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清军入关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是这样的吗?

菩萨我想对你说


任何事儿都是多维度的,光从一个点去看肯定是片面的,那么就清军入关是中华民族的幸运还是悲剧,咱今天就随便聊聊,各位也可以在评论区参与进来。

第一,从汉族的角度上看,清兵的入关肯定是极大悲剧的,因为在清初入关之后,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清军摄政王多尔衮对汉族人民都做了什么,满族作为一个小人口的民族,想要鲸吞下硕大的大明王朝,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他们入关定都北京后,开始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比如显示颁布了剃发令,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便是当时的口号,于是乎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广大汉族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态,随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便发生了。

第二,从领土面积看,满族人做为了中国的领导后,确实为现在的国家版图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广大的东北地区和新疆,蒙古地区及西藏云贵边陲,以前这些地界儿在大明时代都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控制,从这个角度看,清军入关对于版图来讲又是幸运的。

第三,从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看,清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状态,实行海禁,对于百姓来讲常常通过文字狱来打开发民智的出头鸟,这让新思想无法萌芽,所以造成了创新极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清国领导人没有察觉,让中国落后了世界100年。


老猪的碎碎念


真扯蛋。!!!!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屠杀了多少汉人。编修汉人典籍,连岳飞的《满江红》都不放过,修改的面目全非,一部《四库全书》毁书甚于修书,不复原来模样。大兴文字狱,稍有不慎则满门皆灭,连死人和疯子都不放过,人人皆不敢言。

在高压统治下,汉人成了彻彻底底的奴才,日渐麻木起来,中国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倒退了。

替满清张扬,实在是无耻之徒。


风华少年654


清军入关,鼎定中原,这对汉人来说,当然是万分之万的大好事。如果没有清军入关,现在的中国究竟是怎么样的,还真的不好说!

先从人口说起吧。

据不准确估计,明朝中期时人口突破一亿,可能接近于1.2亿的样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是创造了记录。

当然,还有人说最高峰时接近两个亿,这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疆域、供给能力来说,突破一个亿已经是奇迹。

为什么说明朝最鼎盛时期应该在1.2个亿,主要从明末清初的人口可以推测出。

大体而言,通常认为清朝鼎定中原时中人口在7千万左右。因此,明朝末年二三十年的天灾战乱瘟疫等导致人口减少了5千万,这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是2个亿的话,就意味着中国人口在明朝末年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这显然不太可能。

再有,如果不是清军入关鼎定中原, 汉人早被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们杀光了!



不管怎么说,就算清朝初年中国人口7千万吧,经过了大约50年的发展,也就是康熙中后期,中国人口再度攀升到一个亿,这个增长是比较符合人口规律的。

之后,又过了两个50年,在乾隆中期、后期,中国人口相继突破两个亿、三个亿,到嘉庆朝时,中国人口突破4个亿,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试想,清朝入关时,旗人(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人口大约在200万人,其他都是汉人,而在嘉庆最高峰时,旗人人口大约在500万,而汉人人口已达到4个亿。

就从人口增长而言,清军入关、鼎定中原是不是大好事!这是不言而喻的吧?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清朝实行仁政,轻徭薄赋,更直接的说,根本就不要汉人服兵役,也没有徭役,没有人口税,不选妃,不抢民女当宫女,也就宫里有一两千的太监,仅此而已。

当时,当兵打仗的事都让旗人给包了。当然,得给他们铁杆庄稼。



应该说,在鸦片战争之前,旗人在这块的业务做得相当完美。毕竟,明朝的疆域仅仅是十八省,还不到现在的一半,而外部疆域时不时给内地造成极大的威胁,由此增加了极大的成本。

但在清朝,外部疆域包括满洲、蒙古、西域、西藏、青海等都被归入囊中,没有对内地汉人造成任何的威胁,也不再需要承担前朝那种极大的国防成本。

如此安定和平的两百年,这对汉人大肆繁衍,不是极大的利好吗?

可不要小看了人口的增长和疆域的扩大这两个重大因素!

要知道,明朝末年世界形势蠢蠢欲动,正处于一个翻天覆地的临界点。且不说奥斯曼帝国这种宗教与种族性威胁,就说大肆扩张的俄国,如果不是清朝顶住,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有人会说,什么啊,难道没有清朝,明朝或者说汉人就顶不住吗?



从概率上来说,顶住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一个蒙古就让明朝打了近三百年都拿不下来,更何况俄国有可能勾结外蒙如噶尔丹之类的南下呢?

如果不是康乾时期足够强大,这南下的威胁,挡得住吗?

以上主要从人口和疆域来分析清朝对发展壮大汉人势力的极大作用,其实在其他方面,如文化经济等等各方面,清朝都将之推到了最高峰。

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清朝在保护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现在很多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者,都不知道上哪找书去呢?

