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每次不滿足她需求的時候就又哭又鬧的情況如何避免?

鹹魚C哥


父母管教統一,媽媽覺得這個東西不能碰,爸爸就不能在後面說能碰。爸爸如果覺得媽媽的教育方式不對,要背後提醒媽媽,不能當孩子的面拆媽媽的臺。媽媽發火發脾氣時,爸爸可以把孩子抱走,但不要當孩子的面兇媽媽。

一個說,一個在後面抬。夫妻關係一定要大於親子關係。

千萬不要一方在孩子面前直接說另一方的壞話,反駁他,踐踏他,都不行。這樣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不滿足他需求他就哭,是家長寵溺的結果。如果想避免就要堅持原則。說這個玩具不能買就不能買,任何條件也不能買,但注意方法。

遵循正面管教裡面的,溫和而堅定。

語氣要溫和,態度要堅定。

媽媽說不給的時候,爸爸不能看著孩子哭成那樣心疼而降低底線。爺爺奶奶等一陣親人都不準妥協。

一個人在管教的時候,另一個人,在旁邊就當沒看見,不要勸,不要說話。自己忙自己的事情。

有什麼話可以溝通,不要非常粗暴地說不行。不行要有不行的理由,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這樣孩子長大了,也會是個講理的人,不會胡攪蠻纏。父母任何一個行為在孩子心裡都會種下一顆種子,長大後,為人處事與小時候的潛意識有很大的關係。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說,孩子一定要自己帶,如果非要教給爺爺奶奶帶,但父母一定要在身邊工作,晚上回去要有爺爺奶奶替代不了的遊戲或者互動。


堯媽佑多


你好,好喜歡和壞習慣都是家長努力培養出來的。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你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你會感受嗎?同樣不感受。只是大人善於偽裝罷了。妻子用嘮叨,生氣發洩。男人用不回家,酗酒發洩。那麼孩子呢?他活得很真實,不滿足就和大人鬧。和大人鬧說明孩子有膽。如果唯唯諾諾,不敢發聲,不所有的不滿足都壓抑下來,他長大肯定是個比較自卑的人。這就要看做父母的如何教育了。怎麼教?能滿足就滿足,不能滿足的就給孩子理解。不做負面請假。不要拿走孩子的資格感。譬如:冬天孩子和你要雪糕吃,如果他很想吃,你也能滿足,就給他買。太冷時他吃雪糕肯定不爽,如果你確實不想讓他吃,你要這樣說:天這麼冷,你卻想吃雪糕,肯定想吃得非常很。你也不怕涼,說明你很勇敢。肯定也不怕生病,打針吃藥。佩服!可媽媽怕我的寶貝受罪,但是你要是非吃不可,那咱就買!他也許還是讓買,你就滿足他,吃一個不會有大的問題。即使用問題了,他也多了一次經歷。這樣孩子慢慢會變成一個很理智的孩子。


心理滋養


因為孩子小,有些時候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但是在要一些東西方面,還是應該控制一下,要不然長此以往總會有一天滿足不了他。

一是如果是去超市,去遊樂園之前,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可以買多少錢的東西或是買幾件東西。說好的就這樣定,不再改了。就算孩子撒潑打滾,那也不聽,扭頭就走,讓他知道說好的這樣買就是這樣買,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二是沒說好的情況下,孩子要買什麼東西,那看看能不能買,如果能買,那就買,如果不能買,那就明確告知,讓他知道在什麼地方能買東西,能買什麼東西。

三是給零花錢,也是對沒說好的情況下買東西的一種方式。買就用自己零花錢,花完了就不買,就自己再掙。






家有小鬼娃


4歲寶媽來回答這個問題。葡萄媽也曾遇到小葡萄為達目的而哭鬧的時候,所以還是很有共鳴的。

孩子每次不滿足她就又哭又鬧其實是有原因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我們來挖掘一下哭鬧背後的原因。

1.孩子記得曾經用哭鬧達到過目的

可能曾經發生過一兩次哭鬧後大人滿足了她的要求,她就記住了這招管用。每次都會來這招。

2.用哭鬧來威脅

孩子不只記性很好,還很會察言觀色。抓住了家人愛面子的心理,專門在大庭廣眾大聲哭鬧,大人只好息事寧人,滿足要求。

3.不懂得排解情緒

目的達不到孩子確實會傷心,孩子遇到傷心難過的情緒不知道怎麼排解,只有通過最熟悉的哭來發洩情緒。

4.平時幾乎沒怎麼受挫,得到東西太順利

平時總是有求必應,孩子的需求總是立刻滿足。習慣了被圍繞,一旦不如意,她會覺得天都塌了,哭鬧不知所措完全不理解。

5.哭鬧能得到更多的關注

孩子的需求不一定是物質上的,也可能是精神需求。比如可能孩子只是想要媽媽陪她玩,可是媽媽一直在忙工作,孩子找了媽媽很多次,都沒有得到回應。於是情緒積累下來就會痛哭,媽媽看到孩子哭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來看孩子怎麼了。這時孩子就會覺得好好說話不管用,只有哭才能得到媽媽的關注

