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改造辽宁舰,为何拆掉苏、俄引以为傲的远程反舰导弹?

瑣顏


因为作战理念的不同,航母在苏联时期的定位就是“载机巡洋舰”,不仅要搭载各种舰载机,还要搭载足够数量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使自身具备强大的攻击和防御能力,所以“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亦是如此,原本在舰艏飞行甲板下面布置有12具导弹垂直发射筒!

这12具发射筒可以装填12枚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该反舰导弹的重量达到了7.5吨,所以12具导弹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另外“花岗岩”属于核常兼备反舰导弹,在携带750公斤的半穿甲弹头时最大射程为550公里,号称2-3枚可以击沉一艘8万吨级航母;当携带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时最大射程为625公里,号称一枚击沉一艘10万吨级航母!

不过,纵然“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的威力有多大,在“瓦良格号”航母来到中国,进行现代化改装为辽宁舰之后,我们还是把那12具发射筒给拆了!对此,有很多人不解,威力如此巨大的反舰导弹发射筒,为什么给拆了呢?

俄罗斯不愿意出售“花岗岩”反舰导弹

对于中国购买和改装“瓦良格号”航母俄罗斯本来就心生不满,当然也不会同意出售“花岗岩”反舰导弹给我们,更何况该导弹在当时可是俄罗斯“压箱底”的大杀器,怎能轻易外漏(这属于表面因素)!

“花岗岩”反舰导弹已经过时

其实,说“花岗岩”反舰导弹是“航母杀手”是抬举它,该导弹属于上世纪70年的产物,在80年代尚且可以成为“航母杀手”,但在目前却早已过时!“花岗岩”反舰导弹的最大速度只有2.5-3马赫,在如今主流的反舰导弹只能算是一般!

而且“花岗岩”导弹550公和625公里的最大射程都是通过“高弹道”的方式实现的,14公里的飞行高度和强劲的发动机在现代雷达面前简直就如同一座闪亮的灯塔,想要发现和拦截非常容易,所以说该导弹已经过时!这也是为何俄罗斯将“基洛夫”巡洋舰上的“花岗岩”换成8马赫的“锆石”高产音速反舰导弹原因!

航母在海军中的定位不同

如果说只是因为“花岗岩”导弹过时且买不到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换上其他的反舰导弹,比如鹰击-18等反舰导弹的性能比“花岗岩”更为先进(掠海飞行、射程600、末端机动突防)!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军的航母就是航母,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而非“载机巡洋舰”,所以不需要自身有强大的反舰能力,这种活是驱逐舰和舰载机干的(实际因素)!

此外,12具导弹发射筒的位置正好在舰载机起飞跑道上,发射导弹会十分影响舰载机的起飞!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影响来说,辽宁舰拆除12具“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筒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而且这些发射筒还占据了航母内部巨大的空间,导致航母的机库空间并不大,后来在建造国产航母时吸取这一教训,未设置发射筒,所以其机库面积大幅度增加,可以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也就随之增加!


天下布武


提问说的航母杀手就是埋在起飞甲板前部的12个导弹发射井,苏联时代装填P-700“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达700公里,可以搭载50万吨的核弹头,也可以换内置1吨高爆炸药的常规弹头,确实能把美国航母战斗群都吓得够呛,装核弹头那是玩命啊,换别人可以不信敢玩命,毛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北约给这种导弹起的名字就带有灾难色彩,“海难”SS-N-19,谁碰上是要命的。

这种超音速重型导弹还装备“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奥斯卡”级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

我国发展航母,跟苏联的发展思路是不一样的,从航母甲板下埋设12枚重型反舰导弹可以看出,苏联对自己的舰载机的进攻能力非常没有信心,确实,滑跃起飞的苏-33根本带不动大型反舰导弹,更别说这种重型反舰导弹了,最多也就是搭载“渔叉斯基”AS20导弹,苏-33搭载反舰导弹航程还缩短不少,再说这种亚音速导弹比P700小得多,一个是手雷,一个是鞭炮,所以苏联不把舰载机当重点力量,不放弃在航母上也装核导弹。