那些诋毁四库全书的沙货,都知道什么?


坑爹史册


假如清兵不入关,会出现下面的情形:

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吊死煤山,大明朝灭亡。李自成不是一个可以成大事的人,得不到士族的支持,不可能成为最终的王者。明朝经历二百多年,已经腐朽,作为它的延续,南明政权也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历史会选择第三者,这个选择过程是痛苦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长期混战后,最后归于一统。长期战乱,这对于人民将是一场灾难。




清兵入关,快速结束朝代更迭,人民免受长期战乱之苦,这能说不是民族之幸运吗?

清兵不入关,大清必然成为关外割据政权,而大清势头正盛,短时间内很难被兼并。如果未来大明灭亡之后,新建立的政权,统治者没有能力收复关外,关外就有可能脱离中华版图。



清朝的疆域在中原王朝中最大,奠定了今天中华版图的基础,这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不过,所谓幸运都是相对的,清兵入关,少数统治多数,造成统治者的极度不自信,为了加强统治,制造文字狱,让百姓只有嘴巴没有头脑,对中华文化的摧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劫难。


有得观史


这个问题回答,需要从中国人南北差异的两个视角来回答。北方地区保护满蒙文化圈的人们和中原文化圈以及齐鲁文化圈的人们,应该是认为清朝入关给华夏民族带来了大发展。

但是,一些南方地区的汉人尤其是信仰基督教思想的人,这些人认为是游牧民族统治了农耕民族,是中国目前依然不是领先的原因。从阎崇年教授在无锡售书被掌掴,竟然有许多人叫好,这就说明了目前中国人南北思想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客观的说,大明朝末期,中国人思想的混乱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满族八旗入关只有十几万人,关内的汉人应该有两三千万人,这个就可以参照一下现在的年级,一个小一点的学校,一个年级两百多人,被一个异族人,管理的井井有条。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明朝末期汉人的思想是极度混乱的,也说明了满清八旗制度管理社会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社会管理制度。

其实要把八旗制度认真琢磨研究一下,就应该发现,这种管理社会的思想其实就是源自于华夏文明战国时期的秦国。所以说满族人管理神州大地在思想内涵方面是整个华夏民族都能够接受的。

阎崇年教授被打,打人者应该是一个被西方文化奴役了的人。西方人挑唆中国人民族矛盾,就是把历史上的杀戮搬出来炒作,让华夏民族大家庭的内部对立,这样阴险狡诈的西方人才能够混水摸鱼捞尽双方的好处!民国时期的军阀就是被西方人利用了。

满族统治三百年,据老年人说,满族人对自己的要求远远比汉人要求高,当时,好像是旗人犯法绝不轻饶,一定要严惩。而汉人犯法,如果有老百姓的说情,可以减轻惩罚。

满族人入关后,中原地区彻底没有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骚扰了。满族人在关外和噶尔丹部族打了一百多年的仗,一直都是在外围,中原地区的汉族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中国人的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二十倍。再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中人口增加这么多,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个奇迹。

华夏民族正是因为有那么多人,才能够抵御西方海洋游牧文明的入侵。虽然,清末被迫割让一些地方给西方列强,但是都是有年限的租借。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人口当做后盾,也许华夏民族会遭遇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




亘辰


“幸运”?呸!满清后期给洋人当狗,“宁与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用领土和财物换取封建王朝的残存,用国家尊严、人民血汗换取富足的生活、高高在上的地位。

前期惨绝人寰大屠杀。政治上狭隘民族政策,经济上重农轻商,遏制资本主义萌芽,科技上逐渐落伍。文化上大肆销毁古籍,篡改历史,知识分子敢怒不敢言......“康乾盛世”是清朝自封的。乾隆自评“十全老人”。“ 康熙康熙,吃糠拉稀”,就是当时的民谣。雍正“勤政”被夸大了!

康熙是清帝里的“明君”,但政治建树比不上秦始皇;汉武帝开疆辟土势不可挡,康熙对俄罗斯退让,割国土签《尼布楚条约》;唐太宗胸襟开阔、民族关系开明友善,“王者视四海如一家”,被尊“天可汗”;康熙口说“满汉一家”,实际“首崇满洲”,维护满人贵族利益。

他专制、恐怖,愚弄百姓、奴役思想,把原始、落后、野蛮的习气,从东北森林带到中原。他跪拜孔子,钦定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排斥任何“异端学说”。他喜欢科学,仅是个人爱好,始终把科学限制在宫廷之内、隔离于人民之外。雅克萨之战缴获不少俄军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清军把样品给他。他以不得中断前人所授弓箭、长矛为由,仅留下二支自己玩,令清军禁止使用新式火枪。有人给他《阿尔热巴法》代数新法,他不喜欢,不准颁行。

