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攻打益州时,庞统没死,活到后来和诸葛亮一起支撑蜀国,会怎么样?

帅气的小君菌


好的,假如。

按最好的进程,庞统未死,刘备也无需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无损得益州,甚至还得到马超及其西凉军,后北得汉中。以魏延镇汉中,马超寇陇西,庞统、法正、刘巴摄朝政。关羽守江陵,张飞、诸葛亮守武陵。内修政治,外预强敌,东盟孙权。

后侯音叛乱,魏国内部大乱,关羽北伐,水淹七军,生擒于禁,然而魏国联好孙权,东吴觊觎荆州数十年,必然反复。虽有诸葛亮、张飞镇守,半个荆州仍无法阻挡两国夹攻,此时北有徐晃,东有吕蒙。关羽将不得不转攻为守。

此时,就要看蜀中动作,第一策,可快速出兵援助荆州,三国将在荆州出现焦灼状态,最后可能谁都得不到便宜,大家散伙各回各家,回到初始状态,然而魏国内乱一旦平息,曹丕行九品中正制,人才不断,钱粮、兵源无限,魏国实现大一统只是时间的问题。第二策,北伐,突袭陇西,尽得西凉,若成功,则可俯瞰关中,威逼三辅,然而荆州必然势微,刘备只能以战养战,强攻长安,以缓解荆州压力,成功,则天下三分,蜀、魏强,吴弱,失败,则魏国反扑,仍是魏强,蜀、吴弱。

总之,以益州、半个荆州,这样微弱的力量,去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实在是十分困难,刘备需要多种机遇与大捷,方能实现。

所以就算庞统不死,蜀国所面临的问题还在,庞大的魏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打败的。


泊仃


历史没办法假设的,有一种说法叫蝴蝶效应,记得之前有人能从武大郎卖炊饼一直推算到现在😄😄,历史进程被改变的非常彻底😄,言归正传当时刘备确实非常器重庞统的,都说刘备好哭,实际上有记载的只有庞统和法正死的时候,刘备哭了,连关羽死刘备都没有哭😭,还有一点,诸葛亮前期没那么重要,在荆州也只是辅佐关羽搞内政,诸葛亮搞内政有一套,搞军事还是算了吧,从他把刘表的大儿子弄到江夏,使得刘表最后无法让刘琦接班,错失刘备刘琦集团和平接手荆州的机会,在到主动联合东吴,被孙权狠狠宰了一刀,把本来名正言顺的荆州,变成是借,留下了后来的后遗症,当然有人会说鲁肃来一回,可能就不来了,但我认为孙权要是决心打,肯定会再次派人来的给予的条件至少比主动去的要多的多,如果不想打,诸葛亮也是劝不动的,所以这俩个馊主意之后10多年内基本就没什么动静,一心一意搞内政,对刘备倒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这一点倒是没啥说的,直到刘备去世,重用诸葛亮也是看中他忠心,搞建设有一套,能够推迟蜀汉政权的灭亡,如果庞统活着,有很大的可能性刘备会同时任命俩个平级的辅政大臣,因为他俩都属于是荆州集团的,没有路线之争,即使有争斗也是权利之争,不像李严是属于益州集团的,刘备让李严当副手,也是为了平衡益州集团,你荆州一帮外地人,吃当地的,住当地的,不能所有重要的官位都是你们的吧,那就真成了殖民统治,政权随时面临当地人的挑战,这点刘备是知道的,别给人家益州集团逼急了!逼急了容易出问题,政治想要稳固,本来就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恢复中原的前提是天下有变,很显然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没出现,所以庞统活着于大局也无关紧要,只会给诸葛亮在内部增加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内耗的会更快,即使最好最好的结果就是她俩和平相处,又因为路线相同偷袭曹魏的边陲地带凉州,并且成功了,曹魏认为这块地不重要,没什么用,军事手段夺回来成本划不来,为了一心一意对付孙权,放弃了这块地,那么诸葛亮和庞统一人一个州,这就是最好最好的结果了,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枕籍阿杜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可以说,庞统之死和关羽之死,是影响蜀国国运的两大转折。

如果庞统未死,蜀国可能会形成两个中心。一是诸葛亮、关张为首的荆州,一个就是刘备、庞统为首的成都。

诸葛亮是孙刘联盟的坚决维护者,有他在,至少荆州不会丢,也不会跟东吴刀兵相见。东线稳固,可以伺机北伐,甚至再次联吴北伐。

再看益州,有刘备、庞统,再加上收服的一帮益州臣子,蜀中当可稳固。庞统、法正都是军事谋划的好手,黄权、李严都是内政管理的能人。

如此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蜀国可以兴两支大军伐魏,一路出岐山,一路从荆州北山。如果诸葛亮在荆州,东吴即使不参与联军伐魏,至少不会偷袭荆州。

虽然一个人有时候无法改写历史,但是一个人与很多人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会影响历史的走向。

庞统之死,诸葛亮只得带领张飞西进入川,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虽然他很不放心,但是也不能忤逆主公之意。

结果大家都知道,关羽十几年驻守荆州,孙刘联盟没有维护好,也没有发展壮大。终于,关羽迫不及待孤军北伐,被东吴偷袭荆州,兵败身死。

某种意义上来说,庞统不死,荆州不失。


平凡人读史记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在落凤坡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庞统死于贪功冒进,迫使诸葛亮不得不舍荆州而入川!

