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祭祖时 张俊魁

记得小时候看皮影戏《火烧绵山》,说的是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因宫廷内斗受迫害走国的故事。在重耳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臣下介子推在他落魄无耐之时割肉救主,后来重耳百经磨难终成王位,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成就王位后,他不思报恩,却听信谗言,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在绵山,事后,还惺惺作态将介子推母子环抱未烧尽的一块椿木做了一双木屐,每逢重大朝政才穿上它,以示纪念,并美其名曰:“足下”,以表尊重高贵之意,并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二十四节气的清明节,这就是“足下”一词和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清明 ! 天气要清明;社会要清明;政治要清明,这是国之所盼,民之所想。晋文公火烧绵山,环境污染,天气不清明;不思报恩,听信馋言迫害忠良,社会与政治能清明吗?因此所谓清明,实则绝大讽刺 !

然而在民间百姓这里,几千年来却作为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节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赞美清明 ,抒发思古之悠情。尤其唐代杜牧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成为千古清明绝唱。通过祭祖扫墓,可以使人们世世代代不忘初心根本、不忘祖恩、不忘传统,凝心聚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平、繁荣昌盛。

一九七六年的清明节是全国人民最重要的、最难忘的清明节。四月五号那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广大群众自发的兴起了悼念周总理的活动,花圈、挽联、诗词铺天盖地,那年代、那场面、那气势,真是感天地、泣鬼神。人们大多没有料到被压抑后的喷发,尤其是那些“欲哭闻鬼闹,扬眉剑出鞘”文采飞扬、魅力无穷的诗词悼文,更是令人震撼 ! 说实在的,在此之前,特别是文革时期,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回事。前几年国家将清明节确定为法定节假日,人们才越发感觉清明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大意义。

说到我家还是一直坚持清明到祖坟扫墓添土的。父亲和叔叔每到这个节日,很早地就到祖坟前烧纸祭奠。后来长辈过世了,就是我哥哥带着兄弟们去办理,这个传统除了文革时期总是这么坚持的。后来自二零一三年始,每年清明祭祖不论从形式和规模都有了变化和提高,这都源自迁移祖坟开始。

我家是个大家族,祖坟世代相聚,连成一片。由于时代变化,村集体统一规划墓地安葬,将所有散葬不一的坟墓迁到一起,提高土地利用率。说实话,人已入土为安,作为子孙后代,谁也不轻易更不情愿,把沉睡多年的祖辈从坟里挖出来重新安葬。无奈只好照办。迁坟那天,我们隆重的搞了个仪式,还请了一个装模装样的风水先生,齐刷刷地摆那九口新漆的红棕色的棺材。我们一个爷爷奶奶的哥们弟兄,就有十三个,还有姐妹七八个,更不要说后辈人了。那天,哥哥带着全家老小上百口人跪在坟前,宣读祭文,场面凝重、悲哀肃穆、冷风习习。祖坟新居迁至万福山西角下,迁坟完毕,二零一四年清明节,我们在祖坟前矗立起一座高两米余的丰碑。碑的正面为《萬福碑》,横批:水有源、树有根、吾有祖。上联:萬福山下萬福莊,萬福山莊祖居鄉,萬福莊西萬福地,萬福地靈萬福長。下联:祭祖敬天遵遗訓,人神合一德承全,懐古昭思恩義,世代永續香火傳。丰碑的銘文记述了万福莊张氏家族,自太祖张瑾始已历九世,举家世代辛劳,以勤为本,俭以养德,家族兴旺;家谱有序;家业殷实;家教谨严;家风淳正;家庭和睦。

先考遗训曰:治国安邦竭力尽心;父母堂前尽孝顺心;夫妻之间克己换心;儿女面前诸事细心;兄宽弟忍有容让心;与国人交有同志心;有恩当报天理良心;先进之道总要留心。

清明节那天,我们还搞了一个揭碑仪式,宣读碑文,儿孙依次上香跪拜,虔诚祭祖,之后,全家团聚一堂,共叙祖恩,自此年年如是,直至去年。

时间如梭,转眼今年清明节将至,又到清明祭祖时,全家人心里都在嘀咕,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咱家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几个人的意见是:今年祭祖,情况特殊。疫情突发,防控为主。心到神知,动静适度。分别施策,切莫反复。

张俊魁二零二零年三月二十一日农历二月二十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