同期,沙皇彼得装成学生,到欧洲学习,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改革军事,建立正规陆海军。

康熙十九年,名医朱方旦发现“脑”才是思想中枢,而不是“心”。此说引起极大震撼,康熙以“妖言惑众”罪处斩他,焚烧他所有著作。

康熙开启愚民政策和毁灭文化的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庄廷铣案、胡中藻案、戴名世案。

他多次禁书,规定“造卖印刷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买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

他晚期更保守,发布禁海令,闭关锁国。沙皇彼得为取得出海口,不断发动战争,建立新首都彼得堡,面向西方,实行西式制度。

乾隆更自大、更保守,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关闭对外交流大门,让中国与工业文明彻底隔绝。

康熙是东西方的转折点。明朝前,中国是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世界重要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成就约300项,中国约175项。康熙后一百多年,欧洲走向工业文明,中国成时代落伍者。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中国走向世界,蒸蒸日上震撼世界,大秦、汉人、唐人,丝绸之路带着中国文明走向全球,民族扬眉吐气。

康雍乾不过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吏治疏松、国库空虚、民众贫困,“盛世”是自吹的。

满清闭关锁国,隔开世界先进潮流,错过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文字狱,扼杀民族创新力和活力,整个清代在科技方面没有任何亮点;重农抑商,窒息明末在江南稀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错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让中国退回到小农经济时代;民族压迫和愚民政策,导致国民更加愚昧和落后。


顽石点头32


这能讨论吗?中华不须要强迫性的削发易服,毁我中华文明,当时为什么清朝平定中华用了三十年,因为人民有骨气,起来反清。我们不但要反对削发易服,更不愿看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照诸位的观点,当年中国就不应该抗日,设想一下当时若和日本合作,以中日两国人口相差悬殊日本人终会被我们同化,我们的领土不是更大了吗?但中国当时国共两党全体国人为什么要一抵抗,并付出三千万人的巨大牺牲。因为人必须有血性。日本有一诗人曾对中国人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崇拜题出绝然不同的看法,诗日:宁斩挡道人,不做胯下辱。这就是国魂。


刘庸69493607


我就问一句话,清兵入关和日军入侵有何区别????亡国还亡出幸运了?如果针对中华民族,满清让民族多了,那日本进来统治不是更多民族?

这种理论,对得起抗金的岳飞?对得起扬州嘉定被屠杀的国人?对得起抗战?对得起抗日英雄?

本质上,日本,满清,都是乘机中国内乱,中国羸弱来侵犯的!

满清入关史,就是明朝灭亡史。

从此,做了几百年奴才!口称异族为主子!中国,从此开启了,百年屈辱史!

整个满清时代,有什么发明推动了社会进步?有什么学说有益人类文明发展?手工业,商业,工业,有哪一行促进人类社会了?所谓的康雍盛世,仅仅是,农耕恢复!雍正所言:士农工商,皆食农事,以农为重!这种思想,对社会,对国家,有进步吗?没有!

学术无成!思想无成!经济无成!军事无成!百业无成!就连农业,也还是,最原始的耕种!这是幸运???

没有满清,才是幸运!如果像打败日军一样,打败满清,那才是真幸运!


虎虎有点威


满清入关是中华民族的憾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闭关自守!社会倒退!清朝末期老百姓都是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说是幸运的都是满清余孽



昆仑之约


这个问题很刁钻,也很容易挨骂,我只做粗浅分析,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问题,不管你是哪个民族,请认真看完再决定是否骂我。我先说一句,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结合体,没有清军入关,现在的中华民族就不是这个样子的。

对于清军来说,不入关就是死,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的特性就是偶然崛起,顶峰就是强盛几十年,然后不是被其他的游牧民族取代就是被中原王朝击溃,所以不让清军入关就是让满族人去死,这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这一点可以参考现在的蒙古和满人来对比历史上的匈奴,不在中原王朝吸收先进的文明,只会很快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谁都想求活,谁都想要过好日子,游牧民族本来就是靠劫掠强大自己,没有哪一个游牧民族是靠放牧强大起来的,我们不能只要自己活,不要别人活吧。



