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

用户111139981945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也被称为“鱼鳞剐”。刑如其名它的行刑过程是:将犯人固定住,用渔网将犯人的身体包裹起来,犯人皮肤会从渔网的网格里露出来,这时刽子手会用特制的钩子将犯人露出鱼网外的皮肤钩住,对犯人身上的肉进行片割。



一般刽子手会先从犯人腿脚处开始片割,由下至上,犯人被每割一刀就会发出痛苦的惨叫,行刑过程一般会持续几天,在这几天里,犯人不仅要经受身体上的疼痛,当他看到自己身上的肉,一块块的堆在自己面前时,犯人的精神也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刽子手割到指定刀数后,犯人才会在极度痛苦和嘶吼声中死去!


凌迟之刑一般都会用在犯了滔天大罪的人身上,如明朝大太监刘瑾,被以图谋不诡罪割了3357刀而死,明末名将袁崇焕,被以通敌卖国罪割了3543刀而死。

到了清朝后期,以洪秀全,石达开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在金陵建立了太平天国,洪秀全为天王,石达开为翼王,几年后石达开在四川跟清兵的对战中,被困大渡河,眼看就要粮草用尽,军队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抱着必死的决心只身亲赴清营谈判,结果被四川总督骆秉章扣留并将他押往成都!



石达开犯的是谋反重罪,一个月后被清廷判处极刑凌迟,当在行刑过程中,石达开大义凌然,至死都默不作声,令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从心底里佩服这位真汉子,四川布政使刘蓉曾评价石达开说:

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做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石达开不是不惧怕疼痛,他是想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向他一样不惧强权的人。而石达开的精神也得到了人们的敬佩,人们视石达开为真豪杰、真英雄。


唐古看今


说起凌迟这种酷刑,在古代可以说是非常残忍了,虽然与古代酷刑碎尸万段很像,但二者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凌迟简单来说,就是是一种国家刑罚,在犯人身上一刀一刀割肉,并且还要在活着的时候进行,犯人疼死也不会停止。


凌迟处死过程中,刽子手将犯人的皮肉一片片削下来。不同于其他尽快杀死犯人的死刑,凌迟是一种旷日持久的刑罚,它的目的在于让犯人死前受够多少刀,亦或只是为了让犯人失去意识,这种凌迟处死比起斩首要残酷得多,据说还被列入了中国古代刑罚之中。

石达开可以说是一代名将,带领太平军英勇抗击清军,最后英勇就义于成都。石达开之所以称为义王,是因为他爱戴百姓,他所到之处,民众皆拥护爱戴他,连当他离开天京时也有很多手下愿意跟随他,他也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太平天国“翼王”为救几千士兵,甘愿献出自己生命,被割千刀而亡。


十六岁初出茅庐,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就被封翼王,这样骁勇善战的人物却败在大渡河边,并且是接受招降受到凌迟处死,这不是悲哀也不是耻辱,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大渡河之战的石达开身处绝境,清军向他承诺,只要他肯投降,就放过他手下的六千士兵。他明白当时太平军大势已去,失败也成必然,石达开人手不足,且没有后援,而清军兵强马壮,此时的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为了保全部下性命他毅然决然的向清军投降。石达开绝对不是贪生怕死之人,这次投降也绝对不是仅仅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在他看来人人都有一死,他的死换来的是几千士兵的性命,应当是值得的。可是清军背信忘义,在夜晚的时候,袭击了驻守在大树堡的人。

对清军来说,石达开犯下的可是谋反之罪,接受的刑罚也是非常残酷的,凌迟处死,这种死法想必大家都听过,特别是在很多电视剧中都出现过,在犯人活着的时候在他身上割肉,足足3600刀,知道犯人疼痛难忍,才能慢慢死去。没有致命一击,只能活活疼死,非常变态。石达开身受酷刑,竟然默默忍受,没有发出一点声音,直到死去,换做普通人早就疼痛难忍苦苦哀求。他坚毅的性格,让清朝士兵都赞叹不已,称呼他为“奇男子”。当时在场的布政使说他,为人坚毅,非凡的气度溢于言表,话语之间不卑不亢,即使是投降也不惺惺作态乞求饶命。


