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超俱乐部老板愿意给球员高薪?

智能灯光音响


俱乐部赚钱一是靠门票收入,现在中超有16支队伍,每个赛季有32场比赛,主客场各16场,主场每场比赛假设有3万人到场观看,门票假设平均100元,门票收入就有300万元,还有俱乐部球衣以及周边收入,一套正版的球衣好几百块,再有就是球员的广告收入,这个俱乐部所属肖像权一般占30%。再加上每场比赛的电视转播收入,现在越来越感受到版权意识。中超联赛所属中超的公司,具有中超联赛的所有版权,现在app观看中超联赛需要付费模式。这些大约就是俱乐部的所有收入了。不过现在中超俱乐部火爆,一些欧美明星球员也来中超联赛淘金,导致俱乐部的工资转会水涨船高,一般的俱乐部很难承担,每年的投资5亿左右,现在很少有俱乐部达到收支平衡,更别说赚钱了。



鲁南宋大锤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比起在电视上宣传企业,投资足球是更加有效的宣传方法。电视广告一般不会让人有深刻的印象,但是足球不一样,我国球迷众多,投资足球会让球迷深深的记住这家企业。广州恒大能成为千亿市值的大公司,跟做足球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来看看这两年都在保级线上挣扎的河南建业队吧,建业集团当初在河南也只是一家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公司,他们是和河南体委一起经营的建业队,省体委占40%股份,建业集团占60%。当初只投入了600万做足球,1999年建业降到乙级后,省体委为了鼓励建业集团,把手中的股份以原始股的价格直接给了建业集团。建业集团拥有了建业队全部股份后,开始努力做足球,终于让建业队冲入了中超,随后几年建业的市值不断上涨,从几亿的小公司做到了在香港上市几百亿的大房企!并且建业的市值还在不断上涨中!

当年的重庆力帆,因为引进了一名越南外援叫黎玄德,这名球员是重庆足球历史上最水的水货,他的实力连二队都踢不上。就因为他在重庆队,力帆摩托在越南火了,越南人出门必骑力帆摩托。力帆的老板伊明善说他到东南亚谈生意,说自己是黎玄德的老板,大家都跟他合作,那些企业一听说是做足球的连考虑都不考虑就签合同,他们说做足球的企业都有钱,没有什么多虑的。

这就是足球的宣传力量,所以足球投资人们要成绩,也愿意给优秀球员高工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也是我们的球员在国家队不出力,在俱乐部拼命踢球的原因,他们的工资实在是太高了,所以他们的家人很怕他们受伤,他们不会给不是金主的人卖命。看看王刚的表现,在国家队和俱乐部的表现判若两人,国家队两个失球都跟他有关系,两个球都发生在他身边,他就是不防守。回到俱乐部,那防守劲头跟打鸡血一样,足协限薪是正确的。


黄金后腰


目前中超本身还没有达到收支平衡的俱乐部,以广州恒大为例,俱乐部营收从14年的3.43亿到18年的6.03亿,4年间营收几乎增长了100%。14年-18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83亿、-9.53亿、-8.12亿、-9.87亿、-18.29亿,单看俱乐部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一般俱乐部的收入分为球队广告赞助、联赛杯赛参赛奖金收入、门票收入、周边商品收入等!

但是许老板亏了吗?我们可以参考一下11年到18年恒大地产股价、营收、名气等指标。



羡慕小蜗牛


这个问题提的有内涵,不是中超俱乐部老板愿意出高薪,是以前的足协不作为,没担当,任由某些俱乐部,肆意妄为,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到处挖角,被外界喻为挖掘机,特别突出的一个是做房地产的,一个买保健品的,凡事别的俱乐部有球员冒尖,就想占为己有,其常用的手段,就是许以高薪,高签字费,逼得中超各俱乐部,为了留住人才,也只能出高薪。其造成的后果,也不想多说,大家都看到了。




永华楼


恒大俱乐部在国家队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知道国家队能够聘请里皮出任主教练,有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恒大俱乐部老板许家印,他每年为里皮支付大部分工资,而且薪资达到几千万,相反中国足协只是付了少部分薪资,正是这样恒大俱乐部在国家队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所以就有了金元足球这一说。


Jerry丶Chan1


高新这个事起源于南方的某家俱乐部。高价引员也是这个俱乐部。但是目前国内球员的水平,好球员太少了。待遇给不到位,谁会去。这已经是个恶性循环了。尤其现在的u23政策。还不发展青训的俱乐部只能等死了。


夜色聊球


踢球人口少,青训人数少,梯队人数少,高水平球员少,物以稀为贵,自然薪水高了


青姐说球


因为为力利益,不是为了足球。就像球员为了高薪,不是为了足球一个道理。


体育汇


吃回扣


家国大英雄


中超烧钱换成绩

最近足协的“限薪令”引起了不少球迷的关注,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高薪的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处,说到底,这些球员能拿这么高的工资还不是跟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有直接关系。

甲A联赛时期,运营一支足球队只需要几千万左右,现在一支中超球员一年的投资至少上亿,像恒大、上港、国安这样的大俱乐部,一年起码要花上十亿,这也导致中甲的很多球队不敢冲超,因为就算升上去了,也没有这么多的钱来烧。有数据显示,球员薪水和奖金占中超各支俱乐部支出的75%,有的更是占到85%,这让很多老板都很无奈,究其原因,还是一个问题:国内踢球的人太少了!

快递员侃球:

目前,国内足球注册人数不到4万,这里面还包括青少年和女足,这里面能符合职业标准的仅仅只有400人,而职业俱乐部就必须在这400人中选择球员,所以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俱乐部之前就只有用高薪来竞争,说白了就是谁钱给的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优秀球员,恒大就算最典型的带边,这几年里恒大先后买入了近40名国脚,几乎垄断了中超所有的优秀资源,这对于那些经济实力稍差的球队是不公平的。这种畸形的供给关系导致许多球员失去了向上的动力,这也是国足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的一个原因。

“限薪令”直接戳破了这种“泡沫经济”,给高薪低能的球员致命一击,不过在我看来,我觉得足协既然要改革干脆就改的彻底一点,把年薪降得更低,中超的平均工资在700万RMB左右,1000万的限薪令真的只是杯水车薪,我也希望各大俱乐部能真正能投入到足球事业中!
各位,意下如何?谢谢阅读,祝您心明眼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