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二戰中,有三款帶著大彈鼓,而且形象比較相近的衝鋒槍,一把是蘇聯的PPSH-41,一把是PPSH-41的前型PPD,還有一把就是芬蘭人所用的索米衝鋒槍,這把最不知名。波波沙和索米的關係裡,不存在波波沙抄索米,而索米恰恰是促成了波波沙的未來。今天,咱來簡單扯一扯索米衝鋒槍的那些事。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一戰那會兒,各國都在玩塹壕戰,蹲在戰壕裡互相對射,而德國人率先拿著一樣武器上了戰場,就是衝鋒槍。當時德國人提著MP-18,在西線的塹壕裡面暴打法軍。很快,衝鋒槍這種武器立馬聞名於世了。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戰爭結束以後,芬蘭人購買了一批MP-18衝鋒槍,非常貴。這會兒,一個曾經在芬蘭軍隊服役兩年的年輕人叫拉赫蒂,和幾個戰友一起成立了一個公司,開始專門研發槍支。在研究了非常昂貴的伯格曼衝鋒槍之後,這個年輕人下定決心自己設計一個新式衝鋒槍,用來裝備自己的軍隊。

1921年,拉赫蒂開發了一個衝鋒槍,發射的是.32ACP,但是這把槍並不適合作戰被廢棄了,圖紙和原型槍後來都丟了。而1922年,拉赫蒂開發了索米衝鋒槍的一個原型槍,這個被命名為了M22衝鋒槍,這把衝鋒槍使用的是7.65*21mm子彈。但是當他拿著這把槍去芬蘭軍隊的時候,結果就被否決了。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而等到1926年的時候,拉赫蒂又拿出了新的改進型,KP-26衝鋒槍,這把槍和後來的KP-31已經很像了,用的是7.65*21mm子彈。但是有一點,這槍非常醜,其彈匣是一個長長的,而且特別彎的彈匣,而且可靠性也不怎麼樣,芬蘭軍隊雖然比較心動,但是還是沒要。這把槍雖然比較醜,但是仍然是賣出去了相當一部分。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而等到1931年的時候,最終版本的KP-31出現了,就是後來的索米衝鋒槍。和KP-26相比,KP-31改了彈匣,改了一些小零件,而且子彈也換成了9*19mm子彈。這把槍用的還是那種自由槍機,那會兒衝鋒槍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畢竟當年德國人的MP-18的影響力太大,後來的自由槍機的衝鋒槍多多少少都有些影子在上面。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芬蘭人這把衝鋒槍其實和常規的衝鋒槍也不太一樣,芬蘭人當初裝備的時候,其實是為了彌補步兵班裡火力不足的問題的,這衝鋒槍客串的其實是輕機槍。槍管槍機用的是鎳鉻鋼,這東西一般是重機槍才會用的,而且還用了API反吹槍機,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消相當一部分後坐力,另外,索米的槍管是可以快速拆卸的,每把槍還都配備了備用槍管。這把衝鋒槍的精度,是可以吊打當時一眾衝鋒槍的,當然,成本也是非常高。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索米衝鋒槍的拉機柄是在機匣後方的,有點類似於M16的拉機柄的那個位置,一般的衝鋒槍拉機柄其實都在機匣的側方。這種設計其實並不是很舒服,尤其是索米那個類型的衝鋒槍。而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機匣是可以完全封閉的,不必像其他衝鋒槍那樣,在側面開個口。這種封閉的機匣,可以避免讓塵土什麼的進入機匣。當時其他槍械都會有一個防塵蓋,索米完全不需要。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早先拉赫蒂設計的類似MP-18那種蝸型彈鼓,裡面能裝25發子彈,但是實際上只能裝20發。這把衝鋒槍的供彈具是一個71發的彈鼓,這個彈鼓的設計者是當初和拉赫蒂一起創立公司的科什基寧中尉,這個類型的彈鼓是1936年設計的,以前的索米衝鋒槍可以使用彈匣供彈,或者是50發的小彈鼓供彈。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之所以使用彈鼓供彈,原因在於,這把衝鋒槍的射速太快,每分鐘900發的射速,如果使用25發的小彈匣供彈的話,扣動兩三次扳機,很快就打沒了。而這個71發的大彈鼓在後來的蘇芬戰爭中,被蘇聯人看中,蘇聯人也是照著這個71發的彈鼓,給自己的PPD-40也做了一個彈鼓。

索米衝鋒槍是可以半自動和全自動射擊的,其快慢機就在扳機護環那裡,可以調節半自動和全自動,也可以使槍處於安全狀態。其使用的也是臥式標尺,上面總共有五個檔位,最遠的距離是五百米,這個距離,作為一把衝鋒槍,其實有點多餘了,但是芬蘭人關於衝鋒槍的定位其實是替代機槍的。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拉赫蒂的這把索米衝鋒槍,是帶有一個可快速拆卸的槍管和槍管罩的。槍管罩底下有一個固定栓,轉動之後就可以拆下來槍管罩,然後直接就能擰下來槍管。這個設計,其實還是因為芬蘭人走錯了路,當成機槍了。我們可以看,MG-34、MG-42、ZB-26等都是帶有一個可以快速更換的槍管的,其實衝鋒槍是不需要的。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配備不少這個索米衝鋒槍,給蘇軍打的那叫一個懷疑人生,最後是以一個慘勝收場的。以前,蘇軍並沒有如何重視衝鋒槍,而被索米暴打之後,隨著戰爭結束,蘇聯人開始著手自己的衝鋒槍,當時蘇聯人拿著的還是PPD,到1940年的時候進化出了PPD-40。而等到1941年,什帕金完成了對PPD-40的簡化工作,研製出了PPSH-41。

PPSH-41相對PPD-40的改進上,大多是針對工藝上的改進,PPD上面那些昂貴的銑削部件,到了PPSH-41那裡換成了衝壓部件。槍口上加了防跳器,機匣裡面加了緩衝墊。這樣做呢,節省了成本,節省了生產時間,同時也提高了衝鋒槍的性能。而那個71發的大彈鼓,其實也是複製的索米的彈鼓。

PPSH-41和索米長得雖然比較像,但是其實並不是抄了索米。其自由槍機和開膛待擊和索米是很類似,但是其祖先其實是德國人的MP-18,後來的自由槍機衝鋒槍都是如此,都和MP-18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波波沙為了大面積裝備,為了快速生產,為了節省成本,做了簡化。而芬蘭人的索米衝鋒槍並沒有做簡化,其結構依舊是非常精緻的,使用的也大多都是那些銑削部件,看起來質量就好的那種。而也正因如此,索米衝鋒槍的產量也並不高,總共也才8萬多把生產了出來。

相比之下,蘇聯人的波波沙,成本更低,便於大規模生產,而索米呢,浪費了一堆成本。而且,波波沙的火力並不低,精度上,相比索米也並沒有差在哪裡。那麼,一把索米可以換五把波波沙,到底哪個更香呢?

看一下兩把槍的機匣,很明顯,索米的更加精緻,而波波沙的則更為經濟。

促成波波沙的索米衝鋒槍,芬蘭人手中的一把不是很知名的經典

索米衝鋒槍可以說是成功和失敗各佔一半吧,成功之處是其性能、精度都非常不錯,失敗之處在於其定位的錯誤,明明是一把衝鋒槍,卻給自己定位定成了輕機槍。和輕機槍相比,射程、遠距離精度,都不佔優勢,定成衝鋒槍,還是比較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