哭鼻子的美男子


悟空问答,你有问,我有答,且听大狮回答这一问题。

至于凌迟有多残忍,在此不用细述,历数古代中外之酷刑,凌迟完全可排前十,但绝对排不进前三,若想知道前三的酷刑为何物,大狮回头在圈子“历史很有刑”之中慢慢叙述。

另外若对凌迟有兴趣者,可搜索大狮以前的文章“1864年“幼天王”洪天贵福被凌迟,整个过程只能用惨不忍闻来形容”来看。绝对令你看罢之后,瞠目结舌,瑟瑟发抖,不禁大呼,天下竟有如此之刑,惊骇,实在惊骇!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只说石达开为何受凌迟寸磔之刑,却不叫一声呢?

实则他叫不叫,你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全凭文学作品一句话。写他一声不吭,无外乎是褒扬他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但事实上,这根本就不可能。

一个人如果在受刑时不叫,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他已经死了;二种是他没有痛觉神经。

除此之外,就算哑巴,也会因痛而发出痛苦的声音。


你要知道,英雄也是人,并不是神。就算这个人的意志力再强,也控制不住对于痛楚的反应,不喊不叫,显然是不可能的。

打个比方,刑讯者用烧红的烙铁放在你皮肤上来回烫,或者用电去电你,你能说你的意志控制你不做任何反应?

显然你不能。就算你炒菜时,被一滴热油溅到胳膊上都会疼的大叫,何况是烙铁或者电。

你不能,石达开同样不能。他之所以不吭声,不是他不想吭声,是他喊不出来。

至于原因,你且接着往下看:

在开刀之前,刽子手会提前灌入特制麻药一碗,使其身体出现麻木状态,不会因痛而昏厥。你看那些清末照片,受刑者有时候看低头看自己被割零碎的躯体,并非这个人有多坚强,而是那碗麻药使他脑子已经不清醒,身体的痛楚感也并不明显。

另外,多数时候,刽子手会用一个特制的木核桃塞入受刑者口中。他们会在用刑前,乘其不备,猛击犯人心口,使之闭气,而后将木核桃塞入口中。有这个木核桃,犯人就算想喊也喊不出来,只能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则是担心犯人口出狂言,说出大逆不道的话。二则是如果犯人喊叫,很容易使刽子手分心。因此不让他出声,是必然的。

唐朝的郝处俊就因为在临行前大骂武则天,而使得监斩官差点掉了脑袋。从此之后,举凡杀人,多数时候不会让其喊话,到了清朝也不例外。

还有一点很重要,刽子手每割几刀,会涂抹一种特制的药油在犯人刀口处,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有了这种药油,再加上先前的麻药,犯人便不会因痛苦而昏厥或气绝,也不会因失血过多而早死。刽子手达不到规定刀数,是要受罚的。

以上所说,便是石达开不喊叫的主要原因。若你非要说石达开有英雄气概,不畏生死,就算清妖的刀割在自己身上也一声不吭。你秉持这个观点,我绝对不反对。我只是从常识和一个正常人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因此,您也犯不上愤懑,咱只不过观点不同罢了。


大狮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古代凌迟的残忍程度让人毛骨悚然,如果现代人去观看古代的行刑过程,应该没几个人敢正眼看完。但在古代,每次行刑的时候总是围着很多人观看,甚至还对刽子手的刀法叫好,现场弥漫着麻木和冷漠。

凌迟到底有多残忍?