我国拆掉P700导弹发射装置,一是我国根本没有这种导弹,也不打算研制这种过时的东西,二是,我国发展航母,是真正的航母,舰载机是它攻防的主要力量。航母打击群就应该发挥舰载机航程远,打击能力强的优势,自己带着导弹冲锋算什么事儿呢?航母舰载机可以达到近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携带反舰导弹打击距离航母1500公里以上的目标,比P700的700公里远多了,而且我国新型反舰导弹,射程远,体积小,威力大,突发能力强,苏联时代的P700看似射程远威力大,实际上其弹道高,容易被防空导弹拦截,而且现代舰载防空导弹,远中近齐全,可以拦截好几轮,P700实际上已经失去威慑力。

我国下一步还将发展弹射型航母,舰载机将能够满油挂重弹起飞,航母只要保障舰载机起降即可,攻击的任务交给舰载机就能完美完成。L






联合防务


美国航母战略和前苏联航母的战略是不一样的,美国是全球战略,当的是世界警察。前苏联不是,苏联红海军的主要对手就是美国海军,打的就是世界警察。

前苏联航母叫重型巡洋舰,用的是重型导弹攻击,战斗机只是护航的。原苏联打法是同归于尽的拼命打法。世界警察美国也怕拼命打法,显得红海军很牛气。因为双方打起来就是两败俱伤,即使世界警察赢了,也是惨胜,估计警察也做不成了。如果苏联赢了呢?凭着他的战斗精神,世界就是苏联的。

美国的想法是,是你死我活打法,不但要战胜,而且要全面进攻,要巧胜。美国以世界第一的身份尽量不和红海军去硬碰硬,就是拖,把苏联拖垮。结果苏联真的解体了,他的红海军所有装备都成了废铁,苏联航母不打仗是没用的,只能恐吓。苏联航母,要么用在全面战争,要么没有用。

中国在向美国学习航母战略,讲的是全程使用。参与战争也可以,也可以和平救援,也可以威慑对手,和平战争都能使用,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所以,一旦世界出现了问题,美国总统的询问是,美国航母在哪里?

现在知道中国为什么向美国航母战略学习了吧?前苏联航母上的导弹发射出去是有去无回的,而美国航母有的是有去有回。航母也需要效益,不能只为战争而战争,现在的俄罗斯航母战略也在向美国看齐。

根据俄罗斯计划,库兹涅佐夫号上面的12枚花岗岩导弹也要拆除。只不过俄罗斯手头钱比较紧,现在还没有实施罢了。所以在军事上尤其是海军的军事上,现在都在向美国学习。😊



大志远思想空间


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用不上,第二是苏联那种航母模式并不适用现在的海战。

先说说第1条吧。瓦良格号在没有改装成辽宁舰之前,它所拥有的导弹发射井是专门为苏联的花岗岩反舰导弹准备的,我国没有相同型号的导弹来装配。所以留着这一个导弹发射井也没有用,还不如将其撤掉改为机库来增加舰载机的数量呢。有的网友认为我国没有还不能去外国进口吗?我国连瓦良格号都买回来了就不能买几枚导弹吗?还真不好意思,这个真有钱也买不到,因为根据美苏或者是美俄条约,花岗岩反舰导弹这一威力的武器,是一概不出售的,所以我国有钱也买不到,而且我国的反舰导弹并不比前苏联的差,为什么要买他们的呢?

