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讲课,应该少讲还是多讲?学生作业,应该少做还是多做?

一点清风O学生字


老师讲课,不在于少讲还是多讲;学生做题,也不在于是少做还是多做。做任何事都讲求适度、合适,不能单在数量上做要求。

现在的教学,讲求一个“精”字,要求老师要精讲,学生做题要精练。这个“精”,并不是少的意思。

一、对老师而言,“精”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精髓,二是指精彩。


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的时侯,一方面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讲全,重点知识讲透,难点知识讲清,要把一节课的精髓讲出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还要学得轻松、愉悦,把一节课讲的精彩。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让学生多活动、多讲,把课堂交给学生。严格控制老师讲课的时间,要求老师讲课时间在10分钟以内,否则判定老师讲课不合格。

我在听一些老师讲公开课的时侯发现,有些本该老师讲的内容,老师非让学生来讲。而且这种让学生主讲的方式,主要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到了高中和大学,反而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基本上是少讲或不讲。

按说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理、逻辑思维能力远不如高中学生和大学学生,如果课下不做足功夫,是讲不出什么效果的。可能对于主讲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锻炼,对他自己有帮助。而对于听课的学生来说,可能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有一个学生,在我们县重点中学上学,放假时让我给她补数学课。她说她们学校老师都不怎么讲,主要是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讲,她听不懂,也就学不会。虽然书上的定义、性质、定理都记住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做题的时侯就发愁,考试的成绩就较差。

所以老师在讲课时,既不能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也不能蜻蜓点水几句话带过。讲的时间没有长短之分,只有是否适当之分。

二、对学生写作业而言,“精”主要是指作业的内容要精致,数量要适当。

这就要求教师,对每节课所留的作业进行细致挑选。既要让学生把本节所应握的知识点练到,掌握住,又要避免重复,做无用功。


我儿子上小学的时侯,语文老师曾要求把语文课文连抄三遍,数学老师要求把数学试卷上的每道错题抄写50遍。这种机械性的、大量的重复性作业,既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心生厌恶,反而影响学习。

总的来说,做事的度要把握住。做过了,有害无利;做对了,皆大欢喜。


教坛杂谈


以数学为例,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尖子生,要看情况而定。

我觉得这要分具体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

教学内容浅显易懂,老师少说,引导为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探索知识。这样会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对自己学习有信心。这样的内容,老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

教学内容难度大,需要老师详细讲解,就不要考虑太多,细细讲来,学生听懂了,再让学生讲解。学生讲不明白,表明还是理解上出了问题,那么就继续点拨。总而言之,老师讲与不讲,讲多讲少要由学情决定。对学情有精准的把握,课堂上才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至于练习题多做还是少做也要分情况而言。

难度低,学生掌握得好的,少练习。有难度的,要适量。先给一点习题看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之后精讲分析。再给类似题验证。阅读方面,不能盲目做题。要结合着思考和讲解并行。理科要有选择练习。基础计算扎实的前提下,中档题多练习,能提速。难度大的题,要学会取舍。优秀的学生可以做,中等生以下还是量力而行。

总而言之,讲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判断,要不要讲,讲多少。做习题也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权衡多做还是少做





国足VS巴萨


我觉得这要分具体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

教学内容浅显易懂,老师少说,引导为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探索知识。这样会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对自己学习有信心。这样的内容,老师要把舞台让给学生。

教学内容难度大,需要老师详细讲解,就不要考虑太多,细细讲来,学生听懂了,再让学生讲解。学生讲不明白,表明还是理解上出了问题,那么就继续点拨。总而言之,老师讲与不讲,讲多讲少要由学情决定。对学情有精准的把握,课堂上才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至于练习题多做还是少做也要分情况而言。

难度低,学生掌握得好的,少练习。有难度的,要适量。先给一点习题看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之后精讲分析。再给类似题验证。阅读方面,不能盲目做题。要结合着思考和讲解并行。理科要有选择练习。基础计算扎实的前提下,中档题多练习,能提速。难度大的题,要学会取舍。优秀的学生可以做,中等生以下还是量力而行。

总而言之,讲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判断,要不要讲,讲多少。做习题也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权衡多做还是少做


语文青青子衿



郝宥琦


新的课程改革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旧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适应不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领作用。不是多讲或者少讲,而是应该精讲。

第一,教师的功夫应该放在课前的备课。要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为课堂的少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少讲并不等同于不讲。相反,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精讲。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再来看学生作业的问题,至于多做还是少做,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这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的。

第一,教师布置的作业,通常是一天学习内容的总结。在已经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可以对当天的学习任务加以巩固。当然,这是在书面作业适量的前提下来完成。

第二,现在都比较提倡教师布置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他水平的作业来完成,不必强求孩子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

第三,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没有必要追求量的多少,而是要考虑质量与实用。贵在精。