历史上很早就有凌迟的刑罚,但将其列入官方刑法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明清时期记载的凌迟案例非常多,主要还是离现代比较近,很多史料得以保存下来。在众多的凌迟案例中,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的凌迟过程应该是最能体现这种刑罚的残忍。

1864年11月,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被执行凌迟。他被绑在囚车上押往刑场,一路上这位年仅16岁的少年被吓得胡言乱语,大声求饶,到了刑场被脱去衣物的时候,更是吓得大小便失禁,污秽满地。

洪天贵福的求饶丝毫没有动摇刽子手的心,行刑的时候,两名刽子手从工具篮里取出刀具,在他身上割下一片片的肉,每割十刀就吆喝一声,刑场下面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喝彩。整个行刑过程从早晨开始一直到傍晚结束,洪天贵福的惨叫声也随着刽子手的刀起刀落而渐渐微弱,直至消失。

在割完第1003刀的时候,刽子手从工具篮里取出一把特制的刀具扎向洪天贵福的心窝,然后一旋转,掏出一块心头肉来,此时洪天贵福才最终断气。行刑结束后,从他身上割下来的肉和内脏都被围观的百姓买走,据说可以入药,其中命根子和眼睛价格最高。这也反应了围观百姓在看凌迟的时候,不是看着犯人怎样死去,而是看着这些所谓的“药”是如何从刽子手里制作出来,那种冷漠和麻木甚至比行刑的人还要可怕。

石达开凌迟的时候为什么不叫一声?

洪天贵福的凌迟过程因为有他的恐惧而变得更加残忍,但同为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在凌迟的时候却一声不吭,连刽子手都对他另眼相看。

在《蜀海丛谈》的记载中,石达开“致死默默无声”,丝毫没有畏缩的神情,让清朝官员都感叹他为“奇男子也”。

石达开面对凌迟无所畏惧的态度主要还是和他的性格有关。他从小就吃过很多苦,经历过很多的艰苦磨炼,后来参加起义后也是英勇神武,打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生死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他被清军包围的时候,决定自己出去投降而保全士兵们的性命,在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因此哪怕是凌迟极刑,对于石达开来说也就是一死,咬咬牙就过去了。

历史上面对凌迟表现无所谓的人有不少,比如明朝大太监刘谨,他被剐了三千多刀,分三天剐,第一天割完三百多刀就押回监狱,他当晚还喝了两碗粥;还有清朝最后一个被凌迟的大盗康小八,也是整个凌迟过程都没有喊叫一声。

结束语

凌迟之刑非常残忍,在1905年由沈家本向光绪皇帝提出废除这一刑罚,同年四月光绪皇帝批准了他的奏折,决定把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永远废除。


水煮汗青


石达开,(1831-1863)绰号石敢当,太平天国主要的将领,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武学家,革命家,书法家等等。光看史书上这家那家的这些个称号就可以看出石达开的不同凡响之处,所以后人对石达开的评价很高。

凌迟处死自古以来就是刑法中最为残忍的,在封建社会中存在了很多年,最终在1905年清廷决定废除这一刑法支持以后在无凌迟的刑法。“凌迟”处罚又被称为“千刀万剐”意思就是要把用小刀把人身体上的肉一刀一刀的切割下来,对于罪犯来说极其的痛苦和残忍。

在历史上明朝的太监刘瑾就遭受到了凌迟处死,身上被割了3000多刀最终死去,凌迟有一个要求就是刀还没有割完之前犯人是不能死去若是在中途犯人死去行刑者也是会遭受到处罚,所以刘瑾在第一天的时候行刑者害怕他死去仅仅就割了数百刀就停止了,当天刘瑾还活着可是第二天的时候终究还是没有能撑过去死去了,刘瑾也是把凌迟这个刑法可谓是体验得淋漓尽致。

对于凌迟一般人来说是没有办法在行刑的时忍耐下来的,在被割第一刀的时候便会发出嗷嗷叫的痛声,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个奇人在面对凌迟的时候一直一声不吭,他便是太平天国时期的翼王石达开。

当初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时,被清军包围的他们无处可逃生,最终石达开为了保全将士们,自愿投向于清军希望他们能留下自己部下的性命。就这样石达开被抓后清军决定对他实行凌迟以此来惩戒全天下敢造反的人民。

我们知道凌迟处死是一项非常痛苦的行刑过程,历史上记载石达开在整个过程中一句疼也没有喊出来,在和他一起行刑的曾仕和被割了一刀后就嗷嗷的直叫,这时候石达开还给他说“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为何石达开在受刑的时候能够达到一声不吭呢?我认为跟以下的几点是有关系的。