,下次她還會用哭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每次事件不同,可能哭鬧原因也不一樣,有時哭鬧會是多種原因混合在一起。怎麼處理孩子不達目的就哭鬧的問題呢?這裡先列出幾個 不適合 的處理方式:

1.咋咋呼呼大驚小怪,語氣責怪,你怎麼又哭了?怎麼回事啊?煩不煩人啊?孩子只會哭的更厲害

2.嚇唬孩子,再哭妖怪把你抓走了,警察來抓你了!請不要再拿警察叔叔來嚇唬孩子了,告訴孩子警察👮是可以幫助我們的人,遇到困難去找他們幫忙。

3.讓不許孩子哭,把眼淚憋回去。孩子情緒需要發洩,在他沒有學會更多的情緒處理方式之前,不讓哭等於關閉了他的情緒發洩通道,憋著只會讓內心更受傷

4.和孩子講道理,喋喋不休。此時講道理是最沒有用的方式。沉浸在情緒裡,什麼道理孩子都不會聽進去

5.

標準不一致。同樣一件事,今天滿足,明天就不滿足。爸爸答應了,媽媽又不同意了。標準不一致會讓孩子對規則產生懷疑,也會造成信任危機

6.忽視。孩子哭就讓他哭,視而不見,眼不見為淨。等他自己哭好了就沒事了。讓孩子一個人待著哭,甚至關進小黑屋裡讓他哭,這個方法雖然可以停止哭泣,但也會在孩子心裡埋下的

害怕的種子。因為害怕一個人待著害怕大家都不理我而不哭,並不是真的解決了問題。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不滿足就哭鬧的問題呢?其實還是要從哭鬧的原因著手,處理方式分為4步走。

1.陪伴。孩子哭時,停下手中的事情,可以蹲下和孩子在同一高度。抱抱他,陪著他,不制止他哭,讓他發洩自己的情緒

2.傾聽。在他耳邊用平和的語調說,孩子,我看出來你很難過,可以對媽媽說說你因為什麼難過呢?可能這個時候他還不想說,繼續哭。那就靜靜地陪伴,安撫,過一會孩子會說的。

3.幫助孩子發洩情緒。孩子願意說給你聽,等於他願意對你敞開心扉。這對於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尤為重要。如果孩子覺得不想和你說,不願和你說,那麼他的心門對你就是緊閉的。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我好難過,我想讓你陪我玩你都不理我/我想再看一集電視你都不同意。是的,媽媽不陪你玩你很難過,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你想再看一集電視媽媽不同意你很難過,媽媽理解你的心情。你很難過所以哭出來了,媽媽有時也會難過,你想知道媽媽是怎麼把難過吹走的嗎?我們一起試一下媽媽的方法好不好?

這時孩子情緒會逐漸穩定下來,可以帶他體驗一些其他發洩情緒的方式。如在海綿墊子上用力蹦跳,玩枕頭大戰,把難過對著窗子喊出來讓難過被風吹走,找一支筆一張紙讓孩子使勁畫線把難過畫在紙上,或者去樓下跑一跑。發洩完情緒,記得告訴孩子,下次再傷心難過的時候除了哭,還可以有很多更好的辦法可以選擇。

4.達成一致,制定規則

先處理完情緒,再來處理事件。每次不滿足就哭鬧通常是因為規則沒有執行或者沒有制定過規則。家長每次都隨心所欲臨時決定滿足還是不滿足孩子,不利於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所以建立規則很重要。規則既不是苛待孩子,也不是家長說了算。建立規則要和孩子達成一致。規則包括了情緒管理時間管理

。上一條我們提到了情緒管理,再來結合一些具體例子說說時間管理吧。

比如孩子看電視之前,家長就要和孩子對看電視時間達成一致。看多久,用二選一的方式,20分鐘還是半小時?讓孩子養成看完自己關電視的習慣。

比如家長忙事情孩子總是來打擾,可以在忙之前和孩子約定好。現在是媽媽工作時間,半小時後媽媽來陪你玩,你是想

先自己看繪本還是找爸爸陪你玩一會積木呢?必要時可以用番茄鍾來定時,番茄鍾一響,家長就兌現承諾來陪孩子。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有時間的概念。