无论教师讲,还是学生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学的过程,而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寻隐3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看看法:

1.作为一名老师,课前都会有个课前备课和今天要讲的知识点是什么?在授课时,可以跟课堂上孩子们的跟进度来完成教学,而不是只在于你讲了多少,你讲的再多,孩子跟不上你的脚步,你的一堂课时间就白费了。

2.很多老师都期望孩子能学到很多知识,我也一样,我作为一名言语康复老师,也很希望我班上的宝贝能说,会听,能理解别人说的句子,但是我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只教不让孩子理解,不让孩子去掌握,这样反而没有效果,反而会遭到家长的质疑。当然,俗话说得好“一口不能吃成大胖子”,要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完成教学,不仅掌握度很好,下一堂课的效率会更高。

3.作业布置的多少。作业太多,孩子不会做也是个负担,如果课堂上,有孩子掌握很好,有的孩子掌握很差,你可以先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完成,然后与家长沟通,拍孩子的作业写的如何,做的进度很快,正确率很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作业,但别忘了给孩子奖励,增加积极性。

如果孩子掌握很差,作业进度拖拉,不知道怎么完成,你可以进行线上课堂辅导,帮助孩子完成。

4.我想说的一句话: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支持,只有教师和家长互相去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会做的更好。


小云vlog


讲课,单单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找到合适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完全听懂。相对来说,孩子的思维,逻辑,想象力,理解能力等都处于开发阶段,需要老师正确有效的引导。

如果老师能够讲细致,生动,那么学生的兴趣也会上来,注意力也相对集中,也乐意主动吸收。不然,枯燥无味的课堂,我想即便是成人也很难或者说不愿意去坐下来认真听。

倘若老师能够把原理性的知识点横向纵向对比讲,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会相对活跃,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然后再举一反三。这样学生也才能更好掌握所学知识,逐步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所以,与其多讲,不如精讲。与其多说,不如抓住重点,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讲课,学生更容易接受。

讲课,重点在课外,备课才是最关键的。照本宣科,滔滔不绝,那是对生命的亵渎,对职业的践踏,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竹林听雨815126


老师讲课以少而精为关键,是有识见的教育者的共识,毕竟最终还是学生要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老师多讲,不知学情,无的放矢,事倍功半,枉费心机。老师多讲,练的都是老师的嘴巴,何况有时候老师光动嘴不动脑,更可怕。

《论语·述而》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论语》中,鲜见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却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就是重在师者少讲,学者多悟勤践行。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提醒自己,管住自己的嘴巴,多让学生在安静的学习领悟中消化知识点,在不断试错的训练中提高技能水平。

也因此,学生作业也要注意少与多的均衡。少量的典型题要不断反复以掌握,多数的训练题目的在于熟练掌握知识运用的技能。单纯说作业的多与少,是没有意义的。

有的学科鼓吹“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属于没头脑的蛮汉思维;有的学科倡导“刷题战术”,纯属致人颟顸的短视行为。

“精讲精练,多少均衡”,才是教学质量提高人生才能的正道。




王道语文


我个人觉得,重点讲一讲,划重点的理由和作用讲一讲,作用的案例讲一讲,不要罗里吧嗦,案例能说的活跃气氛最好,这样学生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开心中学习,也会更喜欢你的课程。作业的话,看这节课讲的内容来定,讲的少,则每一个重点就挑2个经典考题布置,讲的多,就每个重点挑一个即可,这样也容易找出学生们对哪个重点吸收的好,哪个重点需要加强。这样,下一节课就可以针对性地多讲一点待加强的重点内容,给学生巩固。


庆兴有你我很幸福


提这个问题的应该是位新老师吧!本人从教多年,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直观,我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基本上课流程来说明:

1、关于作者

因为苏轼初二的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文,对于他的相关情况比较了解,老师主要引导回顾。(生主师辅)

2、文章写作背景

这个需要老师多讲:陶渊明什么时间什么情况写的,关于《桃花源诗》与本篇的关联性,因为这两个方面都关系到文章主旨的理解。(师主生辅)

3、文章字词句的解决

课外:学生先结合课文注释、手中参考书进行翻译,标注好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课内:老师在检查的情况下,解决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疑问,引导归纳重点字词句。(课外:生主 课内:师主生辅)

4、文章内容的理解

(1)篇章结构、层意(生主师辅)

(2)学生自我阅读中关于本篇课文所产生的问题及基本问题的梳理(生主师辅)

(3)学生未提出的和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师主)

5、知识的巩固

(1)文学常识及重点字词句的识记(学生练习)

(2)课文重点理解问题(学生练习)

综上:

总体来看,还是以学生自我学习练习为主,老师重在引导,也就是老师少讲学生需要多练。

具体来说,老师讲多还是讲少取决于教学内容:基础的知识老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需要拓展的、需归纳的相关知识及课文理解的难点就需要老师多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