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尊重历史的艺术追求

原创丨尊重历史的艺术追求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所有艺术形式无不遵循这一原则去求索与实践。具有史诗情怀且以拍摄历史伟人形象见长的著名电影导演丁荫楠,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尊重的艺术家。在拍摄电影《周恩来》时,为了再现周总理住院治疗的情形,他千方百计与中央警卫局的领导联系,借用305医院周总理当年住过的病房做为拍摄实景,用摄制组同志的话说,有了这样的真实环境,这场戏已经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有贺龙元帅平反以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参加贺龙追悼会的场景,为了再现历史的真实,经与八宝山革命公墓方面协商,干脆就借用了贺龙同志真实的骨灰盒来做道具。

饰演周总理的演员王铁成先生更进一步介绍说,不仅如此,为了真实,为了还原历史上那肃穆的现场和凝重的氛围,丁荫楠导演特意邀请来当年贺龙元帅任129师师长时的许多老部下,让他他们充当群众演员。王铁成感慨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老同志看到此情此景,无不深情缅怀贺龙同志的音容笑貌和他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试想,在这样的场景中,戏份还用设计吗?演员还用表演吗?所以,这不仅仅是丁荫楠导演,而且是无数有良知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生动写照。同时,更是影片上映后,在亿万观众中产生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

丁荫楠这种导演风格的苦心孤诣,加之做为当事人王铁成先生的佐证和进一步解读,同时让我们了解到演员在真实性表演上的一个侧面,即表演环境与现场氛围的真实营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演员的成功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演员甚至不必再去刻意表现了。证实这样的道理,不禁让人想起了陈道明有一个颇为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唐宗宋祖、康乾祖孙,有谁见过,究竟怎么演?可以说莫衷一是,所以他以为,穿上龙袍,坐上龙椅,面对满朝文武,君临天下的氛围已经营造得活龙活现了,这时,演员根本不必再端什么皇帝的架子,你只要演好一个普通人就ok了。不能不说这话讲的有道理,如果说人们在生活中讲究把握分寸,抑或有见好就收的说法和经验,那么对演员来讲也应该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地把控好火候才行,如果劲用左了,反而适得其反。经验证明,生活化,再生活化些表演,常常是老一辈艺术家对新人经典的示范和提醒。

而说到艺术的真实,最近的史诗电视剧《浴血十四年》就成为一部令人信服的范本。作品的切入点完全不在于刻意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而是从小人物和普通人着眼,鲜明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这是《浴血十四年》创作始终不渝的宗旨和艺术追求,作品依据所有历史事件引发剧情走向,摒弃过来一味天马行空的故事杜撰,从而成为当下浮躁的影视圈少见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全剧所有的故事桥段、情节人物,都基于历史的真实,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作为首部全景式展现抗战十四年的艺术创作,本着尊重历史,艺术地还原,不走娱乐路线,而是以真实、震撼的场面唤醒大众爱国情怀,虽不是《孙中山》《周恩来》那样的历史人物传记作品,却堪称一部散发着正能量并一改过来观众多有批评的那种抗战神剧的扛鼎力作,同时也堪告慰那些为国家民族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无数中华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