第一点,石达开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对于疼痛和别人的忍耐是不一样,在加上他本是为人民奋战而败正气凛然,所以他能够忍耐下来,就如同三国时期的关羽刮骨疗伤一样,所以石达开作为一个拥有坚强意志力的人在整个过程一声不吭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点,石达开常年征战在外,在战场上作战受到伤害也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他早已经习惯了疼痛。

第三点,在最初之际石达开就已经气绝身亡了,只是没有人知道。

不过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是这个他疼不疼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的石达开作为天平天国运动中唯一一个正气凛然的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就连他们的敌人清军也是非常的佩服他。说他是真英雄,大丈夫一点不为过。

过去已过去,但过去的那些事,总有奥秘值得你去探究。


谈谈历史中的那些事


凌迟首先要从额头上划破一条长长的口子,使得额头上一块皮垂下能遮住受刑者的眼睛,不让他自己看到这一切,然后就是用专门的剔刀从胸部开始一刀一刀地片肉,其间不能让受刑者死去,否则行刑者会受到惩罚,明朝的袁崇焕刘瑾等都是这样被杀的,而且据说袁崇焕割下来的肉被麻木的京师百姓给吃了。至于石达开,强度大渡河失败,为保全将士性命,投降后父子均被凌迟,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而且意志很顽强,对于清军痛恶至极,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所以没有发出一声


addas2019


这个问题,老梁有过研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当我们切菜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我们都能疼的哇哇大叫,赶紧找医药来止血止痛,毕竟“十指连心”嘛,肯定是非常疼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凌迟有多残忍?石达开为何不叫一声?
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先分开来看,我们先来聊聊凌迟!

说简单点,就是民间常说的“千刀万剐”之刑。这在古时候乃至现在都可以说是一项非常恶毒的诅咒了,从道家的学说来看这可都是大逆不道之辈,死后永世不得超生,并且打入地府,受尽折磨的一种非常恐怖的一种刑罚。那你想想,如果真的现实中实行这种刑罚的话,得多么的疼痛和残忍?给大家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之后,幼天王洪天富贵被活抓,要知道当时天王洪秀全是死太早了,所以说曾国藩那个气的,把这怒火基本上都使劲往他儿子上撒,你想想哪怕洪秀全死了,曾国藩都派人把尸体挖出来,用大炮给炸到天上,可以说是给“化为灰烬”了,所以说这活着的儿子能不狠整吗?
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其实那时候洪天富贵才16岁,算是个小孩而已,但是清军将之绑在牛车上,拉到菜市场。一路上这个孩子被吓得是胡言乱语,到了地方脱下衣服更是大小便失禁,求饶不断。但是刽子手可不跟你讲道理,一刀一刀割下去,并且每十刀吆喝一声,围观百姓也喝彩一声(那个时候的百姓还都是非常麻木的),从清晨到傍晚,洪天富贵的惨叫声慢慢变弱,直至消失!这,便是凌迟!


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话说清朝可以说完全是把凌迟这一刑法给“发扬光大”,发挥到了极致,或者也是因为谋反忤逆之人必须处以这种刑罚吧,当时太平天国上到不少“王”,下到将军小卒,很多都是被处以这种刑罚的,为的便是让那么“麻木不仁”的老百姓们知道谋反是什么下场!而这翼王石达开,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谈起太平天国,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翼王石达开!他简直堪称是太平天国里的一股清流,其为人正直,体恤民情,作战勇猛,战无不胜,是一位素养极高的军事天才,又是一个人品极佳的三军统帅。纵览其短短32年的一生,我们几乎是找不到一丝的劣迹,哪怕是后来足足将他处以千刀万剐之刑的清朝将领大臣们对之也是只有佩服二字!那么问题来了,凌迟之刑如此痛苦,他为何能不叫出声呢?
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蜀海丛谈》中记载,石达开“致死默默无声”,丝毫没有畏缩的神情,让清朝官员都赞叹他为“奇男子也”。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平白无故如此坚强的,石达开亦是如此,石达开十六岁便出山,加入太平天国之后征战一生,大大小小上百战役,甚至曾经以少胜多大败曾国藩,甚至差点给他搞跳河自尽了,所以说这位将军是真的军人那种,非常非常的坚韧和有骨气,再加上当他兵败大渡河,在他踏上为自己士兵求一条命的时候,或许他就已经知道结局了,他是真正的不惧的,或者说心已死,又有什么可惧怕的呢?对于清朝的不讲信用,他用自己的“铁骨铮铮”的骨气,证明了自己!他是一位英雄!老梁只有敬佩之情!
古代凌迟有多残忍?为什么石达开能不叫一声?背后让人心碎
对于凌迟,对于“大清”,对于石达开的结局,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下方一起交流哦~
论人文历史那些事,且听老梁为你一一道来。认认真真的原创,不搬运,不剽窃,喜欢文史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图片来源于网络)手机码点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点赞和关注,谢谢。