对于汉民族王朝来说,汉族的侵略性很低,汉人好名,少数民族只要说一句我臣服你,汉人就乐呵呵的,每次少数民族和宗藩来上贡,得到的比付出要多得多。汉族有强烈的血统优越感,虽然不至于欺压少数民族,但是绝对不会主动和少数民族融合,历史上的每一次民族大融合,汉族都是被动的,汉族的文化太先进了,生活条件又比游牧民族好的多,少数民族更想和汉族相容,但汉族自己是拒绝的。这一点可以参考李世民,李世民的鲜卑血统一直被传统汉人诟病,没有哪个汉族的世家大族愿意和李唐血脉交融,唐朝的民族大融合也是有鲜卑血统的李唐主导的,换了汉人自己是干不出来的。宋、明两个王朝是典型的纯汉族王朝,一个武力弱,一个武力强,但从来没有去做主动武力征服少数民族的事情,宋朝是没实力,明朝是你不来打我,我也不去打你。由此可见,若是没有清朝,先不论中原最后的结局是怎样,但肯定不是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中华民族。


假如没有清军入关,大明朝也长久不了的,没有清兵牵扯住兵力,崇祯固然做不出杀袁崇焕等人的事情伤军队的心,李自成是绝对成不了事情的,但就算没有李自成,起义军还是会一波接一波,这一点可以参考隋末,崇祯再有出息比起杨广还差一大截了,该死的还是会死。明朝早以腐朽了,单就看崇祯一死,几十万的老朱家的人就没有一个有用的。这个可以看看汉朝,王莽篡汉,被已经只是平民的刘秀赶了下来,东汉乱世,老刘家还是有刘虞、刘焉、刘表、刘备等雄主出现,南宋的皇帝也是个顶个的没用,但顶着最强大的金国和蒙古,依然撑了一百几十年,清军入关的实力与蒙古征宋的实力相比,是何其弱小,就这样明朝都撑不住,注定了明朝的灭亡。


所谓“反清复明”,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口号。明朝如果人心在,就不会有大规模起义了,当时汉族已经没有优秀的人才了,真优秀,不会提出这么蠢的口号,明朝本就不得人心,要复明,那个老百姓愿意跟你。还不如“驱除鞑虏,复我中华”更有效果,至少这样一来,在清军一侧的汉人将领,不用担心被清算,自己就会想办法把清军灭掉,而普通老百姓也会愿意跟着你。要复明,投降的哪个汉人敢复明了,复了明朝等着自己被杀头吗?哪个百姓愿意复明?继续承担沉重的赋税吗?终归一句话,那会汉族就没有雄才大略之人,脑袋都被封建礼教禁锢死了,汉王朝是被自己搞死的。这点还可以参考吴三桂造反,清朝当时的军力并没有那么强大,朱元璋能打败元朝,吴三桂等人只能被干死,差距何等之大。


通过以上分析,若是没有清军入关,中原绝对又是一个五代十国的局面,大约要百年后才能完成大一统,也就是1740年左右。宋朝初年大约3000多万人口,对比一下,没有清军入关,等汉人自己大一统,也强不到哪里去。差别是一个是别人杀的,一个是自己杀的。但完成大一统的汉王朝应该会迎来新生,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为了求存,汉人自己会找出路,跨海远洋是肯定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兰芳共和国”。新生的汉王朝肯定是一个开放的汉王朝,但是一定不是一个包容的汉王朝,他依然只是纯汉人统治,少数民族名义上臣服的国家,这个王朝会很强大,但是这个王朝依然不会具有侵略性,它的政策会和现在的新中国略有相似,不会去靠武力征服别人,不会开辟殖民地,只会正经的做生意,就如同北宋的繁华一样。它将面对西方的侵略,而以传统汉民族的特性,被侵略的它一定会选择跨海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定会是汉王朝和整个欧洲的战争,这场战争,可能会赢,但赢的结果是自己也很惨,这个可以参考汉武帝征匈奴后汉朝的状况。可能会输,而这一输,中欧双方也一定很惨,最后依然是战后重建。重建之后的中欧双方,必定将彼此敌对,中国将面临整个西方的敌视,最终的结果与现在相比是好是坏,难以预料,唯一的结果就是中国将会是单一民族的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将会被挑拨相继闹独立。


总结:没有所谓的幸运或是不幸,满清的落后是整个中国的落后,谁都有责任。落后就要挨打,别人不会等你站起来了再打你。但当我们被征服之后再重新站起来,一定会变的更强大,四大文明之所以只有中国文明能屹立不倒,是因为汉民族在一次次的被征服中,融合了其他的民族优点,这才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如果汉民族始终固守着自己的传统,也许和其他文明一样,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西方国家连几个民族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而新中国能解决五十六个民族相处的问题,这种方法不是汉族自己特有的,而是在反复的被动融合中,才具有的能力。民粹注定走向毁灭,如同二战时的德国,融合才是王道,希望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能够永远团结一心,不要被一小撮人煽动,最终受到伤害的只有自己的国家。最后说一句,愿新生的中华民族,千秋万代,永创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