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丨尊重歷史的藝術追求

原創丨尊重歷史的藝術追求

真實是藝術創作的生命,所有藝術形式無不遵循這一原則去求索與實踐。具有史詩情懷且以拍攝歷史偉人形象見長的著名電影導演丁蔭楠,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尊重的藝術家。在拍攝電影《周恩來》時,為了再現周總理住院治療的情形,他千方百計與中央警衛局的領導聯繫,借用305醫院周總理當年住過的病房做為拍攝實景,用攝製組同志的話說,有了這樣的真實環境,這場戲已經成功了百分之八十。在影片的故事情節中,有賀龍元帥平反以後,周恩來總理親自參加賀龍追悼會的場景,為了再現歷史的真實,經與八寶山革命公墓方面協商,乾脆就借用了賀龍同志真實的骨灰盒來做道具。

飾演周總理的演員王鐵成先生更進一步介紹說,不僅如此,為了真實,為了還原歷史上那肅穆的現場和凝重的氛圍,丁蔭楠導演特意邀請來當年賀龍元帥任129師師長時的許多老部下,讓他他們充當群眾演員。王鐵成感慨道: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些老同志看到此情此景,無不深情緬懷賀龍同志的音容笑貌和他為中國革命立下的豐功偉績,試想,在這樣的場景中,戲份還用設計嗎?演員還用表演嗎?所以,這不僅僅是丁蔭楠導演,而且是無數有良知和有責任感的藝術家尊重歷史、追求真實的生動寫照。同時,更是影片上映後,在億萬觀眾中產生強烈共鳴的重要原因。

丁蔭楠這種導演風格的苦心孤詣,加之做為當事人王鐵成先生的佐證和進一步解讀,同時讓我們瞭解到演員在真實性表演上的一個側面,即表演環境與現場氛圍的真實營造,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為演員的成功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期間演員甚至不必再去刻意表現了。證實這樣的道理,不禁讓人想起了陳道明有一個頗為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唐宗宋祖、康乾祖孫,有誰見過,究竟怎麼演?可以說莫衷一是,所以他以為,穿上龍袍,坐上龍椅,面對滿朝文武,君臨天下的氛圍已經營造得活龍活現了,這時,演員根本不必再端什麼皇帝的架子,你只要演好一個普通人就ok了。不能不說這話講的有道理,如果說人們在生活中講究把握分寸,抑或有見好就收的說法和經驗,那麼對演員來講也應該過猶不及,恰到好處地把控好火候才行,如果勁用左了,反而適得其反。經驗證明,生活化,再生活化些表演,常常是老一輩藝術家對新人經典的示範和提醒。

而說到藝術的真實,最近的史詩電視劇《浴血十四年》就成為一部令人信服的範本。作品的切入點完全不在於刻意塑造高大全式的英雄,而是從小人物和普通人著眼,鮮明展現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一定要尊重歷史事實,”這是《浴血十四年》創作始終不渝的宗旨和藝術追求,作品依據所有歷史事件引發劇情走向,摒棄過來一味天馬行空的故事杜撰,從而成為當下浮躁的影視圈少見的創作手法和藝術風格。全劇所有的故事橋段、情節人物,都基於歷史的真實,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作為首部全景式展現抗戰十四年的藝術創作,本著尊重歷史,藝術地還原,不走娛樂路線,而是以真實、震撼的場面喚醒大眾愛國情懷,雖不是《孫中山》《周恩來》那樣的歷史人物傳記作品,卻堪稱一部散發著正能量並一改過來觀眾多有批評的那種抗戰神劇的扛鼎力作,同時也堪告慰那些為國家民族獻出了寶貴生命的無數中華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