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雖好,我不想要

1

前陣子,《少年的你》熱映,口碑票房雙贏,只是少年輸了。觀影后,不少人感慨:小北真好,我也想要。

是啊,小北夠壞,只是對別人,來保護自己,但對陳念,他拼了命的好,只為保護她。他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知道什麼才最壞。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說起校園,簡單,乾淨,學習聖地,而暴力,殘酷,血腥,黑暗社會。當校園遭遇暴力,廁所,操場,門口,都成了施暴之地,被勒索,被侮辱,被毆打,嘲笑,孤立,謾罵……這一切,就在身邊。

男女欺凌事件頻發,未成年犯罪氾濫,而他們還只是孩子,這個社會怎麼了?打開一段視頻,幾個女孩毆打女孩,拳打,腳踢,謾罵,侮辱,扇耳光,扒衣拍照……然後揚起笑臉宣示勝利,全然沒有這個年紀該有模樣。

印象中的她們,那樣溫暖純良,學習生活,而現在的她們,無視法紀,淡漠生命,原來,女生並不都溫柔,狠起來更是惡毒。

其實,她們當中很多人,並非真想施暴,她們也想阻止,只是她們知道,如果不依附強者,自己也會成為下一個施暴對象。你能保證自己不傷害別人,卻也有人會來欺負你。

於是,你只有更強,才不會那麼弱,就像小北,他的壞,只是想好。所以,今天你是受害者,明天就可能成為施暴者。善,也會成為惡。

2

“天使不登臺,魔鬼不退場。”青年作家李尚龍,呼籲關注校園暴力。

《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深受校園欺凌,也曾一度反攻,而另一女生去世,再次將她捲入暴力。她不堪重負後,以死證明清白,也為尋求解脫,最後雖然被救,但生活早已改變,命運早已改寫,世界也變了天。

施暴者是孩子,旁觀者是孩子,受害者也是孩子。為什麼不能與人為善?世界已經如此冷漠,人心怎麼更冷漠?

很多時候,受害者還要遭受二次傷害,被施暴的是自己,然後家長卻指責:怎麼不打回去?老師會偏袒:她可是學霸,怎麼會施暴?警方推諉:不算犯罪,不夠立案標準。就這樣,一級壓一級,大事化小,然後不了了之。可我們忘記了,她還只是個孩子,她才是受害者。

結果呢,有人繼續被欺凌,有人反抗還被打,也有人選擇隱忍,更有人極端自殺,而這一切,都在用他人錯誤懲罰自己,可明明自己什麼都沒做,更沒有錯,怎麼會這樣?

3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我雖然不好,

但也不壞。

在我看來,旁觀者,才是最大的施暴者,沒有阻止欺凌,更是助長了施暴。

而現實中的我們,大都是旁觀者,自願的或是被動的。因為利益,因為恐懼,因為冷漠,各掃門前雪,每當看到欺凌場面,卻熟視無睹,心想被欺負的不是我,就和我無關,再者,我沒有施暴,就不算欺凌,我什麼都沒有做,有什麼錯。

曾經的我,就是旁觀者。初中的我,雖然柔弱不堪,但也沒被欺負,甚至和校霸相處不錯。

那次,偶然撞見他們施暴,我卻假裝沒看到快速走過,其實,當時我也於心不忍。雖然我沒施暴,但沒救他也是真的。

其實,我一直心懷僥倖,不會成為下一個施暴對象。所以,即使厭惡他們所作所為,我還是會不由自主的討好。

4

後來,我被欺凌卻不知。

原來,綽號也是一種欺凌。就像從小到大,每班總有一個“偉哥”,就像或是因為缺陷,就被拿來開玩笑,雖然他們並非惡意,但對當事人卻是一種羞辱。

名字都是給別人叫的,而我卻好久沒聽到自己名字,甚至,被人忘記姓名。有時候,他們不認識我是誰,但只要說出綽號,立馬秒懂,這個綽號,像是一個標籤,一直跟隨著我,直到我也接納它,開始自己欺凌自己。

近來,欺凌事件頻發,究其原因,有人歸咎於學校,是老師教學無方,學校監管不力,有人認為錯在原生家庭,父母忽視子女教育,對孩子過於溺愛……其實,這是綜合因素作用結果。

這個世界,從沒有什麼感同身受,每人都有自己的不堪,但每條生命都值得敬畏,每個個體都應該被保護,我們都有生存的權利。

5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聽到這句話,無不為之動容,我們都想要一個像小北一樣的人,可你自己不是陳念,又怎麼會遇到小北,即使是,也不一定那麼幸運遇到他。更多時候,只能靠自己,獨自面對一切。

如果說遇上小北的代價,就是承受陳唸的痛苦,你還願意嗎?在我看來,小北雖好,我不想要。我不願他為我傷,為我痛,為我死。

所以,我寧願世界上沒有小北們,這樣他們就不會被人欺負,過的不苦,不再偽裝,不需救贖,而是更多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孩子。可我們都知道,沒有小北,還有陳念,就算不是陳念,還有其他人,正飽受校園欺凌煎熬。

我們都是孩子,我們都曾是孩子,我們也都有孩子,請還給孩子該有的年紀,讓孩子只是孩子,不再悲傷,沒有不堪,盡情享受屬於這個年齡該有的生活。願你可以不堅強,仍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