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江西会昌晓龙乡天门嶂,海拔725.1米,是全县最高峰,这里山峰直立高耸,山峦绵延,沟壑纵横,树木郁郁葱葱,山峦重重叠叠,终日白云缭绕,时常有野兽出没,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今天的天门嶂山清水秀,林茂草长,是人们休闲的一个好去处,然而,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这座山上,江西赣南根据地留守红军进行过一次非常激烈的天门嶂战斗,由于当时留守红军损失惨重,在此战之后,在江西赣南中央苏区留守中央分局、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及红军大部撤离了赣南中央根据地,分散到南方各个省的深山之中,因此,此役也被称为中央苏区的最后血战。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天门嶂血战,距今已经过去了八十五年,然而,当地根据地的人民谈起这场激烈的战斗,所有的人都扼腕叹息:因为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牺牲了二名军团级高级将领,一位是曾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的贺昌烈士;一位是曾任红5军团13军政治部主任,14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宣传部长等职的李翔梧烈士。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1935年初,当国民党军队得知在赣南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纠集数十万大军,加上土豪劣绅还乡团,穷凶极恶地对中央苏区的每一个地方进行反攻倒算,从东南西北四面合围实施实施所谓“铁桶计划”,扬言“茅草过火,石头过刀,筷子过斩,人要换种”,搜山“清剿”,企图将留守打游击的中央人员及红军一网打尽。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当时,中央人员及留守红军,已被敌人围困在于都南部的禾丰、黎村的三角地区,而这一带又遇到敌军的疯狂“清剿”,中央苏区的范围逐日缩小,困于狭小三角地区的留守红军一时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物资供应越来越困难,经费严重匮乏,弹药消耗无法得到补充,尤其与湘赣、闽浙赣苏区的联系又中断,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面对这一不利局面,中央高层决定化整为零,分散行动,使之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应,并分五路突围,冲出去打游击。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当时,作为苏区中央分局负责人的贺昌、李翔梧等领导人,根据上级的指示,率部进行分路向粤赣边界的天门嶂地区突围,并召开会议将数千留守红军队伍分成4个大队,贺昌负责第三大队数百人的队伍,从上坪的屏坑山出发,先行突围。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然而,红军队伍到达天门嶂附近后,立即遭到早已驻扎在这里构筑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的军阻击,随后几个师的兵力向这一带包抄过来,突围部队全被打散,但仍以小股为单位,依托山上地形顽强地抗击敌人。天黑时,敌人从三面上山进行包围,并放火烧山,不断向山上放炮。激战中很多同志英勇牺牲,整个夜晚,天门嶂山上枪声不断。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次日凌晨,天门嶂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昨晚的硝烟还未散尽,空气中是扑鼻的血腥,间歇沉寂的枪炮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此时,身负重伤的贺昌,来到山中一个名叫坪坑村归庄小组的小山村,想在村里休整和补充一下。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喝上几口水,没有吃上一口饭,又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敌人如潮水般疯狂扑来,他一面组织部队凭借地形向敌人反击,一面咬着牙拼命射击敌人,眼看子弹快要用光了,在敌人向他扑来之际,他宁死也不当俘虏,用尽全身力气,高喊“红军万岁”,举起枪将最后的一颗子弹射入自己胸膛,壮烈牺牲。年仅29岁。贺昌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中牺牲的红军最高将领。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这时,分派在第四路游击大队的李翔梧,指挥500多人部队突围,他采取避开强敌,晓宿夜行的办法,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层层包围,秘密转移到山的另一侧。然而,敌人认为“围剿”完贺昌的一支队伍后,追剿的敌人跟踪而至,经过多次激战后,队伍打散,大多阵亡。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最后突围时只剩下李翔捂带着警卫员唐继章、战士钟伟生等8个人继续坚持战斗。他们白天找岩洞水沟隐蔽,晚上行军找部队,饿了找些野菜草根充饥。在此极度艰险困难的时候,李翔梧仍然坚信革命必胜。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3月中旬的一天,李翔梧他们在一个地势较平的山坳发现一栋带楼板的房屋,派人查看后发现竟然是个无人居住的空房子,屋角堆放着一些红薯和芋头,这对饥饿已久的李翔梧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于是,他们便进屋生火烤了些红薯饱餐一顿。南于连日的作战和极度疲劳,大家吃完红薯后很快就倒在楼板上睡着了。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没想到,时隔不久一阵急促的砸门声把他们惊醒,原来一股民团武装发现他们,并已经悄悄地把房子围拢起来,敦促他们缴枪投降,面对围攻的民团武装,李翔梧他们毫不畏惧,决定夺路突围。战斗打响后,李翔梧冲在前面,其他人紧跟在后,边打边冲。在突围的途中又有3个战士牺牲了,李翔梧的胳膊、腰和腿部也先后受了伤,他的警卫员唐继章和战士钟伟生半背半扶地保护着他突围。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烈士穿过的草鞋


敌人见他们只有5个人,便疯狂地扑上来,想要活捉他们,这时,李翔梧为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断然把唐继章推开说:“我已经负伤行动不便,同志们冲出去,我掩护你们。”说完,他端起枪扫向敌人。由于李翔梧牵制了敌人的火力,战友们得以安全突围,他却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年仅28岁。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天门嶂血战,突围人员大部分牺牲或被捕,贺昌、李翔梧两名红军军团级高级将领,他们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天门嶂,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历史将铭记这一切,他们的英魂长存天地间!

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守部队最后的血战,二名军团级将领壮烈牺牲

今天的天门嶂仍然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山林草丛之中,一些当年修筑的战壕虽经多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辨,还有这里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叙说着天门嶂战斗的英雄史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