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跟女生吃牛排時,女生對服務員說要八分熟,應該說些什麼來緩解尷尬?

今語今說


我覺得沒啥好尷尬的把,出去吃飯開心不是最重要的嗎,吃的飽吃的舒服就好了啊,一直聽別人說牛排要熟的話就是單數熟,感覺會很高大上一樣,我自己覺得怎樣吃的好,怎麼樣好吃就可以了。有什麼好尷尬的。如果過多的在乎別人怎麼看你,那你會活的很累真的,還是要多為自己考慮。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別人過多的去評價。記住你就是個普通人。不是人民幣。做不到每個人都喜歡。


二華丫頭


其實你不需要感到尷尬,或者說你感到尷尬,本身才有問題。

首先很多人不知道牛排的速度是單數,不是雙數。

為什麼有這種區別?

其實在於中國人跟西方人的這種差異。

一般人來說,你問熟度大家自然而然的會首先選擇全熟,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牛排來自於西方,所以對他們來說,他們在飲食上跟我們不一樣,所以在熟度上也不一樣。

一般我們會覺得有七分熟,自然就有八分熟九分熟,六分熟五分熟。

你會覺得尷尬,是因為你覺得牛排只是單數的熟度,不存在雙數的熟度。

舉一個有名的牛排品牌的例子——臺塑牛排,它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它顛覆了傳統的西式牛排的熟度——他有全熟。

再說牛排吧,我前幾年更有個人聊過類似話題,然後對方說這個熟不熟的和當地的食品衛生有關,如果當地的食品衛生好,那你剩一點才有必要,如果不好的話那肯定是越熟越好。我覺得這個話很有道理。

我們應該跳出那種所謂的框架,本地化的去看這個事情。

這些年有些牛排一份二三十塊錢,那麼請問這樣的牛排是牛排嗎?(自己可以去菜場去了解一下牛肉的價格,在大致的上上他們所需要的利潤。)

這裡額外解釋一下為什麼只存在單數,因為只有隔一個熟度,才能很好的劃分,這就像漸變色一樣,上面的顏色跟下面的顏色,你可以清楚的說出來,但是中間那個漸變的過程的顏色,它是一種是什麼顏色,並不好說,所以熟度上是隔一個位置來確定的。

另外再從商業企業角度來講,牛排這東西大眾化到現在也有20多年了,但是牛排他自己的商業化並沒有怎麼樣。

他也跟你一樣,站在一個對本土市場不瞭解的情況下的單向服務。

其實對於商家來說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在客戶點單的手,如果出現說不對的,那麼就給提供指導。

比如七分是比較熟比較幹,五分是比較多汁的,這樣不懂的人也能很好的去理解,而現在的培訓界,都在那什麼什麼的,不吐槽了,就這樣吧。


不夜長河


你以為吃塊牛排就高大上了,包容別人就可以化解尷尬,管她幾分熟?前年我和女朋友出去吃牛排,等我快吃完了看她還沒動,我在想是不是不愛吃牛排,我點餐的時候她也沒說什麼啊,我就放下刀叉,給她把牛排切好,切完,(我可沒說你是不是不會切,是不是沒吃過,不過確實沒吃過牛排)她不下就吃完了,後來說我那天真爺們,


高冷逗帥


想起來歡樂喜劇人上一段美國脫口秀的橋段,說是美國的一家山東包子鋪,在客人上包子的時候,餐館服務員會給你遞來刀叉,用刀叉吃包子,然後在中國必勝客吃個披薩,照樣要你拿著刀叉吃,就像個大傻子一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不再是國人自卑迷茫的20世紀,西餐進中國入鄉隨俗也沒什麼不好的。

我去年過年的時候,特意高價買的醃好的牛排帶去奶奶家準備給大家年夜飯加餐,一沒注意就被沒吃過牛排的奶奶給切條炒了個尖椒牛柳,嘿別說,還別有風味,吃的我多盛了一碗大米飯。


麻麻如是說


Medium Well通常被翻譯成7分熟。但咱們平時說話基本不會去刻意區分7分與8分。作為一個西餐從業者我通常默認8分熟和7分熟是一個層次,基本判定是客人不想看到血汁。英文也沒說70 percent cooked,憑啥不能說是8分熟?很多時候一些人強調只有7分沒有8分只是想體現出自己的優越感,好像他知道的多麼多似的。NB你就再分細點,讓廚師給做個65%熟的,你看廚師大人理你不。


賣葡萄酒的鵬


給我凱份全熟的!!有毛病嗎!!!這提問的人,太有意思了!!目測,這人,初出茅廬,社會經驗不足。再告訴你個秘密:小夥子,面子不值錢,別太愛面子了


趙趙56781212


我從來都讓全熟,有啥尷尬的


雲木易陽


沒什麼尷尬的,用不慣刀叉,用筷子又怎樣,食物的存在價值是填飽肚子,而不是拘於形式,真到生死攸關的時候,誰還會在乎用什麼工具,選幾分熟。


九月一桃子


要十成熟萬一給考焦了呢,就8分熟好的很[捂臉][捂臉][捂臉],不管要8分,還得用筷子吃,整個咬著吃才夠爽,難道國外的人吃我們中國的火鍋給他們搞個五分熟還用刀叉啊,真的矯情,怎麼你還有優越感不成,知道幾分熟啊!!他們那樣吃,還不允許我們這樣吃啊,要了8分的很簡單,餐廳烤到7分在多烤一會就是了!!


小小小大橙子


說明這個女孩子還是很單純的!比那些自己條件不怎麼樣,但要求挺高的強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