老梁说历史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完备的刑法律例,与之对应的酷刑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设定使用了,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墨、劓、宫、髌、大辟等五种酷刑。在辽代的时候出现了我们认为迄今为止最为残酷的刑罚—凌迟。

凌迟在产生的一开始就是针对反对统治者,叛乱悖逆等政治罪犯。在一定程度上有力震慑了认为“头掉了不过碗大的疤”的潜在反对分子。凌迟按规定要对罪犯先后进行切割三千六百刀。由于过程太过残酷一般正史都不会有很详细的记载。

  • 最详细的文字记载是明朝时的王明德《读律佩觿》中有比较可靠详细的讲述,大意是,凌迟就是将犯人身体上的肉,一寸一寸割下来。下刀的部位和顺序也很是讲究,第一刀先割左胸乳头扔到空中,名叫祭天。第二刀割右胸乳头扔到地上名叫谢地。第三刀割额头上的肉,把这块肉不切断,耷拉下来遮住犯人的双眼,避免行刑过程中罪犯过于痛苦又放射出尖锐的目光,扰乱刽子手的心神,从而影响行刑。
  • 开始正式行刑时总共分为八个步骤,先从脸部面容开始,然后是四肢,再然后是胸腹部位,最后到犯人身上没有肉仍然没有死亡,最后环节是男性犯人“去势”,女性犯人“幽闭”。这两个动作也称为宫刑,在很多古代士大夫看来,宫刑比死刑还要沉重。不仅带给受刑人极大的身体痛苦,也带来心理上的极大的侮辱。最后一刀是将犯人斩首,整个凌迟刑罚才算是宣告结束。可以看出古代对于刑罚的研究已经到了极致。
  • 历史上不乏惨遭凌迟处死的高官权贵甚至皇亲国戚。最知名的当数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据说在当时对石达开行刑时一声不吭,整个过程没有发出一声惨叫。很多人有疑问,这到底是原因呢?

除了翼王石达开本人作为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的胆色,和坚强超人的意志力之外。最重要的,恐怕是源于他的信仰,他对他所献身的太平天国具有坚贞的信念,也对清王朝的彻底腐败而心生轻蔑之情。所以这些对他的伤害在石达开看来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些行为成就了石达开在后人心中比洪秀全还要高大的历史形象。最后视死如归的表现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以史正衣冠


老规矩,先说结论——古代凌迟残忍到极点!石达开具有英勇赴死的英雄主义情怀!关键一点,他叫破喉咙也没有人能救他!

古代刑法残酷性的代表,就是凌迟。其实这种化整为零的杀人手法很早就有了。比如满脑子都是反人类思想的宋后废帝刘昱,没事儿就对人进行暴力拆解(脔割)。

后来,随着众多暴徒的不断研发,这款操蛋的刑罚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具备让人吓尿的威慑力。到了宋朝,凌迟被列入当时的刑法。成为了制裁重量级反动分子的法定刑。

从此以后,很多跟皇帝公然撕逼的人,都享受到了这种专治各种不服的精致死刑。比如——死活不肯跪舔朱棣的方孝孺。阻碍国家建设的不法太监刘瑾。农民武装势力高级头目石达开。今天要讲的就是石达开的故事!

