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導讀:湖北首富閻志“保衛”湖北,捐建10家應急醫院,打開7500條生命通道。

武漢疫情爆發後,各界大佬紛紛捐款捐物,湖北籍企業家雷軍個人出資以小米集團名義捐贈 1070 萬元,周鴻禕個人捐款330萬,有人就問:那湖北首富呢?

湖北首富閆志是土生土長的“湖北佬”,行事低調,不喜張揚,默默做事,他在武漢他創立的卓爾系,就相當於阿里系之餘杭州。他建商鋪、做物流、戰電商、造飛機,無所不能,公司單是每年收取的租金,就超過了200億,可謂真正的悶聲發大財,馬雲、雷軍可都是他的座上賓。

低調蟬聯4年首富之後,在湖北落難之際,湖北閻志堅定的託舉起了家鄉的一座座“生命之舟”。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1月26號下午,第一架抵達。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不論價格、不論數量、不設上限

2020年武漢疫情爆發,閻志於武漢封城後第一時間,立馬捐了1000萬。

聽說醫院缺物資,便立刻召開高管緊急電話會議,會上他鄭重地說:“作為企業,現在就是我們為國分憂、為社會分憂、為民分憂的時候!”

隨後立即成立了“抗疫捐贈小組”,利用卓爾的全球供應鏈搞醫療物資,“不論價格、不論數量、不設上限,有多少要多少,儘快運往武漢”。

他對同事說的最多的話是,“快、買、要、速找,抓緊!”

剛開始閻志捐款1000萬的時候,有人評論作為湖北首富,1000萬似乎少了點。

可這只是一個開始。

閻志從未停下來,直接甩手捐建了9家臨時應急醫院,這些醫院累計增加了7500人的收治能力,相當於7500條生命通道,這才是湖北和武漢最需要的啊!

醫院的背後還有物資的保障,從大年三十開始,閻志就調動了卓爾集團旗下所有資源,發起全球採購,為了把物資快速運輸回國,還包了4架運輸專機。

“只要能買到物資,不計價格、無視運費”!

8個國家,14架飛機,7架專機,超600萬件醫用防護物資,包括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呼吸機和製氧機,覆蓋了湖北全部市州……

卓爾用一個月搞定了這場跨國交易,效率之高令人讚歎。

這背後秘訣是什麼呢?加班加點,快一點再快一點!

這就是閻志的豪氣。

他每天都在網上通報這9家醫院(第10家還未建成)的運營情況,數據詳細。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不管是卓爾應急醫院,還是卓爾方艙醫院,都是免費收治病人,閻志除了要保障這些醫院運營所需的各類醫療物資,還要資助患者,連缺醫護人員,都要幫忙找,更是成立了“醫護人員關愛基金”,把真金白銀,直接發放給一線醫護人員。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閻志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呢:他先後投資收購了一家紡織廠,緊接著又新建了兩家紡織廠,準備用了兩年時間構建卓爾棉紡產業,一度被譽為湖北“棉紡大王”。

然而,真正讓閻志邁向富豪榜的抉擇,則是2004年決定進入地產業。

彼時,閻志對卓爾公司雜亂無章的辦公環境非常不滿,決定自建辦公大樓。

對地產行業一番研究下來,閻志發現,99%的地產企業都在做住宅,卻沒有一家企業專注於企業需求、商戶需求。

於是,2005年夏天,佔地700畝的武漢首個總部基地“第一企業社區”在黃陂盤龍城開工。

隨後的幾年,100多家知名企業的全國或區域總部相繼入駐,第一企業社區形成了家電、機械、文化、科技產業的集群,閻志的產業地產理念大獲成功。

國內業界為此評價說:從未涉足過地產的閻志,在江城武漢創造了一個總部經濟神話。

2008年,卓爾控股正式進軍漢口北——當時連武漢地圖都找不到的地方。

傾其所有投入身家,漢口北基地三大市場開盤招商,僅半個月,2000多個商鋪全部售出,設想中的“產業集群”正初步形成。

2011年3月,閻志帶領卓爾發展開發的建築面積180萬方,總投資100億的“武漢客廳”奠基,再次轟動各界。

2011年7月13日,卓爾發展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交易,總股本為35億股,市值達108.15億港元,閻志以總身家91.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6億)成為IPO新貴。