再来说说第2条吧。这一个就要追溯追溯历史了。美苏冷战时期,美国能够成为海洋霸主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是因为他造航母的技术比较先进。苏联的军事工艺当然先进,但比起美国来仍是要弱一些。所以苏联为了实行弯道超车,苏联的航母理念就和美国的并不相同。其实也并不是说苏联的道路是走错了,而是苏联的国情和美国不同。

当时苏联的潜艇技术要远远超过于美国,所以苏联海军那个时候的理念就是以潜艇攻击为主,水面舰艇为辅,当然了水面舰艇上以航母为核心,打开对方舰队对潜艇的封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苏联时期的航母也只能是一个能够起飞固定翼战斗机的巡洋舰。苏联时期的航母舰载机的主要任务是防空防御,并不是进行空中打击。航母攻击手段就是航母舰头所装载的12具花岗岩导弹。这样看来苏联的航母理念挺奇葩的不是吗?

而等到我国购买了瓦良格号,打算将它改为辽宁舰的时候。我国的航母理念和美国的相同,都是使用舰载机作为主要攻击手段。就没有必要再保留原先的反舰导弹发射井了。


沐风谈兵论道


先回答最核心的问题,我国海军在改造辽宁舰时远程反舰系统已经被破坏,所有舰载武器系统和舱室是按照合同约定要全部毁掉的,舱室部分依然要全部破坏掉,已知是仅仅保留的动力动力系统。所以说我们在改造辽宁舰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时武器系统已经是一个空壳了,不过就算这些大量的先进武器不拆除,我们能用上的依然不多,特别是甲板上安装的12具P700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系统,严重影响了甲板的整体运作效率,最后剩下的空壳也是被拆除了。

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在80年代设计的瓦良格号航母,其作战系统和理念完全是依照美苏后期争霸的想法设计建造,跟我国在海军发展理念以及对航母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的航母发展理念是借鉴了各国的发展思路,最终选择和美国早期发展航母一直的思路。所以我国的航母则重点在于航母的整体个航母编队的作战效能,而不是过分强调航母本身所携带的各种武器系统进行攻击,而是以舰载机为主,航母自身配备适当的防空来,其他的防空,反舰、反潜、对陆攻击等能力是要交给航母编队的其他舰艇来完成了,因此也不难看出,我国拆除航母甲板的大型远程反舰系统也是必然的选择。

辽宁舰航母前身瓦良格号

我国海军的辽宁舰航母拆除了老瓦的远程反舰系统后,其武器系统主要是安装了4套24联近防导弹发射系统,4座11管30毫米的近防炮,4座多用途火箭发射装置等,完全替代了苏联时期强调单舰综合火力强大原则。这样以来辽宁舰航母的甲板空间扩大了,不但可以停放更多的舰载机,而且甲板整体运行效率高了,不受原来需要发射远程反舰导弹的影响,其次是内部空间可以改造为其他用途,也加大了下层甲板空间的利用。

我国远程反舰导弹

回过头来看辽宁舰航母前身瓦良格的12具P700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其最大射程在550KM,可携带750千克的半穿甲高爆弹头或者50万吨的TNT当量的核战斗部,飞行速到可达2.5马赫,看似能力很强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导弹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如今各国的研发舰艇反舰能力已经十分出众,对这种红外制导,体型巨大,弹道固定的反舰导弹,太容易拦截了,留着也是鸡肋的存在了,没有太大用处。而反观我国的远程反舰导弹已经十分先进了,我国的鹰击远程反舰导弹,射程在400KM以上,采用多种手段制导,末端速度可以达到3马赫,拦截难度高,起飞重量也很小,一枚便可报废一艘大型战舰,而且我国先进的远程反舰导弹和苏联的反舰系统也是不兼容的,真的留个我们用我们也用不了。

瓦良格号上的远程反舰导弹

当时我国的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是受到了西方和俄罗斯的暗中反对的,他们对我国向购买瓦良格航母很害怕,怕这种先进的航母技术落入我国手中,因此我国尽管成成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如果继续使用俄罗斯的运程反舰系统,俄罗人也不会轻易的卖给中国,这也是我们一定要拆除老瓦的远程反舰导弹的一个原因。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的12具远程反舰导弹

