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

重讀《笑傲江湖》,是因為找不到特別感興趣的純武俠類小說,尤其是像《英雄志》這種雖然精彩,但是十年未完結,聽著都讓人覺得揪心。所以“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既然《英雄志》都沒有完結,我便只好再來讀一讀金庸老先生的作品。而因為黃霑那首《笑傲江湖》更是我喜愛的歌曲之一,在我的人生的某一次旅行中也有一段回憶。再次讀來,聽來,看到曾經書評中的一些話,會莫名的驚喜和感觸,讀時無腦,但回想起來,畢竟打發了時間,也得寫點文字,等到某天再讀,想是另一番不同的感受了。

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在令狐沖率領群豪進少林寺救盈盈時,忽然天上下起了雪,四下靜寂,令狐沖忽然想:這時候小師妹在華山做什麼。雖然此前在思過崖或者在各種險境,令狐沖都會想到小師妹,也會因為小師妹和林平之在一起而醋意大發,但是我依舊不覺得他很適合和小師妹在一起,直到這一段,直到這一刻,令狐沖對小師妹的思念之情原已深入骨髓,看到什麼人,聽到什麼曲,下意識裡就會想到小師妹。其實無所謂愛與不愛,早已養成了一種習慣,時時刻刻把小師妹放在心裡的習慣。倒不是說令狐沖三心二意,因為他初始率領群豪進少林寺救盈盈本就是感謝她的捨身救命之恩,並想方設法顧及盈盈的臉面。而之後同生共死,經歷了很多事情以後,兩人終於琴簫合揍,真正笑傲江湖。

可是對於盈盈來說,卻真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因為《笑傲江湖》曲譜的緣故,在綠竹巷教令狐沖彈琴,並聽他講述與小師妹之間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因令狐沖的專情而感動,因此在教琴的過程中對令狐沖的感情一往而深,及至後來為她的衝哥捨身入少林。關鍵在於盈盈明知道令狐沖心中藏著小師妹,甚至在衝哥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出對小師妹的深情時,她表現的大度和理解,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樣在愛情上完美的人設,估計也只在小說中了吧。而令狐沖一旦喜歡上了一個人,也是一心一意。他和盈盈心意相通,自能相守一生。

而小師妹對林平之的愛,可能還是因為喜歡“翩翩君子”這種類型。而且遠方的問候,終不及身旁的噓寒問暖,久而久之也自情深。所以她雖然被林平之所殺,卻依舊讓大師兄不要為自己報仇,甚至要大師哥照顧好“平弟”。愛情之美好,讓人忘卻生死。可能小師妹在福州初見林平之,便已略有心動,只是雖結連理,卻是不相知,便不能相守,一廂情願後受苦的終歸是自己。

當然,還有甯中則(也就是嶽不群的夫人)對嶽不群的愛。兩人同門學藝,嶽夫人其實是很相信令狐沖的,在發生這一系列的事情時,漸漸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什麼樣的人,為了改變丈夫的心意,甚至怒目相向。最後嶽夫人不忍見夫君一錯再錯,寧願自殺,以喚醒夫君。可惜嶽不群雖然也愛著甯中則,但畢竟不及自己的權勢大業,最終身死華山。老夫老妻幾十年,卻同行陌路,讓人不甚唏噓。

其實最苦的還是儀琳,卻愛的純粹。自從在衡山為令狐沖捨身相救,便芳心暗許,只是出家之人,不能妄言情愛之事。她不像小師妹那樣是掌門千金,和令狐沖朝夕相處,也沒有盈盈那樣的通天手段,號令群豪為令狐沖治傷,能做的只是為令狐沖禱告祝福,希望菩薩保佑他的令狐大哥一生平安喜樂。而她自己,只要能遠遠看著她的令狐大哥就好了。

二、俠義之道,正邪之分

正在的大俠,並不是說你的外號是“君子劍”,你便是君子;你是名門正派弟子,便真的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也不是說,身在魔教便一定是壞人。在東方不敗的手上,並沒有見到什麼魔教荼毒武林殘害百姓的事情,反而是嵩山派為代表的這些正派,像左冷禪這樣的人比比皆是,為了心中的權勢和地位,不惜用陰謀詭計傷害同門,傷害無辜之人。而曲洋,向問天這些魔教的高層首領,卻豪爽不羈,追求自由,義氣為重,卻不為禍蒼生。正邪,不過人心的一念之差。不因身懷大能而欺凌弱勢之人,不因一己私心而忘記公義道德,那麼不管是身在名門正派還是所謂的魔教之中,都不失為一位大俠。

三、其他

知己也很重要。方正大師,風清揚,清虛道長,莫大先生都是令狐沖的知己,不僅是因為令狐沖聰明,因為他們都是真正的俠義之人,心中秉持武林大義,加上以武會友,惺惺相惜。因此不管是左冷禪還是嶽不群,又或者是日月神教,都沒有辦法擊敗他們。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正因為他們心中有些同樣的價值追求,才能惺惺相惜,聚在一起,而小人聚之以利,或者需要三尸腦神丸這樣的東西才能控制人,很容易發生背叛。

另外呢,一個人的背景和機遇很重要。令狐沖如果沒有風清揚的劍法相授,沒有風太師叔的名號,那麼可能早就死在方生大師手上了,也就不會結識沖虛或者向問天,江湖上也就沒有令狐沖這號人了,可能也就沒有任我行的重出江湖這一系列的事情,所以全書完。而盈盈如果沒有日月神教這面大旗,便無法施恩於群豪,也就無從為令狐沖治傷了。當然,這是我的無稽之談,貽笑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