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撒哈拉不属于独立国家?西撒哈拉在联合国有席位吗?

除了房价全都暴跌


说到西撒哈拉,就要提到它的“开国总统”赛义德。

在56个年轻的非洲国家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可谓最特殊、最尴尬的一个:建国已33年,但4/5领土在人家手里,整个政府待在外国;虽然非盟认可它,83个国家承认过它,可坚持到底的却只有区区47个。没辙,谁让它命不好呢?摊上个缠杂不清的前殖民宗主国西班牙,胡乱折腾了几百年不说,临走还没做好交接,弄得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都声称自个儿是这块不毛之地的主子,后两国撤了,摩洛哥可是打算一直待下去,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俩政府,这摩洛哥跟“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一杠上,别说不相干的国家惹不起躲得起,就算邻国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法取舍不是?

艾尔-瓦利.穆斯塔法.赛义德 (El-Ouali Mustapha Sayed)原本在摩洛哥法律界有大好前途,但他谋求西撒哈拉独立。西撒哈拉1886年被西班牙占领成为殖民地,1958年改制为西属西非的撒哈拉省,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绝大多数是不毛之地的沙漠,。1973年5月10日,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赛义德整合各反殖民组织,成立了“西撒哈拉人民阵线”(Polisario Front),自任秘书长,打响了西撒哈拉独立战争。

西撒人阵暨“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当时西班牙处于佛朗哥统治晚期,国力衰弱,急于从非洲脱身,而西撒哈拉周围的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也跃跃欲试要染指这里,其中最积极的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不同的是后者谋求扶植西撒人阵,建立一个亲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西撒哈拉国家,后者希望直接吞并。

1975年11月,摩洛哥发动所谓“绿色进军”,动员35万摩洛哥人“和平”进入西撒哈拉,同时西撒人阵的游击战也达到高潮,14日西班牙和毛、摩、阿三国签署《马德里协议》,承诺不啻于1976年2月26日撤离西撒哈拉。第二年西班牙按时撤军,摩洛哥和毛塔随即私相授受,瓜分了西撒哈拉(摩洛哥占北部17万平方公里,毛塔占南部9万)。

这幅西班牙人绘制的对比图非常有意思:图一是西班牙撤军时的西撒形势,红色为摩洛哥,绿色为毛塔;图二是毛塔放弃西撒领土要求当天的形势,红色为摩洛哥,绿色为西撒人阵;图三为摩洛哥军队南下时的态势,西撒人阵只剩下小块地盘;图四为摩洛哥主张的态势,即西撒是摩洛哥领土


但《马德里协议》完全把西撒人阵排斥在外,第二年的瓜分协议连阿尔及利亚也被排斥,这引发双方不满,2月27日赛义德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而当时唯一承认这个国家的就是同病相怜的阿尔及利亚。说来可怜,这个“共和国”居然是在阿尔及利亚一个叫廷杜夫的难民营诞生的,因为除了赛义德,其它“文武百官”竟没一个敢待在战火纷飞的自家国土上,把“首都”设在自己老家比尔莱赫卢(一个才100多户的沙漠小村)并定居下来的赛义德也因此被支持者尊称为“我们的男人”。

1976年6月9日,赛义德在战斗中头部中弹而死,终年28岁,只当了不到4个月总统。1979年,毛里塔尼亚因为国力不济退出西撒哈拉,放弃领土要求,但摩洛哥随即继续南下,占领了大部分原属毛塔的西撒领土。

1984年非洲联盟接纳“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引发摩洛哥退出非盟。1987年,占领西撒大部分领土的摩洛哥修建长达2700多公里的隔离墙,把西撒控制区隔离起来。

这是如今的态势图,红色为摩洛哥控制区,绿色为西撒人阵控制区,紫色为缓冲区,三角为联合国军驻地,双紫色线为摩洛哥建立的隔离墙,绿色圆圈为阿尔及利亚境内亲西撒人阵的难民营,“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外交使节都在那些难民营里


在联合国和非盟调停下,1991年和1997年摩洛哥和西撒人阵两次达成协议,规定第二年举行独立公投,但最终都因为摩洛哥的反悔而泡汤。

目前摩洛哥控制西撒约2/3领土和大多数人口,“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控制约1/3领土,但多数是边界附近的不毛之地,不过“临时首都”比尔萊赫卢一直在后者控制区内。双方一直断续进行非正式会谈,但始终达不成妥协。

