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深度好文)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深度好文)


——尼采

尼采曾經說過:“寂寞是心的一種疾病,單獨是一種治療。"

當我們無法學會與自身獨處,無法自行發掘生命中的精彩與美好,我們便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寂寞的人一開始總是傾向於與他人聯結,但是若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那麼越是在人群中,寂寞便越是強烈。因此要想真正地擺脫內心的寂寞,我們首先必須學會獨處,由內而外地認識自己的興趣之所在,悅納自身的缺點與不足,進而才能走出房間,在太陽底下自由地探索。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深度好文)


什麼是孤獨?

浩蕩江河,一葉逐流之舟;煕攘人間,來往面孔模糊。是冬日裡一顆太陽,瓷白色的明亮,白日裡的圓月;是半生在圍牆上鑿一匝缺憾,半生捧著燈盞守一場圓滿。我們都是這個城市的孤獨症患者,每個人就像是大海里的鯨,發出的頻率是52赫茲,但正常的頻率是15至25赫茲,世上沒有任何鯨魚能聽懂,就像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能聽懂你一樣,那條鯨魚沒有放棄,大海吶喊了二十五年,無人應答,但大海有多浩瀚它比別的鯨魚都清楚。

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兒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與你無關。這就是孤獨。

梭羅縱筆長嘆:“城市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地生活的地方。”城市看似喧囂熱鬧,車水馬龍里卻棲息著孤獨。我們獨行於滾燙的人世間,縱使孤獨不散,亦能獨舞高傲而瀟灑。

曹文軒曾於《青銅葵花》這樣詮釋孤獨:“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隻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隻鳥的孤獨。”孤獨作為一種消極的生活狀態,常常寄託於情感冰涼的個人語境中:日間語笑喧闐,入夜卻孤身仰望煙塵散,眼底無疆的是孤獨;步履匆匆奔波於利益的狂歡,說笑應酬間,一乾而盡的是孤獨;奔赴都市追逐遠方,窗邊一盞明月皎潔,鄉愁繾綣的是孤獨。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深度好文)


與其說我們畏懼孤獨,畏懼燈滅人散,不如說我們恐慌的是孤獨所帶來的個人獨處,從而產生的個體隔離和交際孤島。個體與公眾的不可分離反映的正是人們對群體,對大眾的眷戀與傾向,人們在群體中汲取利益共享和安全獲得,這或許無可厚非,但對群體的路徑依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過度懶惰的世界觀,是個體無法獨處的精神自卑,也是對探求個體可能的退卻與膽怯。那些懦怯者寧可為了內心空白放棄獨處時光,放棄對靈魂的斟酌,而是蹙眉長嘆罪惡皆由孤獨,喧囂萬古青長。他們喃喃溫暖人情,溫度不復,斥責社會冷漠,孤獨不朽,只不過是為遮蔽思想淺灘上突兀醜陋的人格汙跡。

個體的孤獨或許只是徘徊著無奈與寂寞,但當其延綿於一群人,一座城市,這份人們共同吞嚥的孤獨將被演繹成人類的悲涼。城市的孤獨源於那一腔逐漸被剔除血脈的溫情與炙熱,是現代社會趨於物化的文明之殤。淋漓盡致的情感,在都市裡無處安放:網絡虛擬社區瘋狂擴張,情感退化為點擊即可的廉價;交際圈看似無涯,填充於其的卻只是空虛的問候與誇讚。城市孤獨症的肆虐背後是一座失去溫度的囹圄,正如馬爾克斯於《百年孤獨》所慨嘆:“越文明,越孤獨。”現代的發展切割著人們之間的溫度和距離,物質文明鬱鬱蔥蔥,精神原野卻一片千瘡百孔。文明的高度繁榮將世界變小,距離變近,可那些宏大的流量數據背後,是人們彼此遠離的背影寂寥。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深度好文)


既然孤獨是荒野搖曳的陰霾,是頭頂三尺的鞭撻,為何我們仍一言不發,任由自己在烈日下乾癟,溺於孤獨的緘默?尼采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坦言:“寂寞是心的一種疾病,單獨是一種治療。”享受單獨是治癒寂寞唯一的良方,也是佇立於靈魂獨立上對孤獨的蔑視與無畏。當個體真正與自我和解,當我們靜下心傾聽思想的洶湧澎湃,當我們走出山洞,一點一點將自我意識與公眾意識鬆綁,我們所看到的不是孤獨的霾陰晦的海,而是一灣星月,萬里河山,一片靈魂獨舞的旖旎風光。

孤獨並非總纏綿著悲傷與無奈,正如蔣勳之論:“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真正偉大的人格是在一遍又一遍反芻孤獨中品味靈魂的溫度,也正因為這份與孤獨和解的釋然,在孤獨中尋求靈魂綠洲,不顧俗塵浮暖。縱使都市喧囂,抑或萬象寂然,眸中永恆蹁躚著不滅的星火璀璨。

願你我捧一泓靈魂溫度,於無疆孤獨裡擁得一懷和煦春光。晨曦婆娑,水波溫柔。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深度好文)

【更多你喜歡的寫作素材、深度好文都在這裡,喜歡就趕緊收藏起來吧!評論區留下最動人心的文案,收錄後送精美書籍一冊哦!喜歡就點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