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羅生門指的是對於一件事情和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說法,但是誰也不能說服對方,並且是各有各的道理,對相關的事情和事物沒有統一的說法和標準。這個現象是由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提出的。也是非常著名的一種現象。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把羅生門現象放到小龍蝦養殖和小龍蝦美食方面來看,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藉著這次疫情的發展來看,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引來了大爆發,各種說法都有,比如小龍蝦養殖會破壞生態環境,小龍蝦有毒不能吃等等說法。今天就和朋友們來分享解釋一下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聞。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小龍蝦養殖破壞了生態平衡,破壞了生態環境:

一,小龍蝦是害蟲:

1,小龍蝦打洞導致田埂漏水坍塌:這種說法也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說法,肯定的人很多,反對的人也不少,要說依據主要是從小龍蝦的神龜特徵來解釋的。具體來說,小龍蝦屬於底棲性的甲殼類水生生物,喜歡在底層水體活動,而且喜歡打洞,這種情況下,小龍蝦在稻田田埂上面打洞,很容易將沒有改造過的稻蝦田田埂打穿,導致稻田漏水,稻田田埂坍塌,記得小時候小時候小龍蝦氾濫,而農戶也沒有人工養殖的觀念,所以對這些小龍蝦是非常頭痛的。那時候的小龍蝦沒什麼人吃,結果導致小龍蝦氾濫大量繁殖,走在鄉村小路上都可以踩死幾隻小龍蝦,而稻田裡面的小龍蝦更多,農戶幾乎每天都要到稻田裡面巡塘,檢查田埂是否有龍蝦洞,是否漏水,所以在春耕夏忙秋收季節,農戶幾乎天天都在忙著對付這些煩人的小龍蝦。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2,小龍蝦活動導致水稻趴窩:第二個現象是小龍蝦在稻田裡面活動,會傷害水稻,具體變現就是水稻秧苗在移栽之後不久,這些小龍蝦在稻田水體裡面會將秧苗的根鬚和莖葉咬斷,導致水稻減產,秧苗死亡。另外小龍蝦在稻田淤泥裡面活動,會將秧苗底下的土壤鬆動,導致水稻秧苗趴窩,這樣水稻秧苗東倒西歪,同樣會引起水稻減產。

所以很多人認為小龍蝦的存在破壞了水稻的生長環境,是害蟲

二,小龍蝦與水稻的互補現象:

1,蝦稻互補: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小龍蝦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經過人工干預,可以有效規避小龍蝦打洞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小龍蝦養殖和水稻種植和平共處相安無事,還可以讓小龍蝦和水稻互補,提高兩者的利用價值,來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和效果。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2,蝦稻輪作:稻蝦田養殖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是蝦稻共作,一是蝦稻輪作,我們這裡普及的稻蝦田模式屬於後一種就是一季蝦搭配一季水稻,上半年養蝦,下半年種植水稻,在時間上將水稻和小龍蝦錯開了,另外利用開挖的環溝和堆砌的內田埂將小龍蝦物理隔離開來,能夠充分將水稻秧苗和小龍蝦物理隔離開來。避免了秧苗階段的小龍蝦來破壞水稻秧苗,這是第一個好處。另外10月份水稻主要是中稻收割之後,留下的稻茬和,自愛返青的時候為小龍蝦提供了大量的有機碳源,比如澱粉,有機糖等等營養物質,另外冬季稻茬和稻草腐爛會釋放大量的有機質,同時這些有機質為水藻和水草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營養元素,這對於小龍蝦養殖來說是一個利好條件。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3,小龍蝦活動對水稻的利好效益:另外,在春季小龍蝦出來活動一直到7月尾結束的時候,小龍蝦在養殖水體裡面活動覓食,會產生大量的有機質和淤泥,這些東西都是水稻生長所必須的非常好的肥料,這樣一方面有利於水稻生長繁殖,其次又減少了水稻生長過程中肥料的使用量,節省了開支,另外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害蟲,又是小龍蝦的適口餌料,利用黑光燈來吸引捕捉這些害蟲,可以為小龍蝦提供節省很多餌料,而同時也減少了農藥支出,防止了農藥汙染。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小龍蝦不好吃:

小龍蝦好不好吃,要看具體的年代,比如我們這裡90年代中期以前沒有什麼人吃小龍蝦,是因為覺得小龍蝦肉少殼多。其實這是表面原因,現在的小龍蝦一樣是肉少殼多,但是吃的人依然很多,如果要分析原因的話,我認為有兩點,一是生活條件導致的,90年代以前,生活水平不高,人們首先解決的是溫飽,而且能夠獲得的佐料和相關食材也不多,一切都是以填飽肚子為目的,所以肉少的小龍蝦自然不受待見,吃魚的話,四大家魚和黑魚鱔魚好像更加受歡迎。現在就明顯不同了,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更加註重生活質量,對於如何吃小龍蝦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態度,就一隻小小的龍蝦就衍生出了無數的吃法,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油燜大蝦,酸辣小龍蝦,蒜蓉小龍蝦等等,人們吃的捕食填抱肚子,而是那個味道和氛圍。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其實不管是什麼食材,缺鹽少油的情況下都不好吃,這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以前小龍蝦不受待見的原因,炒和水煮的小龍蝦放在現在根本就沒人吃,而且肉還少。現在吃小龍蝦主要是吃蝦殼,蝦肉和螯足,這就是區別。

