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

購物噠噠噠


我有個好朋友,博士學歷,在三甲醫院當醫生,家裡給他買了大別墅,又娶了個拿過省選美冠軍的漂亮老婆。


他算是人生贏家了吧,按道理講每天早上醒來,是不是應該跪在大別墅的落地窗前,面向陽光祈禱感恩,感謝上天對他的厚愛。

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這位朋友他老覺得自己很虧很累,被命運捉弄了。他每次跟我見面,都叫苦不迭,核心就是一句話:“男怕入錯行。”
為啥呢?
因為他是腦科醫生。

腦科是個非常吃力不討好的科室。


首先腦科賺不了啥錢,收入遠不如牙科、皮膚科、整形外科等科室。


其次,想跳槽都不好跳。這不像廚師,川菜師傅跳槽到粵菜館,調整適應一下也能湊合。


很多醫院是沒有腦科的。別看私立醫院醫生收入高,但是人家沒有這個科室你也沒法跳槽過去。


第三,腦科這東西吧,壓力也大,他每週都要做壓力山大的開顱手術。做不好是要死人的。不像什麼牙科、皮膚科啥的,最多就是沒醫好難看點。


幹得累,收入還不如別人,心裡想著憋屈。我一聽,覺得真有道理。換做是我,估計也憋屈。

“職業規劃”與“行業根基”


最近我被問得比較多的幾類問題:
一是年後準備跳槽,想要跨行跳,但不知道跳去哪個行業;
二是是今年準備考研,沒想好考啥專業
三是今年想創業,不知道做啥項目。
其實這三類問題,看起來沒啥關係,但其實歸結起來是一類問題,就是行業的選擇問題。
選對了,可能人生就起飛了,像我當年就是從國際貿易跨行到互聯網行業之後,收入和職業生涯才開始起飛的。以前都是我爸給我打錢,後來就是我給我爸打錢了。
選錯了,就非常麻煩。白天上班難受,面對著討厭的工作和同事,完全提不起幹勁兒;晚上回到家,家裡那個敗家婆娘一念叨,想死的心都有了。

很多人問我職業規劃的問題。有些人覺得所謂職業規劃:應該是30歲做到CEO,35歲公司上市。或者三年之內成為行業專家,五年之內開始創業。


我覺得職業規劃沒那麼複雜,就是一句話:你選擇哪個行業長期幹?
行業選對,你能長期堅持幹下去,這就是好的職業規劃。哪怕你在這個行業內跳來跳去,偶爾還創一把業,只要在這一個行業裡面折騰,就沒啥大問題。


但如果是行業選錯,或者沒堅持下去,那就是不好的職業規劃。
對於成年人來講,有一個東西非常可怕,但是90%的人都沒意識到,這個東西叫做“行業根基”。
媒體特別喜歡報道阿里、華為35歲以上的員工被裁員的消息,然後網上一片可憐的聲音。

其實我告訴大家,這些被裁的員工沒有你們想的那麼慘。不會說今天被裁了,明天就只有睡大街了。
能在阿里、華為呆到35歲以上的員工,都是有“行業根基”的。在互聯網、通信行業至少都呆了5年以上。有經驗、有資源、有技術,最多頭髮少點。找工作對他們來講是分分鐘的事兒,可能前腳離職,後腳電話就被獵頭打爆了。雖然被裁之後重新找工作,收入可能會有個下降(畢竟阿里、華為工資實在太高,普通公司根本接不住),但是找個下家還是非常輕鬆的。


真正值得憂慮的,是那些沒有“行業根基”的大齡員工。年輕的時候沒啥規劃,這個行業幹兩年,那個行業幹一年,30多歲了,簡歷拿出來一看,好像啥都能幹,但是啥又不精,不知道怎麼給他歸類。這種是最麻煩的,可能職業競爭力還不如應屆生。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行業的選擇上,一定要慎重。但是一旦選定,不要輕易跨行跳槽,對於30歲以上的人來說,跨行跳槽的成本,不一定比離婚低。我不希望大家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還....算了,不說了,怕嚇著大家。