综上所,总体来讲我国在海军航母发展理念上,反舰导弹能力,甲板使用效率、利害关系上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下,我们对原来的一套远程反舰导弹系统拆除是必然选择,我们必须走一条有中国特色航母发展,也是我国航母梦,百年大计的起点。



蓝海梦想666


“辽宁”舰在归国改造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废弃了原先苏联的反舰导弹设计,其实从武器的变化可以看出两国对待航空母舰的不同态度。苏联航空母舰的发展你可以说他“跑偏”,也可以说他“畸形”,但是对苏联来说这是符合他的发展思路的。而中国则是选择了另一条路,以航空母舰为海上作战力量的核心,有点类似于美国。所以“辽宁”舰在改造过程中拆除了原有全部的作战武器,只保留近防系统作为末端防御补充。


直接原因:

P-700重型反舰导弹是苏联特种机械设计局(现俄罗斯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发制造,本身中国接手“瓦良格”号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他始终认为“瓦良格”最后还是要归到俄罗斯手里。这样对于“瓦良格”号的武器俄罗斯自然也不太愿意直接出售给中国,所以即便保留P-700导弹发射筒那么我们也无弹可用,空有一堆发射筒。

其实如果深究起来我们就发现其实俄罗斯也在逐步放弃这类重型反舰导弹。苏联11436“瓦良格”号装备的是P-700“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布置在舰艏滑跃甲板位置,共12枚。而P-700除了装备在“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之外还装备在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上,在70-80年代是非常强大的反舰武器,或许他真的“引以为傲”。

但是P-700不是万能的,随着现代反导技术的提升,反舰导弹被拦截的概率越拉越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子技术放到现在也是极易遭到干扰的。重达7吨的反舰导弹在1万米以上高空飞行甚至在百公里外就能发现。而重型反舰导弹射程再远也就是400公里极限了,而且还需要中继制导,与航空母舰近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相比这点射程真的不算什么。也就是说这类只靠这类反舰导弹打击的胜算其实是越来越小的,甚至可能还没抵达导弹发射范围内就首先被摧毁。所以俄罗斯实际也是在逐步放弃这种靠这种反舰导弹单打独斗的作战思路。下图为正在改造的“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P-700反舰导弹发射器被拆除,改为安装10座八联装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俱乐部”导弹、“口径”巡航导弹等等,由单一化升级为多用途化。

既然这种寄希望于航空母舰本身具备强大反舰能力的走路越来越走不通,我们又拿不到P-700,那么干脆就不要了。在之后的002型航空母舰中干脆也没有设计这方面的反舰导弹。


除了直接原因,我们必须看到苏联为什么要发展这种“载机巡洋舰”:

其实从航空母舰本身火力配备能看出中俄两国对于航空母舰的实际需求和选择方向问题。很多人对于苏联的航空母舰发展持有“唾弃”的态度,认为苏联海军是点错科技树把自己困死了。但我们仔细看一下苏联的整体战略就发现其实这种不伦不类的“载机巡洋舰”恰恰是符合苏联实际发展需求的。

其实整个苏联在50年代后的军事战略就2个:如何将核武器送到美国头顶、如果不让美国将核武器送到自己头顶。为了保证苏联对美的核优势,除了空基和海基战略核力量之外,生存能力最强的就是海基弹道导弹核潜艇,所以苏联海军其实一直是在为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生存和突防而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突破美国的反潜和水下战网络,在对美的交锋中取得优势,苏联大力发展反潜力量,包括1123型“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依靠14架Ka-25反潜直升机对苏联核潜艇进行保驾护航。而之后发展的1143型“基辅”级航空母舰(载机巡洋舰)则将作战能力上升到“全天候”、“全方面”,依靠20架Ka-25/27反潜直升机对潜战斗,舰上搭载的P-500“玄武岩”打击美国水面舰艇。可以说,“基辅”级本身就不能被称为航空母舰,而是专门为苏联核潜艇“开路”的且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巡洋舰”。