小龍蝦不能吃:

一,小龍蝦有毒:

1,小龍蝦的食腐性:首先申明一點小龍蝦的確吃腐爛的東西,這在以前小龍蝦養殖還沒有興起的時候還是非常明顯的。因為以前小龍蝦不受人待見,稻田裡以及野生溝渠裡面都有大量的小龍蝦存在,處於無人干預的轉態,在野外環境下生存的小龍蝦,食物和餌料沒有保證,基本上是有什麼就吃什麼,野生環境有機質多,但是正常的餌料其實不多,多的是魚蝦的屍體以及死亡藻類的殘留物,所以小龍蝦基本上只有這些東西可以吃,所以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小龍蝦喜歡吃腐肉,我們知道小龍蝦一旦形成攝食習慣就很難改變,吃腐肉吃多了的小龍蝦,也就不喜歡吃正常乾淨的食物了,比如新鮮的各種肉類以及黃豆甚至熱工投餵的商業膨化飼料,小龍蝦都不感興趣。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2,小龍蝦的吸毒性:

(1),臭水溝龍蝦:對於這個現象,有一個最著名的傳說就是小龍蝦是日本人用來針對國人的生化武器,是生活在臭水溝裡面用來攜帶各種致病細菌的生物,所以,人吃了會被病毒和細菌感染,其實這個傳言早已經被人給 證明了是謠言,小龍蝦的確是從日本引進的,不過最初是用來給人工養殖的牛蛙來做飼料的,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是由於目前疫情的發展,在這個特殊時期還是被很多人認可了這種傳言。

(2),重金屬離子:我想對於許多國人來說,小龍蝦由於生命力頑強,自愛臭水溝裡面都能夠生存,但是非常髒,也就是俗話說的鐵殼蝦。在這種生存環境下,小龍蝦會大量吸收水體裡面的重金屬離子,同時表面還會吸附寄生大量的寄生蟲和有害病菌,寄生蟲和有害病菌還好說,高溫可以殺滅,但是重金屬離子高溫消毒很難降解,留在小龍蝦體內的這些重金屬離子,最終被人吸收,量多了就會引起重金屬中毒,所以這裡說小龍蝦是毒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3),白斑病毒:另外對於目前很多人認為的小龍蝦攜帶的病毒是否對人有危害,是否人能夠被感染,我也不敢肯定,因為我不是醫生和生物學家。但是根據養殖經驗來看,小龍蝦目前的病毒具有致病性的只有白班病毒一種,這種病毒也不是小龍蝦轉悠的在對蝦和青蛙以及泥鰍鱔魚等等水生生物裡面都有,而且這種病毒病不會對這些魚蝦必然具有致死性,只有當這些魚蝦免疫力下降的時候才會可能引起死亡,這與現在的傳染病毒很相似,但是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這種白班病毒能夠傳染人,要說小龍蝦的傳言中的羅生門現象,基本上就是這個比較難以確定,其他的都可以一一反駁。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補充說明:

1,吃人工養殖的風險低:小龍蝦在人工養殖環境下,通過人工干預,自然也就改變了吃腐肉的攝食習慣,養殖戶天天投餵黃豆或者新鮮的肉類,可以大大降低小龍蝦被有害病菌和寄生蟲感染的概率。因此吃人工養殖條件下的小龍蝦還是比較安全的。

同時人工養殖水體裡面含有的重金屬離子很少,即使有也對人體考核小龍蝦構不成致命威脅,這的愧於養殖過程中養殖戶的改底調水的工作做的到位。

闢謠:關於小龍蝦的種種傳言,不一定就是羅生門,看看作者的理解


2,小龍蝦清洗的重要性:小龍蝦能夠吃的部位就是蝦肉以及背部的蝦殼,螯足以及卵黃。其他部位最好清除。包括腦袋附近的那些排洩器官,尾部的腸子,以及鰓絲。尤其是鰓絲,小龍蝦通過鰓絲來呼吸,所以裡面的鰓絲非常髒,會吸附大量的有機質汙染物,寄生蟲以及有害病菌,不管是黑鰓還是紅鰓以及黃鰓還是看上起正常的白鰓都不要吃,最好扔掉。最後,烹煮的時候最好是高溫將這些小龍蝦煮熟,高溫基本上能夠殺死絕大部分寄生蟲和有害病菌,包括對人體危害很大的血吸蟲和裂頭裂頭坳至於白斑病毒,目前看來好像是不能夠傳染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