正因如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是非盟成员国,得到47个国家外交承认(最多时83个,后来一部分因怕得罪摩洛哥而反悔),但一直不是联合国成员国,不过说它“不属于独立国家”也不确切——毕竟它和“索马里兰共和国”这类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承认的“独立国家”是不同的,加入了一些国际组织,得到那么多国家的正式承认。

回到赛义德身上:在当年赛义德战死的地方,同伴们树立了一块石碑,不过这个地点位于摩洛哥控制区。耐人寻味的是,他的死敌——摩洛哥巡逻队经常经过这块石碑,但一直没损毁它,因为在同文同种的摩洛哥贝督因士兵们看来,虽是敌人,但勇敢的男人总是值得尊敬的。

赛义德的纪念碑受到摩洛哥士兵的保护和尊崇


陶短房


1976年1月27日,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迄今得到47个国家的承认,它不是联合国成员,也没有观察员席位。1984年,非洲联盟接纳该国为非盟成员国,摩洛哥愤而退出该组织。

西撒哈拉(自称“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北部,北接摩洛哥,东北一隅触阿尔及利亚,整个东部、南部与毛里塔尼亚相交,海岸线900多公里,面积26.6万平方公里。

截止2014年,西撒人口40万,均为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后者是公元初年后从北方前来,为最早居民,阿拉伯人于7世纪后进入。当地人讲一种名叫哈萨尼亚语的阿拉伯语方言,用阿拉伯文书写,西班牙语在城市和上层通用,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撒哈拉”一词出自阿拉伯语,现意为“大荒漠”。西撒哈拉殖民时代称“西(西班牙)属撒哈拉”,当今特指方向的“西部”。

公元11—12世纪,阿尔莫拉维德王朝征服马格里布,于12世纪末建成从的黎波里到毛塔的帝国,13世纪帝国分裂,它是西撒殖民化前唯一统治该地的中央政权,使得柏柏尔人更深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语言文化深入各地。

西班牙1884年底起殖民西撒,在与法国划定其边界后,只占据包括阿尤恩的3个沿海城镇,直到1958年才占领全境,西撒成为它的海外省,并派驻总督,成立由部族首领组成的地方议会,创建公司捕捞、找矿、开采磷酸盐。

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是对西撒声索主权的两个国家

摩洛哥1956年独立后提出对西撒主权要求,毛塔随即声明对西撒也有合法权利。1973年,争取西撒独立的当地民族解放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西撒人阵)成立,得到阿尔及利亚的大力支持。西撒人阵与两个摩毛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

1975年11月,摩、毛塔两国军队从北、南进入西撒,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更是动员35万百姓向西撒绿色进军(定居)。

1976年1月,西班牙势力完全撤出,摩洛哥与毛塔分治西撒,前者占据北部17万平方公里,后者占领南部,西撒人阵寸土未得,它于当年1月27日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并向摩、毛塔驻军宣战。1979年,实力不济的毛塔与西撒人阵签署和平协议,放弃领土要求,摩洛哥乘机染指原毛塔占区,西撒人阵背后有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支持,与摩洛哥展开沙漠大战,1978—1983短短五年,双方共付出2万数千人阵亡的代价。摩洛哥在西撒先后建起6道、总长超过2400公里的沙墙,隔离和防御西撒人阵的袭击。


联合国一直积极介入西撒问题的解决

1975年,国际法院在联合国请求下对西撒哈拉地位提供咨询意见,结论1、西撒法律地位问题,应依照联合国宪章和联大第1514号(赋予殖民地民族自决权)、2625号(民族自决权的国际法原则)决议规定解决;2、西撒在西班牙殖民前不是无主土地(游牧民和其部落是土地的所有者);3、各方材料不足以说明西撒和摩洛哥、毛塔之间存在领土主权之法律关系。

1991年联合国特派团维和部队进驻西撒哈拉,沿150公里的沙墙两侧布防,监督核查双方停火。

按照联合国议程,决定西撒地位的全民公投应在1992年初进行,西撒人阵和摩洛哥始终在选民身份上难寻一致。因为摩洛哥控制着西撒3/4以上的土地,苦心经营建立起稳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而西撒人阵仅控制内陆与三个邻国交界的狭长地带,且环境最为恶劣。

