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白居易在唐代的文壇大名鼎鼎,但他更多被後世所稱道的是他在詩詞上的成就。

其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語》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在情節結構、藝術表現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提供了空前絕後的參考範本,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直接推動了後世小說敘事與舞臺戲劇的發展。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明代邊景昭、王紱名畫《竹鶴雙清圖》

但這樣一位被後人尊稱為詩王的大詩人,卻與鶴之間有著難解難分之緣。據統計,在白居易的詩歌中,以鶴為主題的詩就有27首之多,與鶴相關的詩歌更是多達百餘首,在唐代詠鶴詩中獨佔鰲頭。《白香山文集》記載了其知音劉禹錫千里送鶴,白居易置宅安鶴,裴相乞鶴等軼事。今天,就讓我們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入手,一探這位詩王的內外兼修。

一、尋愛鶴之原因,明書聖之善觀

白居易對於鶴的喜愛可在《白香山文集》中一見端倪。

白居易

人各有所好,物固無常宜。誰謂爾能舞,不如閒立時。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這首詩歌文字優美,寓意深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世間萬物也沒有常態都是不斷變化的。世人都說鶴起舞時候的姿勢優美動人,可是我卻覺得它閒立時候最具仙風道骨的姿態。"閒立"兩字既指鶴,更是象徵白居易,閒立於世,在一種靜觀的狀態下,以澄明之心觀照萬物,洞察世事變化,窺見人間百態,體現了詩人"萬物靜觀皆自得"的人生智慧。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左傳·花鏡》裡有記載:"畜鶴之地,須近竹木池沼,方能存久"。鶴一般深居山林,離群而居,住在沼澤附近,因此文人們雖然都喜歡"閒雲野鶴",只是想要養鶴卻需要頗費一番心思。白居易為了養鶴,考慮鶴的特性,"貞姿不可雜,高性宜其適","遂就無塵坊,仍求有水宅",不惜花重金買下帶水的宅院。為了安鶴置宅,他甚至賣了兩匹好馬籌錢。置宅之後,白居易還在宅院內給鶴精心搭配"林泉之致","飲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給鶴吃上好的高粱,睡覺用精緻的茵席。

《履道里第宅記》中這樣描述:"園中花忻最茂,有池水可泛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廣酒池。池上有橋,池東有粟廩,池北有書庫,池西有琴亭,池南有天竺石二峰,岸有華亭鶴兩隻。"

安宅置戶這樣的大事,首先考慮鶴的居住需求,花費重金置宅安鶴,甚至親自給鶴設計幽靜的“臨泉之致”,連生病之時都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鶴同食,白居易對鶴的喜愛便可見一斑了。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一代詩王為何如此偏愛於難養的鶴呢?後世的文人們大多認為鶴是白居易居塵世而不著的靈魂象徵,靜觀自得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的體現,從而對鶴厚愛有加。其知己劉禹錫《鶴嘆二首》寫到: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此意指鶴的紅頂可以與太陽一爭光輝,如霜般雪白的翎羽出淤泥而不染。《詩經·小雅·鶴鳴》記載:"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數度沉浮於官場的鶴立雞群的白居易,就如同仙鶴一般超群絕倫,品行高潔,靜觀萬物,格局遠大。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張洪山《松齡鶴壽》

由“閒立”二字便知白居易對鶴的喜愛,本質上掩藏著他的靜觀自得的樂趣。

在古代居家養鶴的確頗難,而在精心與鶴相伴過程中,能從鶴的身上得到有關靜觀世間百態的人生智慧,使他對鶴疼惜有加。養鶴能夠悟出"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從容禪趣,這與白居易善於觀察的優點是難以分開的。

