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中的那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处在这里!



《还珠格格》中的那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处在这里!


琼瑶阿姨是个地道的才女,虽然这些年关于她的爱情观让很多人直呼受不了,但是小时候还是被《还珠格格》里那些锦心绣口的文词所深深吸引。比如《还珠格格1》里面,皇帝带着一众皇亲贵胄下江南,五阿哥路见不平,救了一个卖身葬父的女孩,引得小燕子吃醋连连。第二天,当众人都急切地询问两人关系如何的时,紫薇引了一句话“百炼钢早已化为绕指柔”,听完此语,饱读诗书的众人心领神会,只留得小燕子一脸蒙圈。可见,孔夫子那句“不学《诗》,无以言”,(此诗指《诗经》)还是很与时俱进的。


《还珠格格》中的那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处在这里!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句话的出处吧!

今天我们讲一个英雄,名字叫刘琨。


刘琨,字越石,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享年38岁。

1.纨绔浪荡的公子哥

年少时的刘琨因出身显贵、文采风流,也是个志得意满、裘马轻狂之徒。《晋书》载曰:

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颇为当时所许。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

这里提到了几个关键词:“金谷园”就是当时西晋的大富豪石崇所盖之园,又名“梓泽”。王勃《滕王阁序》中就曾将金谷聚会与兰亭聚会相提并论,説“兰亭已矣,梓泽丘墟”;“陆机陆云”,时称“二陆”,出身于东吴豪族,祖父就是“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大将军陆逊;聚会的核心人物——贾谧,是贾皇后的亲外甥兼心腹大臣,权过人主,一时威风无两。他爱好诗歌创作,于是在他身边就天天围绕着一群顶级文青,时称“二十四友”,除了上述几人外,“二十四友”中,还有洛阳纸贵的

左思,美男子潘安等等。

这一群人没事儿就聚在石崇的超级会所里舞风弄月,或以美酒润喉,或以诗歌唱和,端的是“酒筵歌席莫辞频”,而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刘琨彼时也恰逢其会,预居其间。

2.千里救父与吹笳退敌

如果说“二十四友”时期的刘琨在众人眼中,还只不过是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那么在国难当头毅然弃文从武后的刘琨,就是一名真正的豪杰。初涉战场,刘琨就被历史推到了整个帝国的聚光灯下,上演了一出千里救双亲的大戏,据《晋书》记载:

琨之父母遂为刘乔所执......乞师于王浚,得突骑八百人,与虓济河,共破东平王懋于廪丘,南走刘乔,始得其父母。又斩石超,降吕朗,因统诸军奉迎大驾于长安。以动封广武侯,邑二千户。

话说刘琨父母被刘乔所捉,刘琨得知此事后,上下运作,最后从王浚那里借来八百骑兵过河救亲,最后不仅成功解救了双亲,而且在其他将领的配合下,大破东平王,顺利接回了被劫持到长安的晋惠帝。此功一成朝野震惊,一扫多年来笼罩在朝臣们心头的愁云。

当然,刘琨不是常胜将军,也会有智穷力拙、时运不济的时候,但是他以自己出众的胆略和才情,在历史的幕布上留下了浪漫的一笔,比如《晋书》中的这出月夜吹笳退敌的传奇大戏:

在晋阳,(刘琨)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刘琨曾被匈奴围困于晋阳(今山西大同),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尽快摆脱眼前的困境,刘琨选择了

攻心战。这一夜,刘琨登城望敌,做长啸之音,音中有英雄无奈之情,有将士报国无门之慨,引得匈奴将士也为之凄然长叹。


见此一幕,刘琨继而效仿韩信以四面楚歌扰乱军心之举,自制匈奴家乡的胡笳曲,令将士中可吹胡笳者在这天夜里反复吹奏,刘琨本就精于乐理,所以此曲一出,果然音传其意,曲尽其情,引得匈奴部众纷纷生出乡关之思,最后围而不攻,纷纷离去。

