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肠化,真的就要癌变了吗?

韩泽秀


谢谢题主,我比较擅长胃肠方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的好,说出了疾病是可以发展的

也就是可以从小病发展为中病,大病,绝症

胃肠疾病非常的常见,我们经常说十人九胃,也就是说有胃肠疾病的人非常的多

那么胃肠疾病是怎么来的呢,非常疾病其实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

也就是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着紧密联系的疾病

如果先天胃肠发育不好,加上后天的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比如 不吃早餐,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吃饭速度过快,吃的过多

三餐不规律,吃油炸 烧烤,火锅,自助餐,经常饮酒,等等习惯就会导致胃肠功能下降

当胃肠功能不断下降的时候就会造成器官的损伤,出现炎症

长期炎症会有三个结果,纤维化,增生钙化,以及癌变

长期炎症--鳞状上皮化生--肿瘤产生

长期宫颈炎--鳞状上皮化生--宫颈癌产生

长期前列腺炎--鳞状上皮化生--前列腺癌产生

长期肠炎----鳞状上皮化生--肠癌产生

长期胃炎------鳞状上皮化生--胃癌产生;

所以如果有了炎症,需要及时的调理治疗,不然的话会继续发展下去,就有可能癌变

关于胃病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

长期三餐不规律--胃酸分泌紊乱(腐蚀胃黏膜)---胃炎(胃菌群紊乱)---消化能力下降 胃胀---胃溃疡(胃反酸 打嗝 嗳气)---萎缩性胃炎(胃壁黏膜下面腺体萎缩)--胃上皮肠化----胃癌

所以有小病的时候及时调理,才会避免小病发展为中病 大病 绝症。

当然每个人的发展过程有快慢,如果有胃病及时调理,非常注意,发展的很慢,甚至痊愈

如果有胃病,还不在乎,继续不合理的饮食,那么就会加快发展,很快就发展为胃癌了

所以对于胃不好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再就是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调理

比如 胃动力方面,胃菌群方面,胃平滑肌方面,胃酸方面,胃部血液循环,以及植物神经方面去调理,这样慢慢的胃肠疾病才会好转,痊愈


虎说营养


随着医学的发展,大多数医院都能开展纤维光学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病理,萎缩性胃炎可以明确诊断了。

胃粘膜活检中最常见,也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胃粘膜内固有腺体(尤其是腺体体部及底部)萎缩,其次是胃粘膜各部分的固有腺体变为其他类型的胃腺或肠道腺体。肠上皮化生是指胃腺体中出现了小肠或大肠的肠腺(正常胃粘膜的腺体主要有胃体腺和胃窦腺),肠化越多,胃腺体就越少,萎缩性胃炎的程度也就越重。这是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病理改变。


相关文献报道,肠上皮化生属于老年性变化,年龄超过50岁而有胃痛、嗳气、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者,其检出率达50%以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时也可看到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不是癌症,因此病人不要过分担忧。但极少数病人如果胃粘膜上皮化生发生异型增生,就要进一步明确其程度。

轻度的为粘膜损伤过度增殖反应,可以逆转为正常,不会癌变,无需定期随访。

中度的可长期保持原状。部分变为重度的则要严密观察随访。

重度的有时也可逆行转化为中度,但有时不易与粘膜内高分化癌鉴别,因此一旦发现重度增殖可考虑手术治疗。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殖在临床上是很少见的。



总而言之,肠化生不是癌变了,不要过度担心。但是需要引起重视了,要定期复查胃镜近期要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没事了,可以延长6个月至1年复查胃镜。

以上是李医生的观点,给个关注或点赞呗。


李医生告诉你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是由于胃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细胞受各种原因刺激,导致本应该分化为胃粘膜上皮却分化为小肠或大肠粘膜上皮,是胃粘膜受损的异常表现。目前随着胃镜技术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被检测出来,其发生部位多见于胃窦部,其次是胃体、胃窦移行部位,多见于慢性胃病,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多。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被认为发生胃癌风险高,因此受到多方关注。

胃粘膜上皮化生,会造成哪些影响?

胃粘膜肠化,是胃粘膜上皮为肠上皮取代的结果,这就导致胃腺体减少,影响胃酸的分泌,分泌的肠上皮粘膜还可以分泌碱性物质中和胃酸,从而导致患者消化功能下降,出现胃部不适,早饱,嗳气等。此外,胃酸分泌减少,进入胃内的病菌不能很好被消灭,或可增加感染、发生腹泻的可能。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会癌变吗?

肠上皮化生,是一种细胞病理改变,存在癌变可能。肠上皮化生包括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前者化生后的粘膜上皮具有小肠粘膜吸收的功能,多见于胃良性疾病,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表现,癌变率很低;而后者则缺少部分活性酶或功能低下,又称为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认为肠上皮存在癌变风险,但几率并不高,有资料显示仅有5%的肠上皮化生患者最后发展为胃癌。此外,胃粘膜肠化经积极治疗后可以逆转为正常胃粘膜上皮,因此,积极治疗是关键,不必恐慌。既然存在癌变风险,就需要注意定期随访。轻度肠化是炎症的表现,可以不用随访,对于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者建议一年随访一次,重度肠化可进一步发展为上皮内瘤变,癌变风险进一步增加需高度重视,缩短随访时间,甚至可以手术处理。

反复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合并自身免疫病或长期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进食大量熏制、腌制的食物等均可诱发胃粘膜肠化。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三餐规律,避免烟酒、咖啡等。

肠上皮化生是胃粘膜受损的表现,应注意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例如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胆汁反流等,还需增加胃粘膜保护,如硫糖铝可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损害,麦滋林减轻炎症反应还可促进组织修复等。

综上,发现胃粘膜肠化,首先要明确病因,其次需调整心态,毕竟肠化发展为癌症几率不高,且肠化发展胃癌还会经历上皮内瘤变,可能要历经十余年,因此在此期间,胃镜随访是有必要的,最后还需积极治疗。


胡洋


首先胃粘膜有一层保护屏障,所以当各种因素导致胃粘膜保护屏障破坏,导致胃粘膜破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各种饮食习惯、年龄等因素导致出现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淋巴瘤、胃癌等病变,而胃粘膜肠化有可能是饮食等习惯导致的,还有就是年龄因素导致粘膜上皮细胞异常所导致的。


大多数胃粘膜肠化一般是由萎缩性胃炎所导致的,所谓的胃粘膜肠化主要是正常的胃粘膜上皮被肠所取代,所以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粘膜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后导致胃粘膜上皮结构出现改变,所以正常的胃粘膜部位出现肠上皮细胞。所以肠上皮化生主要有完全性的小肠化生、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完全性结肠化生、不完全性结肠化生四类。

而胃粘膜的肠化并不一定会癌变,胃粘膜肠化几率高但是癌变率低,但是肠上皮化生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注意治疗,会导致出现肠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所以肠上皮的化生到胃癌的病程很长,所以这个过程中注意治疗,控制炎症一般不会出现癌变。


因此对于肠上皮化生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对于重度的需要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服用一些保护胃粘膜及促进胃粘膜的修复(麦滋林、施维舒、维生素B12、摩罗丹),必要时6~12个月做一次胃镜,及时观察胃粘膜的化生。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