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产检化验检查报告

虽然说怀孕生孩子对大多数孕妈妈来说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婴儿出生缺陷等各种问题加起来的概率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整个孕期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对于影响母亲和胎儿的疾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

每次产检,孕妈妈都会拿着一大堆化验和检查报告单给医生看,包括血、尿检测、B超检查、心电图等,报告单上基本都是些医学专业名词或者英文字母缩写,有的检查结果还没有正常范围的提示,虽然医生会根据孕周和检测结果来判断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状况,给出科学的指导,但不少孕妈妈还是对产检结果有不少困惑,针对一些主要的常见问题,安安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解读产检化验检查报告

血常规检查:用于判断是否贫血

血常规检查主要目的是用于判断孕妈妈是否贫血,轻度贫血对孕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但是重度贫血可能会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后果,孕妈妈们要特别注意。

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主要看的是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值。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为4╳109-10╳109,但孕期多数孕妈妈都会出现白细胞的升高,只要没有感染的病史和相应的症状与体征改变,就不用了太过担心。

血红蛋白主要是判断孕妈妈是否贫血,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血小板,如果血小板值低于100╳109,凝血功能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

解读产检化验检查报告

尿常规检查:用于判断肾脏情况

每次产检都需要检查尿常规,通过尿蛋白、隐血、酮体、葡萄糖、细菌、真菌等项目的检测,可判断孕妈妈是否排出蛋白尿,以此来初步预估准妈妈的肾脏情况。尿液中蛋白、糖、酮体及镜检红细胞和白细胞指标均为阴性,为正常。蛋白为阳性的,提示有妊娠高血压、肾脏疾病的可能。红细胞和白细胞为阳性的,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如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需及时治疗。糖或酮体阳性的,提示有妊娠糖尿病的可能,究竟是不是,还要看孕24-28周的糖尿病筛查结果。

超声检查:孕期需做5次

正常情况下孕期需要做5次超声检查,包括6-7周的早孕检查、11-14周的NT检查、20-24周的系统超声检查(大畸形筛查)、32周左右的超声检查、38周左右的超声检查。孕早期超声检查主要是排除宫外孕,确认胚胎数量和是否存活,确认胚胎孕周大小;孕中期和孕后期的超声检查主要是看胎儿的生长趋势以及筛查胎儿生长缺陷。

先来看看关于胎儿的生理指标,主要是双顶径(BPD)、股骨长度(FL)、头围(HC)和腹围(AC)。到足月(孕40周)的时候,胎儿的双顶径达到9.3厘米及以上的话属于正常。一般双顶径与怀孕的月份是基本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怀孕7个月的时候双顶径为7厘米,8个月时为8厘米,8个月之后,平均每周增长0.2厘米也属于正常。

解读产检化验检查报告

股骨长度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一般它的值与胎儿的双顶径相差2-3厘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双顶径是9.3厘米,那么股骨长度应该在7.3厘米左右。一般在孕20周左右,通过测量股骨长来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头围是绕胎儿头部一周的最大长度,孕12周时头围是55毫米左右;孕36周之前每周的增长10-15毫米;孕32周以后每周约长7毫米左右;孕37-41周时头围通常在320-360毫米。腹围是胎儿腹部的周长,孕12周时胎儿的腹围50毫米左右,腹围每周增长10-12毫米;孕36周前胎儿的腹围小于头围,孕36周左右胎儿的头围和腹围基本接近;孕37周以后胎儿的腹围会渐渐大于头围;孕37-41周腹围通常在330-370毫米之间,腹围会比头围大10-15毫米。

另外,超声检查中还要看羊水的情况,羊水的多少是鉴别胎儿是否可以健康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羊水深度(AFV)在3-7厘米之间为正常,超过7厘米为羊水增多,少于3厘米为羊水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