再比如買東西,一次只買一個玩具。玩具和書從哪兒拿的放哪兒去。一次只拿一樣玩具來玩。畫畫手工做好了要收拾桌子。可以家長身體力行來示範或者通過繪本故事中角色的榜樣力量讓孩子理解規則並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寫在最後,孩子哭鬧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發洩和生理需求。家長首先認同孩子的情緒,通過培養孩子規則意識和情緒管理可以減少孩子的哭鬧。

養育孩子是一條漫長的旅程,就好像牽著蝸牛去散步,願我們在育兒道路上成為更好的家長,同時,遇見更好的自己🌹


葡小萄媽媽


在超市或商場裡也時常會見到有為了要某個玩具而哭鬧的孩子,主要原因是家長的行為沒有滿足孩子的心理預期,孩子對父母所做的事沒有心裡準備。

提前和孩子溝通,明確此次購買的商品清單,讓孩子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有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我們家裡的規矩是不管你看上了幾個玩具,但每次只能買一個玩具,有時他會想要買好幾個玩具,當聽到我說只能買一個的時候,他就會在幾個玩具之間做比較最後選擇一個他最喜歡的,不會因為只買一個玩具而哭鬧,因為我們提前已經說好的只買一個。

當孩子聽不進大人的勸說大聲哭鬧時,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故意裝作沒有看到,像什麼也沒有發生的一樣,孩子很會察顏觀色,等他發現沒有觀眾的時候自然就沒那麼激動了,很快就會停止哭泣,然後帶他正常的購物就可以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園靜梅


小孩子的情緒是來的很快的,往往有些時候,大人覺得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小孩子看來,都是值得鬧一鬧哭一哭。孩子哭起來是非常難哄的,往往會讓大人們焦頭爛額。你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去哄又哄不好,甚至有的孩子會出現越哄越哭的情況。

這個情況下,會有很多家長慢慢的屈服孩子的任何要求,這種辦法雖然會讓孩子停止哭鬧,但會縱容孩子的這種用哭鬧來達到目的的行為。

經常有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很喜歡哭,一哭就要哭半天,怎麼哄都不行。經常都是要答應他的要求,或者是用暴力恐嚇才能停止哭泣。

其實孩子喜歡發脾氣,通常都是因為孩子的某些方面某些需求越來越成熟,因為孩子暫時還沒有能力去足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說著說著把自己說急了,可是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不懂,那這樣孩子便會想要發脾氣了。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不太明白孩子想要表達的想法或者是需求,但是孩子哭了,也只能先去哄孩子。

那怎麼樣才能正確的對待要發脾氣的孩子呢?

首先,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表現出比孩子更焦急的樣子,要從容淡定的試著跟寶寶繼續交流,要讓寶寶表達出自己的感情,不能一味的恐嚇、阻止寶寶發洩自己的情緒。要引導寶寶表達情緒,比如問他:寶寶是不是很難過啊?為什麼難過?引導孩子去思考,慢慢的,孩子的情緒也會緩緩平靜,或是減弱暴躁的情緒。

要引導孩子想清楚自己發脾氣的原因,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為什麼會覺得難過,為什麼會哭。其實孩子的情緒很簡單,有時候會因為找不到喜歡的動畫片了,也有的時候是因為小汽車不見了。這個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到他喜歡的動畫或者玩具。如果實在找不到,也要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找不到了,是不是上次玩完玩具沒有及時收好,教育孩子下次一定要把自己的物品收納好。

平日的生活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發脾氣,遇事冷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高的,而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作為家長的你,都是脾氣暴躁一點就炸,還怎麼能要求或者教育孩子遇事冷靜。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能以暴制暴,不能用暴力恐嚇孩子,即使用暴力的方法能夠讓孩子成功的在你面前乖巧乖順,但會極大程度的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被壓迫感,或者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對待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前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珍寶,你的孩子脾氣可能並不會像你一樣溫和,有的時候你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但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籤,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響。


孕期育兒小貼士


小孩子的天性使然,要不然老人咋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呢!