“好行業”與“壞行業”


行業的選擇和化妝品差不多。特別好的和特別差容易挑出來,中間那些好壞說不清楚。所以我們主要撿特別好的和不好的來說,中間的我們就不說了,大家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做判斷。
“好”行業:
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壟斷行業、專業服務(部分)、新興行業。
夕陽行業:
摩托車、出版業、膠捲、相機、鐘錶、自行車以及其他需求日益減少的行業。


1.好行業


互聯網:我覺得互聯網作為職業選擇來講,其實是很不錯的,首先是收入高。
我有個老同學,畢業後第一年在新浪微博工作,年薪10萬;第二年跳槽到阿里巴巴,p6,年收入40萬(工資+年終獎);第三年升到P7,年收入100萬(工資+年終獎+股票),畢業三年就年薪百萬,當然跟他個人優秀有關係,但是更重要的,還是依靠行業。


你要知道,大部分行業的大部分人月薪都沒過萬,但是你如果去互聯網行業的話,應屆生都有可能破萬。而且行業發展快,機會多,創業也相對容易。前幾年倒騰個app或者公眾號,可能就發財了。

同時呢,互聯網行業進入門檻也不高。哪怕你學歷不高,專業不對口,硬要殺進來,也有很多辦法。當然,雖然整體收入較高,但是行業內薪酬也有差異,一般是越熱的領域薪水越高。比如遊戲、大數據、人工智能相比於其他方向薪水更高。
互聯網行業的缺點有兩個。


一個是太累了,我就是幹互聯網幹出乾眼症的。很多公司都是996,強度不大的也有,薪水低,就看你怎麼選擇。累這一點,真是挺無解的。年輕人可能倒不覺得,但是年紀一大,比如年齡過了35,身體吃不消,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就比較麻煩。
還有一個缺點,做互聯網太依賴城市的選擇。北京的互聯網環境是最好的,其次是深圳和杭州,再往下就是廣州、上海、南京、成都,其他的地方也不能說完全沒機會,但是打工的話,相對來講選擇空間就很窄了。
當然,有些人會說互聯網今年裁員特別厲害。我倒不覺得有多大的影響,現在的裁員,只是擠泡沫,前幾年各大公司擴張太厲害了,所以這回也算是一個結構型的調整。而且,傳統行業裁員也很厲害,前兩天跟一個汽車行業的朋友吃飯,他說他們公司今年裁了一半的人。

金融:我讀研的時候,班上同學都羨慕兩類工作:第一類是麥肯錫波士頓這類頂尖諮詢公司的工作,第二類就是摩根這種大投行的工作。
金融是大類,裡面還有很多細分:銀行、投行、基金、證券、期貨、保險、融資租賃、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等。

金融行業的最大優點,就是做好了賺錢多。從古到今,金融行業都是高收入行業。


缺點是兩個,一個是累(幾乎所有的高薪行業都累,除了壟斷行業),另一個是比較吃學歷。你要是學歷不高,專業不對口,沒考個什麼CPA、CFA之類的證,很難進頭部公司。
如果是去金融小公司打雜,就不一定靠譜。去賣保險、做銷售什麼的倒還好,開單子能力強的話,也比其他行業賺得多。你要是去了什麼P2P、虛擬幣之類的公司,能不能全身而退都不好說。很多小的金融公司,模式其實都是建立在“忽悠”上。


房地產:有的人看到房價不漲了,就斷言房地產行業是夕陽行業了,這就是瞎說。
房地產的“黃金十年”肯定是過了,但是也不至於歇菜,接下里算是“白銀十年”。畢竟中國城鎮化率還沒有70%,未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人來做。


房地產行業的優點就是收入還可以,買自家公司的房子可能還有折扣。缺點一是累,二是受政策影響大。當地政策好的時候,公司收入高,你自己收入也高;當地政策不好,日子就比較慘淡了。