庞统攻打雒县前,诸葛亮曾写信给刘备示警:

又观干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切宜谨慎!

庞统却认为诸葛亮怕他攻下西川,抢了功劳,故意写信阻拦!于是极力主张进兵!

玄德见庞统再三催促,乃引军前进!

最后庞统中了张任的埋伏,死在了落凤坡!

庞统之死可以说是蜀汉由盛到衰的分水岭和转折点。当时刘备手下,诸葛亮和关羽坐镇荆州,刘备亲率庞统、法正、黄忠和魏延攻蜀,势如破竹!

如果庞统不死,守川后则可以形成益州荆州双中心,分别由庞统诸葛亮坐镇!

庞统死,荆州失,而夷陵败是一个连锁反应!

庞统死后,刘备进退两难,诸葛亮不得不入川辅助!将守荆州任务交给关羽!而关羽的骄傲使得诸葛亮隆中策略外结孙吴,北拒曹操彻底破坏!

当时,曹操想拉拢孙权共伐刘备,平分荆州之地!孙权犹豫不决,派人去荆州说亲,想要关羽女儿嫁给孙权儿子!关羽去当面拒绝,并让使者回话:

虎女焉嫁犬子!



孙权大怒之下和曹操结盟,派吕蒙陆逊共伐荆州!关云长败走麦城,父子俱被活捉!

倘若庞统不死,则卧龙凤雏必有一人留守荆州,不管吕蒙还是陆逊施何计谋均难得逞!若荆州不失,关公不死,就不会有刘备不顾隆中联吴拒魏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非要攻打孙吴的夷陵之战!

为关羽复仇的夷陵之战可以说是刘备的滑铁卢!这场战役不仅外失张飞黄忠,五虎上将终失其三!自己也是败退白帝城,最后身亡!

所以说庞统的期,是蜀汉由盛向衰的一个转折点!和荆州之失,夷陵之战息息相关,孔明之哭庞统,即为关公哭,也为荆州哭,更魏蜀汉哭也!


沉入河底的歌声


有时候,动嘴的人越多,事情越不好办,典型的例子就是:袁绍,本人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拥有冀州、幽州这样广袤的土地,人口也很繁茂,真的是武将如云,文臣如雨,比较著名的有:沮授、田丰、许攸、郭图、审配,碰到袁绍是一个没有什么主见的人,弄得这几个文臣各自成派系,谁都不服谁,葬送了袁绍的前程和性命。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谋士,一个稳重,另一个果敢,其实这两个之间是有点互相看不起的,尤其是庞统,连刘备这样急需人才的当初只授予:耒阳县令,半年不理政事,被罢官。可以说,庞统有点孤傲。

在对付刘璋的问题上,庞统倾向于快刀斩乱麻,这在军事层面上是可取的,在政治成面上是失分的,弄不好,益州土著会群起而攻之,刘备真的就是丧家之犬了。


这两个人如果同殿为臣,共同参知军事,一定会发生意见相左,很可能会杠起来,这个时候,皮球踢给了刘备,他老人家就会头大如斗,还不如没有谋士呢。因为刘备本人没有曹操那样的决断能力。

其实谋臣之间大部分都会互相拆台,比如曹操的著名谋士郭嘉,就被人在背后告黑状,说他行为不检点,好在曹操唯才是举,而不是一味强调私德。


在英明果断的领导手下,谋臣多几个,可以拾遗补阙,可以采纳奇谋,如果本人不够英明,缺少决断能力,谋臣一多,就会坏事。



诸葛小村姑


两种路线,一是可能会形成内斗,二是可能蜀国会比历史上强大!


历史文武君


历史上庞统的谋划才能还行 军事能力平平 法正军事能力远超于他 正是法正助刘备夺取汉中才使蜀汉有了四十多年的寿命


zdwhly


庞统不死,诸葛亮在荆州,关羽就算败也不会死。

关羽不死,张飞怎么会死。

关羽张飞不死,刘备恐怕也不会发动夷陵之战把蜀国弄个元气大伤。

刘关张铁三角如果在,那么蜀国也不会落得个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


叶飘刀


会使蜀国不至于这么灭亡,


西瓜lovely焱仔


一山难容二虎,庞统和诸葛亮内耗会消耗蜀国的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