事实上对于苏联来说,临近北极即是好事也是坏事。坏在长时间封冻的北冰洋一年至少4个月处于封冻期,水面舰艇的战斗出动率是大打折扣的。所以苏联想要发展像美国那样的能够随时在大洋深处巡航的大型航空母舰是不现实的,直到80年代苏联发展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级的时候也是因为北极极寒的问题而保留了滑跃式起飞甲板,这样可以保证在弹射系统因为低温无法工作时可以正常放飞舰载机。另外,苏联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导致黑海、波罗的海相互独立且出海口受到遏制,面对长时间封冻的北方、出海受到遏制的西方方向,“斯大林舰队”计划流产后发展航空母舰反而不如全面发展“导弹舰”和核潜艇,这也是战略上的选择。

但好处就是利用北极冰层可以为核潜艇形成天然的屏障,保证他们在水下的活动,这样也就等于大大提高了对美国核打击的概率。所以在以航空母舰为海军核心还是以核潜艇为核心的问题上,苏联还是选择了核潜艇,最终就是苏联海军的其他舰艇都是为核潜艇服务。除了1123型“莫斯科”级和1143型“基辅”级,苏联还发展了专门用于反潜的1155型“无畏”级大型反潜舰保障潜艇部队的安全。

站在美苏两国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美国和苏联所奉行的国家整体战略是不同的。对美国来说,它本身处在北美洲地区,同时临近大西洋和太平洋,全球部署自然是需要一只强大的海军去执行海外利益的保护任务,而作为反应迅速且能力全面的航空母舰自然是非常非常适合美国海军。对美国来说“海权”一定程度上是大于“陆权”的。但苏联刚好相反,面对直接接壤的欧洲地区,苏联一直是奉行的“陆权”大于“海权”的策略,依靠强大的“钢铁洪流”制衡西欧随时带来的威胁甚至直接“反杀”推平欧洲。所以对苏联来说“陆权”是“大于”海权”的。在同时奉行“核战略”和“陆权”主义的苏联来说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强大的航空母舰,至少不会优先考虑。即便日后苏联发展的11435型“库兹涅佐夫”级也依旧保留的强大的自身火力,包括引以为傲的P-700反舰导弹。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苏联这是“点错科技树”,更不能简单认为苏联只是把航空母舰当做“活棺材”,其实这是符合苏联的实际需求。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苏联这种因为特殊环境和特殊国家策略所发展的航空母舰思路并不是一个最优解,反而是想要走向“深蓝”必须有可靠海上打击平台。所以其实中国在航空母舰的想法更偏向于“美式”而不是“苏式”,所以在引进航空母舰方面放弃了“基辅”和“明斯克”而选择了改造潜力更大的11436“瓦良格”号,再根据未来航空母舰的发展思路解除了原先舰上的P-700反舰导弹和大量的防空导弹,后期改造中只安装了HQ-10近程防空导弹和1130近防炮,将防御任务交给“带刀护卫”。


所以拆掉反舰导弹从面上看是“买不到”,究其本质还是在发展思路上就根本不同。而苏联也是在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出现的一个“偏门”。

雏菊西瓜Peterpan


苏联在建造1143.6瓦良格号航母(也就是辽宁舰)的时候在其舰首布置了一共12单元的3M45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但是这些导弹发射装置最后在我国改造辽宁舰的时候被拆除,并且在原来的位置上设置了一个舰上超市,这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实在是用不到那些导弹。

上图红圈内为1143.5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所有的导弹发射装置位置,下图为基辅级航母布置在舰首的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

苏联为何设置那些导弹

都说苏联海军的航母是载机巡洋舰,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那些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什么苏联海军的思想和其他海军不同,非要装备这种导弹呢?任何武器研发上的问题都不能脱离一个武器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大环境。苏联海军在发展航母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走西方的老路,毕竟西方在冷战时期已经建造了太多的传统的航母,如果苏联海军走西方的老路,那么就无法弯道超车,追上西方海军发展的步伐。

