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里,我用18个相亲对象,做了一场实验。


5个月里,我用18个相亲对象,做了一场实验。

读者提问:将军好,看你的栏目很有收获,觉得你是我知道的女性里难得理性中立的,我现在有些事情没有想通,想听听你的看法。

我32岁,身材长相都非常普通,性格也温吞。

我自己总结,我的性吸引力不足。

为数不多的优点是,我很聪明,读少年班,15岁读大学,去香港读研,现已工作。

凭着专业积累和运气好,我靠投资,在一线城市贷款买了两套小房子。

我没有鸿鹄大志,之前建立的人生理想基本都已实现,父母健康能自给自足,我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想体会做贤妻良母的生活情趣。

我只谈过一次恋爱,回想起来,我的“初恋”更像是学术伙伴,在一起没有悸动,分手也没痛苦。

现在我想体会真正的爱情和婚姻,去年我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相亲,一共见了18位男士,见到前3位,对方都对我没有兴趣。

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

后来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待相亲对象,第一种我会按照惯常的方式,不会主动表现自己;

另一种我会按照网上学到的沟通方式开展话题,并且还会告知我的经济状况。

对于结果,不知是该喜还是忧,我告知了经济水平并且表现的更“主动时”,相亲对象大多都会约我见第二次,但是另一种方式,却只有1个约过我见面。

做真实的自己并没有受到欢迎,我有点沮丧,那些愿意约我见面的男士,是不是因为我的经济条件,才愿意跟我接触?

目前,我跟1位男士保持联系,处于暧昧阶段,但我很困惑,要不要更进一步,还是干脆不再相信爱情,顺其自然?

5个月里,我用18个相亲对象,做了一场实验。

将军答:

你的思路和逻辑都很清晰,关于相亲这样没有章法的事,你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但聪明也会被聪明误,一叶障目。

你现在似乎走进一个死胡同,但其实你面前的墙都是幻术。

第一,关于“相亲实验”,我不会做道德评价,但既然你已经做了实验,有了结果,那以后其实不必做这种尝试了,怕伤害到别人;

仅从结果来看,是能形成对比的,一组有了成效,一组没太大反应,但影响结果的是你的经济条件吗?还是你表现自己的方式?

这应该是个双因素的实验,所以结果未必精确地指向“经济条件”,也有可能是你更积极的表达自己,让对方产生了好感。

当然也有这两者的交互作用,所以归纳出“对方因为你经济条件好就跟你接触”,是不严谨的;

第二,关于“经济条件”,既然你有这方面的顾虑,那就不要回避你的假设。

当你告知对方经济条件好,这的确是个加分项,谁不希望找个经济条件好的另一半呢? 既然是择偶,有标准有要求有期待是很正常的。

换位思考。

这18位男士中,如果某个告知你他经济条件不错,而这个人本身也没有引起你的反感,那你愿意跟他接触的可能性是不是也变大了呢?

过分的强调“经济条件”在相亲成功中的作用,其实是你对自己其他方面不够满意不够自信的表现;

第三,关于“经济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外形、财富、性格、职业,等等,都可能成为对方喜欢上你的撬动点。

人与人交往是需要一个撬动点的,但这个撬动点,又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

比如你,一个靠自己有两套房的年轻人,仅仅是经济条件好那么简单吗?

不,虽然你说运气好,但你的能力、见识等等,也是配套优秀的。

“经济条件”能说明的问题不只是你有钱,有时也意味着你自身很优秀。

所以对方更愿意与你接触,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优秀的你,而不仅仅是因为你有房有车;

第四,关于“做自己”和“表现自己”。

在你的定义里,第一种方式叫“做自己”,第二种叫“表现自己”,实际上我觉得都是“做自己”,只不过方式不一样。

第一种是用以往习惯的方式做自己,第二种是用新学到的东西做自己,并且你有房有车是事实,又不是捏造,展现的就是真实,不必纠结这一点。

能用更有效率更被人喜欢的方式去沟通和交流,说明你的技巧提升了,不代表你在虚伪和假装。

最后,关于“理性”和“感性”。

看得出你很崇尚理性,我也认同理性的作用,但是太过于用理性捆绑自己,感性无法伸展,其实往往会偏离自己真正想要的

别忘了听从自己感性的声音。

你对对方喜不喜欢,有什么感觉,这些很重要,当你每天用你的理性假设和推理去揣摩对方,就容易压抑自己对他的真实感受。

要不要继续接触我回答不了你。

不如暂时放下过度“思考”,好好体会自己的“感觉”吧。

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图书作品《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正在热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