而這一特點不僅體現在他與鶴的關係之中,還體現在人際交往、詩詞創作之中。

和裴侍中南園靜興見示

(唐)白居易

池館清且幽,高懷亦如此。 有時簾動風,盡日橋照水。 靜將鶴為伴,閒與雲相似。 何必學留侯,崎嶇覓松子。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春風拂面迎來,楊柳依依而舞,大唐最具才氣的詩友們相聚南園,在清幽靜謐的亭臺樓閣喝酒聊天、吟詩作賦,古往今來聖賢詠懷再愜意也不過如此。春風吹動著窗簾,彷彿大自然對詩人們送出了邀請函。詩友們走出門外,擁抱自然,踏青賞花,遊湖泛舟,不知不覺間就到了落霞的黃昏,日照湖面,波光絢爛,詩人忘懷。只願如此歲月靜好,詩友長聚,有鶴為伴,以靜心談素琴。願做天邊一朵自在的雲,悠閒的翱翔於廣闊的藍天。守護一份靜心閒適的生活,本就不必像留候張良那樣,大費周章的追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學做神仙之術,珍惜我們當下的生活,豈不是快樂勝神仙!"靜將鶴為伴,閒與雲相似"這兩句詩禪趣盎然,心靜下來,才能發現獨處的樂趣,體會閒雲野鶴的恬淡。心閒下來,才能笑看雲舒雲卷,體會活在當下的本真。

白居易早年勤苦讀書創作,看遍了歷代詩人大家的代表之作。16歲就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佳句,也幸好白居易善於靜觀文壇

,沒有因年少有為而狂妄自大,而是更加勤奮的走出獨特唐詩創作之路。李白浪漫主義,杜甫現實主義,無數個夜晚他安靜的觀察,仔細思考如何開創新的唐詩創作風格,寫出百姓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善於觀察的他發現,很多唐詩並非寫的不好,而是因為言辭深奧晦澀難懂,鑑於這個原因,他要求自己的每句詩文盡力做到讓老婆婆也能聽懂。終於,在一個夜晚,在好友王質夫的點撥下,提議白居易以感懷馬嵬驛事件50週年寫詩,白居易在夜間靜心欣賞仙遊寺的美景,靈感噴湧而出。

藝術的秘密最好在黑夜裡獲得,美如同智慧一樣,喜愛孤獨的崇拜者。《長恨歌》一經問世,通俗易懂的長篇敘事詩從此被全國百姓傳誦,走進大街小巷。《長恨歌》自創作之日起就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很多百姓喜歡到紋在身上走到街上流傳,歌姬會誦《長恨歌》都身價倍增。當時杭州人民為了紀念他"生兒盡名白",韓國宰相更是以百兩白銀的高價收購一首白居易的詩歌。此時他豁然大悟,從李杜等簡短而華麗的唐詩中走了出來,通俗易懂的長篇敘事詩給了他新的創作思路。

可以說,深究白居易愛鶴的原因,便不難看出一代詩聖始終保持創新精神,堅持澄心靜觀的自我修養。

二、千里贈鶴,足顯義薄雲天

白居易本人信奉佛教,一生樂善好施,義薄雲天,與志同道合的知音元稹、劉禹錫等,一生同甘共苦,風雨同舟,而這一特點也在千里贈鶴,裴相乞鶴的故事之中有所體現。

《嘗酒試衫輒成長句寄謝之》柳枝慢踏試雙袖,桑落初看嘗一杯。金屑醅濃吳米釀,銀泥衫穩越姓裁。舞時已覺愁眉展,醉後仍教笑口開。慚愧故人憐寂寞,三千里外寄歡來。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劉禹錫千里贈鶴

千里之外的劉禹錫,無疑對尋找美麗的華亭鶴有著極大的興趣。看著慢慢燃盡的夕陽,雪白的仙鶴在落霞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優雅大方的立在水邊姿態優美,翹首遠望。他彷彿看到白居易穿著飄逸的長袍,站在庭院別緻的臨泉邊,他那孩子氣的唇邊露出笑容,他那詩人特有的黑眼睛燦爛地閃爍光芒。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白居易千金安鶴置宅,生病之時也不忘把俸祿分出給鶴買精細的稻粱餵食,就是這樣的珍愛鶴,對他來說不是鶴的價值彌足珍貴,而是覺得知己彌足珍貴,真正的友情如泉水般純淨,是非常可貴而高潔,更應該倍加珍惜。於是拿自己所有的真誠對待這對華亭鶴,如此令知音劉禹錫滿心歡喜,成了天底下最划算的事情。無論是金錢付出,還是創造閒適的環境如果可以讓朋友生活的更愜意,他都樂意嘗試。

白居易這樣重情厚義的豪情恰恰是他能成為詩王必不可少的因素。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有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沒有那夜好友王質夫提醒他以楊貴妃愛情故事創作詩歌,千古佳作《長恨歌》或許無從問世。他深諳詩歌的創作靈感所在,空寂的心境,加上詩友一句創意的話語,一篇佳作即可即興而出。

