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吹來鼓浪嶼

海風吹來鼓浪嶼

海風吹來鼓浪嶼


廈門·鼓浪嶼

景點評價:我國四大名嶼之首,廈門最美的旅遊景點。

出行:去廈門交通十分方便,鼓浪嶼在廈門鬧市區隔海一公里處,乘輪渡往返,遊覽時間一至二天。

小貼士:鼓浪嶼禁止車輛行駛,除坐島上統一電瓶車外只能步行,會走得腿軟。建議在島上住一宿,可漫步欣賞。

遊覽提示: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

注意事項:外地遊客須憑身份證,提前網上訂購廈門郵輪中心至鼓浪嶼的輪渡船票,且提前按預定時間上船,過時作廢。旅遊淡季可在碼頭現買少量船票,旅遊旺季切記提前多天網上購票。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當兵時部隊駐紮在福建,自然對廈門鼓浪嶼情有獨鍾,這個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小島位列中國“五大最美街區”和“四大名嶼”之首。近些年鼓浪嶼的名氣越來越大,以至於遊客蜂擁而至,把個鼓浪嶼鬧騰的人山人海。

我擁擠在人群裡,心裡納悶:人們到這裡是湊熱鬧?還是享受什麼?人們腰包鼓了,享受美景還是享受美食?到鼓浪嶼是“到此一遊”,還是追趕潮流?倪萍說得好:“肚子就那麼重要?腦子呢?我們為什麼不先讓腦子吃飽呢?有多少人敢說自己在精神上是富足的?”

這一連串的問號映照了鼓浪嶼上擁擠的商鋪和滿街吃食的人群。

海風吹來鼓浪嶼


鼓浪嶼有著閩南最好吃的美食,但絕對不僅僅只有口福。

說一個故事:甲午戰爭之後,清朝皇帝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臺灣富豪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憤而離臺舉家遷到廈門,在鼓浪嶼建造了自己的莊園,取名“菽莊花園”。1955年林家後人把花園捐獻給國家,成了今天鼓浪嶼最有名的海濱景區。

我在“菽莊花園”的石欄上小坐,心想:愛國與賣國真是不分皇帝老子與平民百姓,也不是口頭吆喝一聲那麼簡單。大敵當前,不當漢奸是中國人那種久存的意志和根深蒂固的家國觀念,還有可以把錢財和生死置之度外的堅定豪情。

海風吹來鼓浪嶼


鼓浪嶼最顯眼的位置是日光巖,傳說鄭成功就是在日光巖上揮旗指揮南明水軍進行操練,並從這裡出兵打敗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整個寶島臺灣。如今在鼓浪嶼的東南端建有鄭成功的大理石雕像,昂首站立的鄭成功高15.7米,重1617噸,手握寶劍,朝著臺灣方向,尤顯一種勢不可擋的豪氣。

是啊,小小鼓浪嶼演繹了多少民族氣節和歷史滄桑。

海風吹來鼓浪嶼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廈門作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通商口岸而繁華起來,外國殖民主義者紛紛來鼓浪嶼定居或暫居,鼓浪嶼成了他們擇地發展的首選地點。先後有英國、美國、西班牙、日本等十多個國家建有領事館。爾後中國的第一批學校、醫院、教堂、聖教書局等先後建成與開放。大量早期出國謀生的華僑在事業有成之後也紛紛回到閩南祖籍,選中了鼓浪嶼為最佳的落腳點,興建了很多公館和別墅。有很多建築設計精美、投資巨大,上等的建築材料和閩南風格建築技術巧奪天工、華麗氣派,成為中國建築史上留存至今的奇葩。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喜歡在鼓浪嶼偏僻無人的小巷裡獨自徘徊,不同風格的圍牆,繁花映襯的綠蔭,每一座小樓都是凝固的音樂,不時有鋼琴曲從打開的窗扇裡流出,似乎一波波海浪捲起腳下的流淌,整個島子就沉醉在音符的馨香裡。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南宋時稱“五龍嶼”。明朝時發現島上西南海灘有一巨石中有洞穴,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當地人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有一種和諧的古典美,它的內涵表現在每一個街角、每一處花園和每一塊灘石,使這個小島凸顯高貴和詩意。鼓浪嶼也稱“海上花園”和“鋼琴之鄉”,從島上走出的名人有林語堂、胡友義、林巧稚、盧嘉錫、殷承宗、許斐平、舒婷……“天風海濤”是宋代理學宗師朱熹對鼓浪嶼的高度讚美,它的恬靜和幽雅,記錄著歲月的滄桑變遷,訴說著過往的歷史風華。

海風吹來鼓浪嶼


鼓浪嶼有300多棟建築被列為房屋藝術建築的經典,天主堂、八角樓、怡園、三一堂、西林別墅、亦足山莊,等等、等等。在中國能與之媲美的,我個人認為只有我們青島的“小魚山”和“八大關”,一樣的紅瓦綠樹,一樣的碧海藍天,一樣的萬國建築經典,一樣的音樂詩意風情。