專業服務(部分):提供專業服務的公司和行業有很多,一般門檻比較高的,像律所、諮詢、財會這類,頭部公司待遇不錯。
但你如果是進到一個行業門檻不高的專業服務領域,或者進到這個行業很普通的公司,比如你去做催收,那待遇肯定不咋地。
行業裡面待遇有高有低,儘量去行業前面的公司(雖然是廢話,但是非常實用,而且適用大多數行業)。收入高,跳槽也容易,一般是同行跳,比如你從畢馬威跳到普華永道;或者往甲方跳,比如你在一家律所,甲方是寶馬,寶馬看你靠譜,可能就直接把你挖到寶馬的法務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985、211學校稀奇古怪專業的畢業生,比如山東大學歷史系、電子科大生物系。你真的可以多考慮一下諮詢、財會這類提供專業服務的公司,因為他們對於應屆生不怎麼挑專業。你哪怕是個不搭嘎的專業,也有可能進入他們公司。
壟斷行業:如果你遇到一個相親對象,是什麼國家電網、菸草之類的,我覺得你可以多考慮一下,一般對方家境都比較殷實,至少都是兩套房打底。

當年我爹要是承諾畢業後給我弄到南方電網裡面去,我就不考研了,也懶得做互聯網,懶得創業,安心混吃等死好了。


壟斷行業幾乎都是優點。收入高,工作強度不大,有戶口指標,福利相對較好(但是這幾年不如以前了),唯一的缺點就是沒關係進不去。
新興行業:如果出現一個新行業,裡面肯定有不少機會。創業還是打工,都是這樣。就像在學校考試,語文數學外語,你要是一直成績普通,基本上不可能突然爆發。但如果加門新功課,比如學校開始考射箭,說不定你就有機會當學霸。
至於2020年要出現什麼新行業,我也不知道。還債諮詢可能算,具體怎麼做,大家也都摸著石頭過河。

2.夕陽行業


夕陽行業,就是快要掛掉的行業。裡面的人都拼命想要爬出來,你可千萬不要進去送死喔。
怎麼判斷一個行業是不是夕陽行業,主要是看現在還有沒有人用這個行業的產品和服務。
比如摩托車,就是明顯的夕陽行業。我自己從小出生成長在一個國營摩托車大廠,廠十幾年前就要死不活的了。之前還能做做農村市場,後來廣大農民朋友都開汽車了,就徹底完蛋了。

說到汽車,我這裡再搭著說一句,我覺得現在進入汽車行業也不是一個好時機,因為未來很難再爆發了。連屌絲都有的東西,就沒什麼增長空間了。而且現在車子質量都好,壽命長,我老爹十多年前買的本田思域,開到現在都沒啥大問題,就是車窗偶爾按不下去。
車價也越來越低,利潤空間越來越薄,奧迪Q5最便宜的都跌到30萬了。所以整體的市場規模很難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出版業也差不多,沒人看紙質書了,出版行業的朋友都特別閒,好多下午四點就下班了。你如果下班相親,發現對方在那兒等你很久了,對方很可能就是出版行業的。
還有一些像是膠捲、相機、鐘錶、自行車。除了一小撮吃飽了沒事的發燒友,其他人沒啥需要了,這個行業自然就夕陽了。
這些都是合法的;非法行業也存在這個規律,比如你準備當個犯罪分子,不去搞金融詐騙,不去收保護費,偏偏去當小偷,這就是入錯行了。因為大家現在都是微信支付,身上和家裡都沒啥現金了。

你要判斷一個行業的前景怎麼樣?就看它未來的需求是更多還是更少。要是估計十年以後就沒人用這玩意兒了,該行業你千萬不要進去。

結語

一個行業的前景,除了行業自身的發展之外,還要看你適不適合,擅不擅長。我把行業選擇的要訣,總結成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有擅長的做擅長的,有喜歡的就做喜歡的,啥都沒有就碰上啥做啥。


