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前文說到,創造力取決於感受流動的空間,有外在空間,也有內在空間。內在空間和外在空間是有正相關的。

在原生家庭這個原初外在空間,如果感受是被容納的,就有了創造力的基礎,如果是被攻擊的,就容易順從,內化為一個“內在的批評者”,總是去壓制感覺。

作為成年人,如果想讓自己恢復創造力,就需要聆聽自己的感覺,並試著持續的表達和追求它們,讓感覺的流動形成一種持續的存在。

創造與擴容

這裡武老師講的基本觀點是,我們的內在生命力,需要藉助我們所創造的一個外在之物去修煉。

這個外在的被創造之物,它的生死呼應著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生死,它的本質呼應著我們內在生命力的本質。

在不斷創造的過程中,我們自己的容器,或者叫空間,也會不斷的擴大,武老師把這一點稱為“擴容”。當生命力指向成長時,你的一生必然是不斷擴容的過程。

被創造的外在之物,可以是一個很實際、很真實的東西,例如房子、公司,也可以是一件有點抽象的想象之物,例如一部作品,一個理論或者一件美妙的藝術品。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偉大創造之物的人都是少數。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的任何偉大創造物,最後都會毀滅,都會歸於無常。

並且你可能會親眼看見,你所創造的事物將不屬於你,甚至被毀滅。這一切都非常考驗人的心靈。

如果看著充滿著你的心血的外在創造物,在經歷生老病死的無常,並且這一切驚濤駭浪都沒有沖垮你的心靈,相反,你的內在心靈,在這整個過程中變得更為堅韌,更有力量,也更圓滿,那就很值了。

在武老師所瞭解的事物中,最能濃縮地體現這個過程的,是藏傳佛教的“壇城沙畫”是非常震撼的圖景。

簡單介紹一下,壇城沙畫是一種宗教藝術,具體來說是喇嘛們用彩色的沙粒“畫”出奇異瑰麗的佛國世界,這個過程非常辛苦,製作出來的壇城沙畫精彩絕倫,絕對可以當做藝術品來收藏。

但是,這個藝術活動的最後一步,是將這個喇嘛們嘔心瀝血、極盡辛苦才創作出的驚人作品,毫不留情地毀掉,把沙子倒入流水中。這個活動的寓意是,就是無常。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壇城沙畫

在武老師的理解裡,已經知道自己所創作之物會毀滅,歸於無常,但仍然能全情投入,去創造出最高水平的作品來,而這份毀滅還是自己親手去實施,這個過程實在太磨練心性了。

由此他反思,他是1974年出生,到寫作時已經44歲了,除了寫了十幾本書,構建了一個目前還顯得粗糙的思想體系,他在現實中什麼都沒創造。

在去年之前,他的公司一直像一個個體戶一樣,簡單原始;他也沒有好好去構建一個家,這裡不僅指的是結婚成家,也是說他都沒有給自己弄一套非常滿意的房子,在這個房子裡去精心打造他的生活空間。

當然,現在這一切都在改變中。不敢去創造,甚至都不敢生出渴望,關鍵原因是擔心被毀滅,擔心自己的渴望不能實現。

諮詢中他見到太多人說,有一件事他們很想去做,有一個人他們很想愛,但就是沒有去做,沒有去追求。為什麼?

深入探究的時候就會發現,幾乎都是同樣的原因:擔心自己會失敗。為什麼失敗會如此可怕?因為一種很深的、難以言說的羞恥感。

這份羞恥感的源頭,是全能自戀。擁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無意識地活在“我是神”的幻覺中,覺得自己一出手,這個世界就會積極回應自己,滿足自己。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但這種想象中的積極回應沒有發生後,他們就會發現一個事實——自己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人。

不過這時候,他們不是覺得自己是普通人,而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本來以為自己想天神一樣高高在上,但是一旦受挫,就會覺得自己是最卑賤的人。

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他們感覺無比羞恥,特別是,他們竟然幻想過自己是神。

有很多人,一輩子沒幹過什麼特別的事,沒有強烈地追求過喜歡的人,沒有執著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都是為了避免這份羞恥。

如果和一個不怎麼有感覺的人過日子,或者去做一件湊合的事,那麼就算失敗了,也不會這麼羞恥。

最嚴重的是那些這輩子簡直一事無成的人,他們有人也許接受過還算可以的教育,但從來沒有用心地投入到任何一件事上,什麼事都是湊合的。

這都是他們內心的這份全能自戀,以及受挫後導致的羞恥感在作祟。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受全能自戀的驅使去追逐一些偉大甚至幻想級別的目標,而有的人卻受全能自戀的感覺所困,以至於寸步難行呢?