很多詩友一起集體創作,思維碰撞,頭腦風暴,相互促發靈感,往往彼此心有靈犀的知音相對一笑,千古佳作隨即應運而出。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也正是如此,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群體經常雲集洛陽集體創作,相互詩歌唱和,掀起了唐詩的新浪潮,又被稱為"劉白詩人群"。

"三日三會面","一醉一陶然",三五知己把酒言歡,吟詩作對,實是人生一大樂事。在《劉白唱和集》記載,對他們友情的描述,"置身於木雁,任世變桑田",不管滄海桑田,這份友情義薄雲天,生死不渝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將所有的感情拋諸筆尖,於是每一個字都飽含著深情,飽含對知音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倘若白居易沒有對朋友對鶴的付出與犧牲,世間則未必會有這般情深義重的友誼,無與倫比的《劉白唱和集》了。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從鶴的來去的也可以看出白居易厚情重誼,樂善好施。再美好的相聚終會有離別,他感覺自己站在一個狹長、低矮的閣樓裡,一首詩歌在他腦中轟鳴。白居易從洛陽調去他鄉,聞訊的當朝宰相特意寫詩乞鶴,這也是著名的"裴相乞鶴"典故

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請之

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未放歸仙去,何如乞老翁。 且將臨野水,莫閉在樊籠。好是長鳴處,西園白露中。

一邊是知音的千里贈禮,一邊是宰相的詩文乞鶴,這實在讓人左右為難。白居易曾經稱鶴,一直價值千金,這份"重"重在劉禹錫待他的情誼,若是轉贈他人豈不是讓知音傷心。而宰相裴度雖然也是位愛鶴之人,可是兩人之前往來不多,關係平平。最重情誼的白居易最開始的時候回覆了兩首詩,

婉拒宰相裴度盛情請求。

答裴相公乞鶴

白居易

警露聲音好,沖天相貌殊。終宜向遼廓,不稱在泥塗。白首勞為伴,朱門幸見呼。不知疏野性,解愛鳳池無。


酬裴相公見寄二絕

[ 唐 ] 白居易

習靜心方泰,勞生事漸稀。

可憐安穩地,舍此欲何歸。

一雙垂翅鶴,數首解嘲文。

總是迂閒物,爭堪伴相君。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這兩首詩歌大略意思是我的閒雲野鶴,天生性格疏野,與我相依為伴已經習慣了,哪裡住得慣宰相府的鳳池呢。後面一首詩,意思更加明顯,一雙垂翅鶴,已經和我相依為命,如果離開眼前的安穩地,老朽與鶴將歸於何處,我與鶴都是這麼迂閒,這鶴實在是配不上宰相您的鳳池。這僵局眼看越來越尷尬,好在白居易交友廣泛,宰相裴度與白居易的一位共同好友張籍,當即出面寫詩打破僵局。

和裴司空以詩請刑部白侍郎雙鶴

皎皎仙家鶴,遠留閒宅中。徘徊幽樹月,嘹唳小亭風。

丞相西園好,池塘野水通。欲將來放此,賞望與賓同。

張籍是白居易、劉禹錫的知交好友,彼此情誼深厚。此時他設身處地為白居易著想,希望白居易為未來仕途考慮,也為了鶴可以更好的生活,舍痛割愛,做個順水人情,把鶴送給愛鶴的宰相。更何況丞相家中池塘大園子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樣可以供更多愛鶴的文人雅士一同觀賞。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劉禹錫與鶴

解鈴還須繫鈴人,遠在他鄉的劉禹錫聽聞斐相乞鶴的事情後,立即寫詩相勸。他當然知道白居易不送鶴是礙於自己贈鶴的情面,只有自己同意好言相勸,白居易才會同意送鶴,如此也可以為白居易晚年仕途平順打好鋪墊。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雙鶴

皎皎華亭鶴,來隨太守船。青雲意長在,滄海別經年。留滯清洛苑,裴回明月天。何如鳳池上,雙舞入祥煙。

這首詩歌情誼深厚,打動人心。劉禹錫直言,我贊同你請將華亭鶴送給裴丞相。你我兩人的情誼猶如"青雲意長在,滄海別經年",猶如天空中長留的雲朵,滄海桑田也不會改變,生死不渝。同時也暗喻,有了與丞相這番交情後,你我二人就是丞相的座上賓,以後可以長相為伴,兼濟天下。更何況,為了鶴可以更好的安養,與其孤單清冷的留在洛苑,當然不如送到丞相家廣闊的鳳池上悠閒的飛舞了。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至此,白居易忍痛割愛贈鶴,並寫下詩篇《送鶴與裴相臨別贈詩》