1991年西撒人阵提供数据显示,当时驻西撒摩洛哥人约60.5万,包括驻军20万、警察等3万,两次大移民计37.5万,而西撒人不足20万,按照一人一票的公决形式,支持与摩洛哥合并的铁定占大多数。二十多年过去,西撒境内双方的人数比例基本不改,摩洛哥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均是西撒的百倍左右,虽有近50个国家和非洲联盟承认西撒独立,无奈西方国家态度暧昧,西撒维持现状或将延续很长时日。


ruixuezhaofeng



西撒哈拉地区


西撒哈拉一直到二十世纪晚期都是被西班牙所占领。从摩洛哥提出领土要求以后,西撒哈拉从1963年开始一直被列入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之中。这也是联合国这一名单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地区。



历史上的非自治领土和当前非自治领土地图(上,红色:当前非自治领土名单上的地区;蓝色:历史上非自治领土名单上的地区)与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地图与名单(中、下)


1965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西撒哈拉的决议,要求西班牙对该地区进行非殖民化。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新决议,要求西班牙就该地区自治问题进行全民公投。1975年,西班牙将该领土的控制权移交给自1957年久声称拥有该地区的摩洛哥联合政府和毛里塔尼亚两个国家。这导致了这两个国家与撒哈拉民族主义运动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 Front)之间的战争。波利萨里奥阵线应宣布在阿尔及利亚廷杜夫建立了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流亡政府。1979年,毛里塔尼亚撤回了其对西撒哈拉地区领土的声索,最终摩洛哥实现了对该地区包括主要城市和自然资源的大部分领土的事实上的控制。但是联合国认为波利萨里奥阵线是撒哈拉人民的合法代表,并坚持认为撒哈拉人民具有自决权。


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建立的西撒哈拉摩洛哥墙及摩洛哥与波利萨里奥阵线的实际控制区域(以西撒哈拉摩洛哥墙为界)


自1991年联合国提出的停火协议实施以来,包括该地区大部分海岸线在内的三分之二领土控制在为法国和美国所支持的摩洛哥政府手中,而其余领土则有阿尔及利亚支持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所控制。国际上,包括俄罗斯等国在内的国家并没有明确的立场,只是敦促双方采取协商的方式和平解决。而无论是摩洛哥还是波利萨里奥阵线阵线都试图通过争取更多的国际承认来支持他们的主张。目前主要是在非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发展中世界国家争取支持。波利萨里奥阵线现在已经获得了40多个国家对于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承认,并且已经成为非洲联盟的成员国。而摩洛哥则赢得了部分非洲国家和多数穆斯林国家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支持。


世界各国关于西撒哈拉地位的立场

(黑色:西撒哈拉地区;红色:支持摩洛哥的主张的国家(包括支持摩洛哥主权下的自治领土),与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终止正式外交关系或撤回承认的国家;绿色:与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保持正式外交关系或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浅蓝色:承认撒哈拉人民自治,但不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也不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灰色:没有表达过立场或表达过相互矛盾的意见的国家)


而之所以西撒哈拉已经有了自己形式上的政府,即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但是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国际法上的“承认”这一概念。根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实践,承认实质上是既有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存在的认识,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常交往关系。承认不能创造一个国家,也不能产生一个新的国际法主体。承认也会引起法律关系,但这种法律关系也是有限的,只限于一定的范围。新国家取得既存国家的承认是其有效和广泛地进行国际交往和与其他同家建立正常关系的前提,只有在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后,才能产生全面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一个新国家如果想正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不能自顾自的宣布自己成为一个国家了,必须获得足够多的国家与之建立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

支持摩洛哥对西撒哈拉拥有主权和西撒哈拉在摩洛哥主权下自治计划的国家


因此,摩洛哥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都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承认,只有获得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承认,不论是摩洛哥还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对该地区的声索权才会更有合法性。而反之,如果承认他们的声索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不够多,那么他们的声索的合法性将大打折扣。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声称是整个西撒哈拉地区合法政府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并没有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40多个国家承认),而摩洛哥对该地区的声索同样也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国家的承认。所以,无论是摩洛哥对于西撒哈拉部分地区的控制,还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声称是该地区的合法政权,都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合法性,自然西撒哈拉地区也不被认为是独立国家。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上)与摩洛哥(下)国旗


同样,也是基于合法性的问题,所以西撒哈拉至今为止,仍然是在联合国非自治领土的名单上。所谓非自治领土名单是指联合国大会认定的“非自治”并处在非殖民化进程的地区。西撒哈拉作为联合国非自治领土名单上的一员,一方面表明该地区仍然处在非殖民化过程中,未来应该建立独立或者实现自治,但另一方面,这一名单上的地区并不被联合国认为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自然也就不可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了。


主要政府间国际组织对西撒哈拉地区地位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