瑪” 等等掛在嘴邊,似乎說髒話都是個習慣,那麼,在遙遠的古時候,古人也罵人嗎?他們又是怎樣說髒話的呢,一起來看一看吧!那要看“髒話”的定義了,如果只探討“罵人”這層意思的話,《詩經》 面就有:


古代人也說髒話,罵人比現在罵的順溜多了

鄘風●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嘸禮!胡不遄死!

罵得痛快不?

小雅.巧言(節選)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塘,爾勇伊何。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通俗點講,這個就是罵人顛倒白,壞到腳上流膿嘴上冒泡~

邶風.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先秦時期的還想到一個~《莊子肱篋》: "彼竊鉤者誅, 竊國者為諸....與此異曲同工,後來到漢末時有首童謠叫《顛倒歌》是這麼講的:直如弦,死道邊。曲為鉤,反封侯。

PS“匹夫”最早記載見於《左傳》,但基本上它還是個中性詞,就算"無謀”,至少還承認了“有勇”。

“豎子”取罵人義的早期記載應見於西漢:

《史記:項羽本記》:”豎子不足與謀。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你丫智商捉急啊,後叫劉邦得了天下,我們就要被他一鍋端嘍!)

《戰國策燕策》 :”荊軻怒, 叱(燕)太子,日: '今日往而不反者, 豎子也!'”(不宰了他再回來我就是孫子!)

《戰國策趙策》:“(齊)威王勃然怒日: ‘叱嗟, 母婢也!”(滾蛋,你個小婦養的!)

古代人也說髒話,罵人比現在罵的順溜多了

西晉,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關於《三都賦》的小段子,名士陸機也想寫《三都賦》,他聽說有個名不見經傳的寒士要寫一樣的東西,很是不爽,和弟弟通信時候寫道: "此間有 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傖父就是大老粗的意思)後來左思書成,一躍成為中國史上第一本暢銷書(併為後世留下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陸機才發現自己看走眼,再不說要寫《三都賦了》。


古代人也說髒話,罵人比現在罵的順溜多了

陸機這人生來就比較嘴損,據《裴子語林》載錄,有次他和人群聊,潘按走過來,正好陸機起身,潘安就諷刺說“清風至,塵風揚”,陸機立馬回“眾鳥集,鳳凰翔”,倆都不是吃虧的主兒啊,不僅散文成就高嘴炮也毫不遜色。東晉,陶淵明說過"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這個典故的背景就是他當科長時趕上總監(不是董事長)來視察,總監是個沒啥能耐只會媚上欺下的傢伙,科員勸陶潛穿上制服,免得被拿來說事兒,他立馬覺得不能忍了,就此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