3.闻鸡起舞之后


刘琨与祖逖这对乱世中的好兄弟,除了为我们贡献了闻鸡起舞的典故,还贡献了枕戈待旦这个成语: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刘琨年少时就是个自视甚高的人,也喜欢结交比自己出色的人当朋友,祖逖就是其中之一。当他听闻祖逖被朝廷委以重任后,他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说:“我时刻准备作战,一心想消灭敌人,我最经常担心的,就是祖逖老兄你先我一步实现此志。”话说得是既潇洒又漂亮,不过细品之,这英雄气里好像还有一点醋意。


刘琨是个任侠使气的英雄,这种人愿为人之所不能为的大事,比如率军千里奔走,插入匈奴政权的腹心之地——晋阳。


当时的晋阳,据史书记载是“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


刘琨进入晋阳后,凭着区区千余人,一边抵抗来犯的敌人,一边做着安抚的工作。就这样,他终于将业已残破不堪,几无下脚之处的晋阳,恢复成了一座有了生气且有远人前来归附的城市,这说明刘琨是真的想在乱世之中做些事情的。


可惜刘琨早年的生活习惯,决定了他和百姓之间终究是隔了一层,所以他在稍微有了一点成绩以后,就放松了自我管理,开启了自我膨胀模式,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来的人和离开的人数大抵相当。


虽然刘琨在血与火的战斗生涯里不断成长,成为了当时朝廷的柱石,可是年轻时快意纵酒的豪奢生活,还是烙印在他的生命轨迹里

,据《晋书》记载:

(刘琨在晋阳)然素奢豪,嗜声色,虽暂自矫励,而辄复纵逸。

马克吐温説:“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它抛出窗外,只能一级一级的引下楼”。


一个人不可能与过去的自我完全割裂,刘琨亦然。如果说追求高品质生活只能算是人之常情。那么听信小人谗言,错杀大将令狐盛就只能说明彼时的刘琨真的是为情所惑、昏聩至极,而这个小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刘琨所宠信一个乐人——徐润


面对刘琨所为,其母预言说:“汝不能弘经略,驾豪杰,专欲除胜己以自安,当何以得济!如是,祸必及我。”翻译过来就是,

“你小子不想想怎么去收服人心,专想着怎么除掉比自己强的人,你这是在玩火自焚,再这么下去,你老母亲我迟早得受你牵连而死!”

“知子莫若母”,历史不幸被刘母言中。刘琨把精力都放在自我享受上的后果就是,令狐盛之子为了替父报仇,一路率领匈奴军队杀将过来,根本没遇到过什么像样地抵抗,刘琨手下的大将们纷纷开城投降,没有人愿意为了刘琨这样的统帅力战而死


刘琨这一次不仅老巢被人家端了个底儿,而且还深负众望,痛失至亲!


后话

据说:

大司马桓温,自认为雄姿英发,是司马懿、刘琨一类的人物,却被人比作大将军王敦,因此很不高兴。桓温北伐归来,带回来一个老婢女。这老婢曾是刘琨的家伎。老婢一见桓温,便潸然泪下道:"公甚似刘司空。"

桓温大喜,整冠问哪里像?老婢答道:“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桓温大为扫兴,抑郁了好几天。


于此可见刘琨身上自有其风采和魅力。刘琨于乱世之中,能“犯疾风而表劲”、“契寒松而立节”,是真正的劲草诚臣,可惜他身上的习气太重,又悔之过晚,终于成为了一名悲剧英雄。


刘琨最后的人生,终结于自己的结义兄弟——段匹磾之手,刘琨曾写过一首绝笔诗——《重赠卢谌》(节选)来剖白自己功业未成,英雄末路的悲凉: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未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至死,才发出这声疑问,这里有不甘心,也有不明白。彼时的刘琨,如果将自己的一生当作电影慢慢回放,也许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杜甫説:“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曾国藩説:“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老子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前两句好理解,就不翻译了。第三句翻译过来就是“大丈夫立身行事,自应守忠厚朴实之道,不为浮华浅薄之事”。


概言之,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扶危济世的热肠,还要有洞察世情的目光;他可以没有魅力和才情,但却不能没有自律和担当。


刘琨的人生命盘里变数重重,唯一没变的就是他的底色和初心,虽然他不幸殒命以至于功业未成,却仍是不失为一名英雄。


只是可惜,历史并不慷慨,留给英雄试错的机会,也许只有一次。


关注微信公众号——夕楼读经典,陪你一起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