司空愛爾爾須知,不信聽吟送鶴詩。

羽翮勢高寧惜別,稻粱恩厚莫愁飢。

夜棲少共雞爭樹,曉浴先饒鳳占池。

穩上青雲勿回顧,的應勝在白家時。

由此可見,白居易並非貪愛名利權位,而是一個重情重義的真性情之人。

同時因為著名的裴相乞鶴事件,白居易與裴相從此成為至交好友。僅在贈鶴一年之後,即公元828年2月29日,白居易在裴度和韋處厚兩位宰相的共同舉薦下,直接從秘書監升為刑部侍郎,在唐代擔任"侍郎",將來非常有機會以後榮登相位,在宰相的位置上利國利民。因為這份情誼,不光是鶴“穩上青雲”,住進相府,裴相從此一路提攜白居易,為他將來擔任宰相打好了一切鋪墊。

眾人拾柴火焰高,縱看白居易一生,年少有為,中年仕途得志,晚年悠閒安適,始終都離不開眾多知交好友的鼎力幫助。從鶴的來與去,可以充分看出白居易是一位義薄雲天的詩人,他不在乎功名利祿,更在乎俯仰無愧於心。

三、愛鶴之深,方顯個人志趣

白居易對於鶴的珍愛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寫與鶴相關的詩歌就多達百餘首。

在洛陽期間,詩人與鶴朝夕相伴,"晴引雙鶴舞","閒遺鶴看船","枕前看鶴浴","薄暮引鶴歸"。睡時賞鶴,"伴宿雙棲息",病時亦賞鶴,"鶴伴歸池立"。只須與鶴相伴,甚至可以數日不出門。"何以家禽雙白鶴,閒行一步亦隨身",白居易對於鶴的喜愛已經到了難捨難分的地步,有白居易處,必有仙鶴。白居易對於鶴的鐘愛,一定也是其個人志趣的體現。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鶴高潔傲岸,冷豔清貞,多居於深山,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歷代文人墨客、隱逸君子鍾愛與賞識,表達了他們渴望歸隱山林,自由灑脫,脫離凡塵的追求。白居易通過對鶴的喜愛,詠物喻志,體現自己恬然自處、傲然不屈、卓爾不凡的情趣與高尚品格。白居易雖然年少就深得皇帝器重,但是他倡導的新樂府活動,寫出太多針砭時政的詩篇,甚至連皇帝也敢直接點名批評。7年後,皇帝再也忍無可忍,將他貶離京城。遠離京城是非之地後,中年的白居易,在蘇州做父母官,修建堤壩以利於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同時重修六口古井,解決杭州人民的飲水問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兼濟天下的時候,白居易如同白鶴一樣看居官場淤泥而不染一塵,晚年他看淡世事,將全部身家佈施於洛陽香山寺,閒居洛陽,號香山居士。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仙鶴經常居於深山野林,有著佛家中有著追求清淨無塵,隱逸山野的意味。白居易一生向佛,年輕時學習南宗禪,晚年虔修淨土,自言:"禪功自省無人覺,合到愁時亦不愁。""漸閒親道友,因病事醫王。息亂歸禪定,存神入坐亡。斷痴求慧劍,濟苦得慈航。"所以也難怪白居易一生愛鶴,因為他代表著白居易人生不同階段的追求。入仕則利樂人民,閒居則悠然靜心。

除了愛鶴之外,白居易對所有動物都非常慈愛,提倡護生,珍惜物命。如他寫的《鳥》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看一代詩聖的內外兼修!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這首詩歌淺顯易懂,卻誠摯感人。生命都是非常可貴的,都是皮肉的生物,動物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一句子望母歸的真情流露,激發讀者內心深處的善良、慈愛之心,勸說人們愛護動物,保護環境,言辭通俗,感人肺腑!

白居易身為一代詩王,其名垂千古原因大概也就在於此吧。平日裡善於觀察,甚至可從鶴身上學習靜觀自得的人生智慧;割愛贈鶴,重情厚義的交友處世心態;一生慈愛,利樂人民,愛惜物命初心始終不變。

從白居易與鶴的關係便可一覽詩王全貌。越是偉大的人,往往越於平凡之處見真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