海風吹來鼓浪嶼


站在鼓浪嶼的海邊,看藍天無限,看大海無垠,腳下的浪花從遙遠的太平洋奔湧而來,突然冒出一個很偉大的想法:我竟站立成了一個座標抑或一座燈塔。在這浮躁的社會里,我們無論做什麼,只要能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從中近距離地感受自己,便是體驗到了生命行走的力量。有時大家會聊起這個話題:“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會說,那是因為你做的事情不夠多,見得世界不夠大,所以迷茫,所以彷徨。

海風吹來鼓浪嶼


但大多數人還是有著看熱鬧的心情,鼓浪嶼上的商鋪和門店填充著旅遊者大開的胃口,最多日上島人數竟達12萬人,大有踏平東海千層波浪之勢。無奈之下,廈門市政府絞盡腦汁開始限制上島人數,把廈門島至鼓浪嶼的輪渡分為好幾個碼頭,外地遊客只能從遙遠的東渡碼頭登船,費用漲到了原先輪渡的好幾倍,上島人數有效控制了,收入更是翻番了。

相比於青島冷清的“八大關”(政府不允許在景區內開設商店和售賣點),我以一個北方人的嫉妒和羨慕悄悄地說:“廈門人真聰明”。

海風吹來鼓浪嶼


廈門位於北迴歸線附近,與金門近在咫尺。整個廈門島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海濱浴場的暢遊期可達半年之久。島上繁花似錦、林木蔥鬱,很難想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是解放臺灣的“福建前線”,尤其是1958年的炮擊金門,國共雙方都隱秘在那每天突如而來的隆隆炮聲之中,湧現出了“麥賢德”等一大批英勇的戰士。1979年以葉劍英為代表的全國人大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兩岸的對峙才戛然而止。現在廈門有著最著名的“廈金航線”,有著直通臺北、高雄的航班,更有無數的臺灣商人在廈門投資、辦廠、落戶,廈門已經成為大陸對臺灣最敞亮的一扇門窗。

舒婷有詩:“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饒,是因為它經過了最後的料峭”。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五日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們青島九中的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在廈門東渡遊輪碼頭,準備乘坐輪渡到鼓浪嶼。

海風吹來鼓浪嶼


鼓浪嶼曲徑通幽,花一般的天堂,天堂般的人間,同學們遊興正濃。

海風吹來鼓浪嶼


同學們在廈門,欣賞美麗的南方都市,瞭解豐厚的歷史淵源,大家立志走到老,學到老。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也忘掉了自己63歲的年齡,挺著老腰登上日光巖,直接成了36歲,啊啊,真年輕!

海風吹來鼓浪嶼


鼓浪嶼真是鮮花盛開,綠樹成蔭,百般嫵媚,音樂成詩。

海風吹來鼓浪嶼


美女同學擺個POS,多少青春,多少畫意!

海風吹來鼓浪嶼


從鼓浪嶼上看廈門,一個騰飛的現代化城市,高樓櫛比鱗次,可惜了那些騎樓和老建築。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在菽莊花園,抬頭海闊天空,低頭碧波萬頃。

海風吹來鼓浪嶼


尋找一個幽靜處,靜靜傾聽鋼琴的流瀉,鼓浪嶼的真諦在於心靜,心靜才有海闊天空。

海風吹來鼓浪嶼


同學們在鼓浪嶼留影,你好,海上花園廈門!我們來自青島,一個東方的瑞士!

海風吹來鼓浪嶼


走累了,歇歇腳,鼓浪嶼真能折騰我們這雙老腿!

海風吹來鼓浪嶼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同學們在陳嘉庚紀念館,學習陳嘉庚的勤勞創業,追隨陳嘉庚的愛國情懷。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和我們工兵一團的老戰友周保伸在鼓浪嶼。

海風吹來鼓浪嶼


周保伸遊興正濃,他說,鼓浪嶼太熱鬧,太擁擠,不如青島八大關清淨。

海風吹來鼓浪嶼


廈門戰友設宴招待我和周保伸。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們是工兵一團的兵,我們是青島來廈門的客人,想年輕時的部隊生活,看40年後滄桑的面容,青春不悔,友情長存。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和工兵一團副團長範維學,指導員周建民在廈門。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戰友相見,說不完的軍營故事,道不完的軍旅情長。

海風吹來鼓浪嶼


工兵一團的兩個兵,周保伸、韓維民,我們曾為福建前線磨刀擦槍,我們曾為福建人民創業造福,我們回到廈門故地重遊,感慨萬千。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和廈門、龍巖的戰友合影留念,我們是福建前線的戰士,我們永遠是工兵一團的兵!

海風吹來鼓浪嶼


我和同學張春光在廈門植物園,悠哉,悠哉啊。

海風吹來鼓浪嶼


謝謝大家觀賞!!!

海風吹來鼓浪嶼


韓維民,青島人,1957年出生。知青插過隊,後參軍入伍,先後兩次赴廣西、雲南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榮立戰功。轉業地方工作現已退休。出版詩集,散文集,紀實文學若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