我家就有這樣一個小惡魔👿面對小惡魔的撒潑耍賴、哭天喊地,我大發雷霆過,甚至“大打出手”過,有時我會“心一橫”不理他,有時我也會“心一軟”敗下陣來……然並卵啊,下回該怎樣還怎樣。所以,事實證明,這些招兒都治標不治本。不過在為孃的不懈努力的改進下,小惡魔有向小天使👼演變的趨勢。

①在小惡魔撒潑耍賴的時候,千萬不要問他為什麼、怎麼了、想怎樣,此時保持沉默乃上上策。

②讓孩子說出他的委屈😣發洩情緒,或者你迅速說出他的感受,允許他哭一會兒,等他平靜下來,抱抱他。

③轉移注意力,切記要夠有吸引力,屢試不爽。

④原則性問題絕不妥協,溫和又堅定,你就贏了。

⑤家裡人一定要統一戰線,不可相互拆臺。

都說沒有教不好的熊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為人父母這條路上要學習的太多,讓我們一起加油、共同進步吧!



大1朵小2娃


第一,家長要有原則。

如果孩子哭鬧,家長就答應孩子的要求,那麼孩子就嚐到了甜頭,以後還會以這樣的方式跟家長提要求。

所以家長必須要講原則,如果孩子的要求是過分的,家長不想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就一定要堅持原則,無論孩子哭鬧或者採取怎樣的方式都是不可以的,那麼孩子就知道哭鬧一點用都沒有。

第二,講道理。

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那麼要跟孩子講明道理,說明原因,告訴他們為什麼。

第三,以條件做交換。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提出的要求適當的選擇某些事作為交換條件,例如,孩子想要零花錢,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零花錢可以通過做家務來獲得,刷碗可以獲得兩塊錢零花錢,掃地可以獲得三元錢零花錢,既然想要零花錢就必須參與到做家務當中,這樣就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也能避免他們提出無理要求。但是家長千萬不要粗暴的告訴孩子:你做好某些事,我就可以答應你什麼樣的要求,例如:在孩子不願意吃飯的時候,家長說,你把飯都吃掉,就可以看電視。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小栗子聊吧


小孩在每次不滿足她需求的時候就又哭又鬧的情況如何避免?

小孩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大人不滿足他的時候,他希望通過哭鬧來爭取是正常的現象。

但是,作為大人我們在責怪孩子不講道理的同時,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你是不是用一種很粗暴的態度拒絕孩子的要求的呢?

或者,你以前是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已經使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然後突然來個180度轉變,斷然拒絕孩子的要求。

這都是不合適的做法。

以下幾點建議,你可以試著做做看,應該能夠有所幫助:

1、堅持原則、堅決說“不”

當孩子提出無理的要求時,家長要堅決的跟孩子說“不”,經過幾次之後,孩子會慢慢明白,當父母堅決說“不”的時候,說明他的要求是無理的、過分的,他會自己收斂。

有時,孩子故意提一些無理要求,也可能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家長不必馬上上綱上線,開始拒絕並責罵,這樣反而引起孩子哭鬧。

2、跟孩子講清楚拒絕的理由

家長面對孩子無理要求時,不能簡單地用“不行”等話語直接拒絕,而是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行,孩子如果不聽你講理由,而直接哭鬧,那就先暫時不用理會他,讓他哭鬧結束後,再跟他講。

要用平等的態度跟孩子講道理,不要居高臨下,其實,大多數孩子在聽完你的理由,並覺察到你堅決的態度後,他自己會認識到錯誤,這對孩子今後與人相處也是好處很大的。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時,家長可以用別的事情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孩子都是很純真的,這一招很多時候管用。

當孩子的注意力被你引到別處,問題就自然解決了,這樣既避免了孩子的受挫感,也避免了家長與孩子的正面衝突。

總之,對於孩子無理哭鬧,家長需要用一些“策略”來應付孩子,簡單粗暴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到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影響家庭氣氛。

養育一個孩子,是一個鍛鍊父母的過程,父母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家庭教育一千零一問


現在物質的飛快發展,給孩子帶來了豐富的童年,也給了孩子好的生活條件,家裡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唯恐孩子掉一滴眼淚💧

老一輩對隔一輩的愛是那麼的沒有理由

也正是這樣的愛,把一個白紙的孩子寫的亂七八糟……把孩子往熊孩子道上帶,孩子也變得暴躁易怒任性,總是在沒有滿足他條件後嚎啕大哭,我從來不會因為孩子耍賴式的要挾而屈服,因為我只會告訴他: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在他第一次這樣哭鬧時就應該不滿意,跟他溝通講道理,我們總感覺孩子小,很多時候是我們把孩子看的太小了,其實你跟他講道理他都聽的懂

最好願每個小寶寶都是小天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