六耳副業


一、廚師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吃的方面也要求越來越高了,所以如果你想選擇一份了的職業,那麼小編我就推薦廚師這個行業給大家。這份職業,薪水高,而且福利好,是2020年擇業的最好選擇。

二、電商

自從有了網購,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實體店已經退出熱潮了,逛街的人不多了,網購的人一多,電商就好做了。

三、物流

大家最熟悉不過的就是快遞了,所以2020年快遞、物流這個職業,一定是最賺錢的,如果你想往這方面發展,一定有前途。

四、教育

現在的家長最重視的是什麼,孩子的教育,現在上什麼興趣班,培訓班,學生多得教不過來,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教育是非你莫屬的。






漳州老沈


能找著工作就不錯了


手機用戶69241965084


你好,我昨天剛寫了一篇文章,具體三類推薦:

1、房地產。疫情期間居家生活,讓我們對生活質量有了重新認識。對於房屋功能也有了要求,比如要有公用區、獨處區、運動區等,所以疫情過後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會增加。另外,租房居住的白領們,在疫情期間也大為尷尬,感覺被這座城市拋棄了,所以紛紛激起了購房慾望。

2、保險業。大難過後都會激發人們對生命和健康的重視。2013年非典過後,健康險的保費收入大幅增加。這次疫情同樣也會增加人們的風險意識。同時,隨著中國近年的發展,人們收入不斷增加,自然而然對商業保險的關注較多,科學的保險意識陸續建立。加之中國家庭的保險覆蓋率一直偏低,需求量本身就很大。

3、互聯網在線:疫情期間,不斷催化互聯網在線相關行業。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社區零售、在線就醫等等。眾所周知,淘寶的誕生就是在非典時期,被全員隔離的阿里巴巴正式開始轉型做B2C。“危”中有“機”,此次新冠病毒也會大概率推進各種在線業務的出現或發展,有可能成為互聯網時代又一次迭代創新的節點。



娜好吧GO


您的問題特別好。可以拯救一批人!

關於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這個話題,我想從自身談起,給您一些建議與意見:

1.我認為找工作最好找自己喜歡的,也就是說特別感興趣的。這樣才可能更長久。

比如我,十分熱愛我的人力資源,所以,這一做,就是13年多。

2.我覺得找工作還是要結合自身條件的。也就是說本身的資源和能力。

興趣搞定了,那麼,周圍是否有資源來找一份與興趣契合的工作呢?本身的能力是否匹配呢?這都是需要思考和分析的。

比如我,學歷尚可,學校也是211、985,具備13年人力資源工作經驗,總監經驗五年,從事過多個行業,平時也有給公司做診斷和高級人力顧問。

以上看來,搭配我們公司應該是可以匹配的。

3.假如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都很合適,那接下來的就是價值觀問題了。

也就是說,在這份工作中,你最重視的是什麼?可以給自己做一個排序,看是否可以滿足。如果可以,說明你該行動了。

比如我,我現在最在意的,是成就、環境、薪金。而公司都可以滿足到我,我就覺得非常舒服,也願意繼續“拼命”。w

4.其他還有特殊的,可以仔細考慮一下。

最後,綜合以上因素,就知道自己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了。

另外,疫情期間,如果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不必操之過急,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並且寧缺毋濫。

我也在找工作,也面試了幾家,本來有一家都考慮入職了,後來發現還是無法契合本身的要求,只能放棄了。哪怕其他條件都很好。

那麼,在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之前,我們在家做什麼呢?如果有精力想賺錢,可以兼職賺點外快。

我的選擇,就是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在家裡除了陪寶寶們,還要閱讀和學習。學習也是要有針對性的,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做正向投資。

比如我,在學習人力資源一級的課程,原計劃是今年五月份考試。

以上,希望可以給到您一些幫助!



馬迪0808


不要一味為了踩風口而才風口,重要是你喜歡並願意為之堅持,淘寶在sas那年爆發,成就一大批淘寶商家,但在這些成功的淘寶商家後面,是無數不為人知的失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