經歷了太多的困苦和非議與無形的壓力,苦盡甘來。

九年來,“卓爾系”在資本市場浮出水面。

閻志及其“卓爾系”海外擁有三家上市平臺:香港上市的卓爾智聯和中國通商集團、美國紐交所上市的蘭亭集勢;A股兩家上市公司平臺:華中數控、漢商集團。

再後來,商業地產滿足不了閻志的野望,2015年,A股史無前例的創業板行情,彷彿給了閻志啟迪。

他開啟動卓爾互聯網升級,並提出“批發市場+互聯網”和“卓爾雲市場”,2016年開始,卓爾智聯開始了暴風驟雨般的海外收購。

2016年,44歲的閻志,以305億元的資產,成功晉級湖北首富。

卓爾智聯頂著“中國B2B領域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的光環也一路走到了它的高光時刻——股價最高11.72港元,總市值1302億港元,這一天是2018年4月3日。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閻志說:“做企業,關鍵在於有夢想、有激情、敢創新。”這麼多年的創業在對員工管理上他也有自己一套的薪酬體系。

卓爾傳播公司在推進增量績效管理上有什麼樣的獨特方法?

讓一家公司實現員工人數降低50%,人均勞力增長80%,而銷售收入增長20%。

方法其實很簡單,最核心的就是“減人、增效、加薪”。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企業一定要牢記這六個字。

一、由工資倒推任務

很多公司一直是給下屬安排任務,這就等於“逼著”下屬去做。

華為的做法恰好相反。只有一個規定:首先給他一個工資包,他想拿多少工資,按比例倒推出他的任務。例如:給他500萬的工資包,他拿的工資是30萬,那麼他必然為這30萬去想辦法完成績效。

公司最核心的管理問題是,一定要把企業的組織績效和部門費用、員工收入相關聯。只有這樣,最重要的是將核心員工的收入提高,而給核心員工加工資,可以倒逼他的能力成長。

公司要考慮員工怎麼活下去,要考慮員工的生活質量不降低。員工有錢卻沒時間花,這是企業最幸福的事情。而企業最痛苦的是什麼呢?低工資的人很多,但每個人都沒事幹,一群員工一天到晚有時間卻沒錢。

疫情之下,一聲不吭的湖北首富做了什麼?看了感慨道:佩服!

所以在卓爾,強制規定必須給核心員工加工資,從而倒推他要完成多少收入。

每年完成任務,給前20名的員工加20%工資,中間20%的員工加10%的工資。

每超額完成了10%,再增加10%比例的員工。

此外,即使部門做得再差,也要漲工資,不過可以減人。

很多企業經常犯一個錯誤:部門績效越差,就越不給員工漲工資。如果工資不漲,優秀員工肯定要走,剩下的都是比較差的。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不能像華為一樣每個員工工資都很高,但你可以讓核心員工工資高。在這種情況下,核心產出職位的薪酬要增加成為必然。

總之,要留住核心員工,給少數優秀的員工漲工資,來倒推你的任務,這就是增量績效管理

華為對中小企業的啟發:

什麼樣的薪酬方式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不增加企業的成本?

1. 給員工增加加薪的渠道,讓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高薪

2. 將員工的薪酬與價值結合起來,員工獲得高薪資,企業獲得高績效,實現員工和企業的互利共贏

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的統一!!

別因為工資設計的不合理,而喪失員工心甘情願為你拼命的機會,這是最不划算的投入成本!

★《全優績效》——最適合本土化績效管理的兩大創新模式大揭秘,

私信(書本)獲取★《全優績效》行動版一書

讓員工加薪,不加企業運營成本的管理的方案,讓員工自動自發的拼命工作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