武老師認為這裡面的差別是:前一種人曾經在現實層面幹過一些超出想象的事,這讓他們覺得全能自戀也許是可能的;後一種人從小一覺得自己很厲害就會受挫,結果後來一直都在躲避受挫後的羞恥感。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可以說,曾經的現實成就導致了他們心理容量大小的不同。

那些有現實成就的人,把一些事做成了的人,這個現實成就撐開了他們的內在空間;而那些沒有什麼現實成就的人,內在空間就沒有被撐開。

他們只有在想象的世界裡,才會覺得自己有一個無限大的空間,可一到了現實世界,他們稍一受挫,就會崩塌。

所以這引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如果你想有一個很大的心理空間,那麼你需要通過創造外在現實之物,去拓寬你的空間,也就是“擴容”。

這也引出另一個簡單結論:只有真正達成的成就,才能拓寬你的空間,而想象中的世界大小,不能起到這個作用。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有過多大成就,你的心理空間就會有多大,實際上很多成功人士的心理空間仍然很狹窄,一旦失敗就會容易瓦解。

你的心理空間有多大,這需要現實作為去檢驗,也需要現實成就去擴容。有些人看上去天生氣量就很大,他們彷彿有無限的空間。

而如果你去了解他們的童年,你就會發現他們絕對幹過超出自己年齡的誇張的事情,這些事情在大人看來也許不值一提,但在那個年齡是超誇張的,這些事情在那個時候就擴大了他們的心理容量。

並且,最初這都是養育者所允許的結果。心理擴容的最佳時期,就是孩童時期。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因為年齡越小的時候,達成誇張目標所需要的現實資源越少。如果這個時候,一個人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能量,那會是養育者給孩子的一個巨大的祝福。

放在成年人身上,如果你想擴容,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你真心想創造的事物。同時。這種創造過程是檢驗你心理容量的最佳方式。你越喜愛的事物,就越具備這個功能。

武老師也見過一些企業家,他們的企業做的非常成功,可他們總是鬱鬱寡歡,深談之後才知道,這根本不是他們所熱愛的。

他也見過一些人,他們擁有別人羨慕的家庭,可是他們一樣缺乏感覺,因為這不是他們所鍾情的。

人類真是非常複雜的生靈,雖然有人想從哲學上說自由意志不存在,但武老師認為一個人是否發自內心地去做事、去愛人,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生命題。

如果你沒有遵從你的自由意志,在這個世界上去展開過你的生命,那不管你的生活看起來多麼好,你自己都會知道好像不對,有些關鍵的東西是你所匱乏的。

只有你遵從了你的自由意志,遵從你的心,並將你的心大膽地投射到外部世界,去愛、去恨、去投入、去創造,那麼就算最終一敗塗地,你也會有一種難得的充實感。

最後要提醒你,武老師說的這些話並不是煽動你去做什麼,而是希望你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總結

1.我們的內在生命力,需要藉助我們所創造的外在之物去修煉。如果想有一個很大的心理空間,需要通過創造外在現實之物去拓寬,也就是“擴容”。當生命指向成長時,我們的一生必然是不斷擴容的過程。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2.只有真正達成的成就才能拓展你的空間,想象中的世界大小不能起到這個作用。你的心理空間有多大,需要現實作為去檢驗,也需要現實成就去擴容。

3.太多人不敢去做事,不敢去愛人,不敢去創造,不敢生出渴望,幾乎都是擔心自己會失敗,為了避免受挫後的羞恥感。

4.心裡擴容的最佳時期是孩童時,因為年齡越小,達成誇張成就所需要的現實資源越少。成年人如果想擴容,最好的方式是去創造你真心想創造的事物。

思考

創造與毀滅,生與死,有時候是一瞬間的事情。讓我想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之所以痛苦,可能就是因為看著自己創造的,那麼完美、精緻的人就這樣毀滅,就像自己內在生命力隨之毀滅。

由此帶來的死亡焦慮,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有人才會出問題。當一個人明知道被毀滅,仍然做到傾情付出,全情投入地去做這件事。這種感覺真的讓我很震撼。

不敢去愛人,不敢去創造,為了避免受挫後的羞恥感。那種感覺確實很難受,我體會過。

你向一個人表達喜歡,表達愛慕,結果他沒有給回應,或者是他給的回應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之後自己的感覺,真的是五味雜陳。

這段人生你想怎麼過?來過,活過,深愛過


我看到有人說,成功是成功之母。從小事上培養出“我能行”的感覺,這樣有一股自信,有一股心理能量,當出現受挫之後,就有了更強的抵抗力。

如果一個人整日都陷入失敗,最後成為習慣,終將一事無成,把事情做好做成功,是一次次擴容的過程。每一次成功體驗都為下次做的更好打下基礎,並不斷外化為結果,再反向影響內在生命力,形成良性循環。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