凌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3357刀的豪华加长版。2896刀的标准配置版。1585刀的精简袖珍版。而且,为了能够让受刑人感受到最高规格的痛苦。凌迟必须达到“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的半死不活效果。如果犯人提前挂掉,施刑人也会因为手法粗糙、业务不精而受到惩罚。

俗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如此才能真正体现起义者大无畏精神,选择奋起反抗,为自由而战,而不是庸庸碌碌苟活,这点值得尊敬。石达开与两位部下一同行刑时,两位部下忍不住痛叫出声,石达开劝阻,“何不忍此须臾时间?”致死默不作声。这是何等英雄气魄!再怎么折磨最终都会死,个把小时而已,其实割到最后,也没什么感觉了。 当时围观的百姓,无不动容,称为“奇男子”!


历史课代表张大同


凌迟自然是极为残忍的。

凌迟也叫千刀万剐,简单来说,就是用刀片把犯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来,中间要保持犯人头脑的清醒,这是凌迟最可怕的原因。把凌迟处死演绎的淋漓尽致的是明朝太监刘瑾,一共被割了3357刀。

凌迟是门技术活,会的人不多,对行刑者的要求极高。据一些资料记载,凌迟处死一般会切八刀,先切颜面,次切手足,其次胸腹,最后枭首。而不同的行刑刽子手,也有着不同的行刑习惯和行刑手法。


例如,有的刽子手喜欢从左右脸皮开刀,也有的喜欢从左右胸膛动手;有的喜欢用利刃,也有的喜欢用钝刀……还有一种刽子手,在行刑前会先用细眼的渔网罩住犯人的身体,然后用力收紧渔网,使得犯人全身的肌肉突出在网眼之外,然后再慢慢用刀割,每刀所割下的肉只有指甲大小的一片,每十刀一歇一喝。

凌迟短则数个时辰,长则有数日之久,在行刑期间,犯人可谓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受刑者会感到极端的恐惧与痛苦。

历史上凌迟不会乱用,因为会凌迟的刽子手数量有限,一般只有犯了谋反、造反、子杀父、妻杀夫、奴仆杀主人等罪行,才会被判以凌迟处死。


历史上被处以凌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惨叫,有的怒骂,有的哀嚎,总之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太平天国中翼王石达开被清军抓捕之后,也被处以凌迟之刑。

相传,翼王石达开身受凌迟时,从头到尾一声不吭,不喊疼、不高呼,从头到尾毫无畏惧之意。但凌迟毕竟是割肉削骨之疼,石达开一声不吭,可信度又有多高呢?

金兔认为,此事可信度极高。

石达开受凌迟且没有喊叫,在很多处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其中可信度比较高的是《蜀海从谈》中的记载:三人自就绑自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豪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蜀海从谈》的作者是周询,周询的父亲叫周之翰,周之翰时任成都保甲提调(提调,明清官职名),同时也是石达开被凌迟时的目击者之一。周询通过父亲周之翰得知此事,因此还是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凌迟最可怕的是第一刀。

例如,和石达开一同受刑的曾仕和,他刚被割一刀就疼得狂呼惨叫,石达开听到后怒斥曾仕和,“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

就是说,你怎么不能忍受这点时间的疼痛,你想想,如果他们落到我们手里,还不是会受到同样的对待?曾仕和也是硬气,听完后便咬牙闭口,再不出声。


石达开遭遇如此酷刑,却依旧一声不吭,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事实上,人体所感知的疼痛跟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二战时期,有的士兵虽然受了很重的伤,但在战场上,在神经高度紧绷的情况下,大脑会自动忽略掉这种疼痛;等下了战场以及接受治疗时,才是中弹最为疼痛的阶段。

石达开也是类似的情况。

他不可能感受不到疼痛,但他之所以能从头到尾不吭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意志坚定,也可能是后来疼的时间久了,疼痛感就慢慢减弱甚至是消失,因为已经疼麻木了。

总的来说,凌迟可怕;石达开好汉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