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白居易《二月二》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被称作“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

据民间传说,今日为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意味着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民间亦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蛰龙开始活动,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 传说 ·

关于二月二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一)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二)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

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其次龙抬头也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因此,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了“龙抬头节”。

· 习俗 ·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碾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还

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掌故大词典》。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蚂蚱撑得伸了腿,喜得小孩咧着嘴。”眼瞧着春天越来越近,一切美好都会如期而至,我们一起期待吧❤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原来原因在这里

更多有趣历史小故事和文化常识,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