图中红圈内就是1143.5型航母的12单元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位置,可见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部空间,如果没有他们,航母载机量会大大增加。

苏联为了击败西方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导弹武器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给自己的航母配备了射程超远、飞行速度达到2倍音速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对比西方当时使用的舰载机凌空投弹方式,苏联的反舰作战距离更远、速度更快、精确度更高,而且更加安全,最重要的是,花岗岩反舰导弹装备有当量为5万吨级TNT的核弹头,一枚就能摧毁敌人一个舰队,这是苏联非要给自己的航母配备这款导弹的主要原因。

图为打开状态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另外,苏联海军发展载机巡洋舰,也有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原因,虽然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多次提出要发展真正的航空母舰,但是苏联国防部高层每次讨论的结果都说驳回,还是因为上文所说的,苏联无法通过走西方的老路去赶超已经发展成熟的西方,只能另辟蹊径。但是苏联海军也不能没有舰载航空兵,否则离开了岸基航空兵的保护,苏联海军无法坚持远洋独立作战。因此,乌斯季诺夫提出发展载机巡洋舰,一方面满足导弹化、核武器化海军的建设要求,一方面给苏联海军配备基本的舰载航空兵,这是苏联发展这种军舰的主因之一。

上图为苏联海军巴库号载机巡洋舰,下图为印度海军以巴库号舰体为基础改造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可见印度也拆除了苏联设置的那些重型导弹发射装置,将其换为飞行甲板,也用不上那些导弹了。


并不符合当下需求

苏联这种航母建设思维,和现在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都不相同,对于我国海军而言,虽然也需要航母执行最重要的攻击作战任务,但是是依靠舰载机完成,毕竟现在的歼15舰载机可以一次挂载4枚YJ83K反舰导弹起飞,2架歼15的反舰火力就和一艘054A型护卫舰接近,4架歼15舰载机的反舰火力就超过了一艘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这样强大的航空反舰火力,又何须牺牲航母的航空能力去搭载舰载导弹呢?

图为我国海军的航母编队,我国要的是远洋制海型舰队,对于发展载机巡洋舰并无需求。

再者,我国对于载机巡洋舰也没有发展的兴趣,我国要建设的是在远洋地区长期独立机动作战的制海型海军,对于航母的要求是利用航空兵器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为第一位,其余的打击任务完全可以交给055大型驱逐舰和052D型驱逐舰去完成,航母的航空操作能力才是第一位的,需要搭载更多的舰载机,毕竟我们的舰载机还是不够多。

图为我国海军国产航母002(当时被军迷称为001A)和辽宁舰的结构对比图,可见其机库扩大了一部分。

其实,就连俄罗斯自己如今都放弃了载机巡洋舰的发展思路,虽然俄罗斯没有新建造的航母,但是在俄罗斯新设计的暴风雪号和海牛号航母上,都已经看不见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影子,说明这种独特的舰种已经没有了发展空间,我国就更没有必要去重走苏联海军的老路了,毕竟作战体系都不一样了。


海事先锋


因为不适用中国海军发展战略。

在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和美国海军一直是有差距的,长期处于追赶状态。为了对付美国的航母战斗群,苏联一直奉行的是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而攻击的主力,是核潜艇。

苏联海军所有的水面舰队,都是为了掩护核潜艇突破海上封锁,进入导弹发射阵位。就连航母也不另外。

苏联时期的航母,本身也叫载机巡洋舰。从这个名字来看,苏联对航母的定位除了载机平台,也是火力载体,跟巡洋舰驱逐舰一样,承担反舰反潜等多重任务。舰载机只要能驱赶对方的反潜巡逻机就行,不需要执行多任务。

因此,苏联的航母,尤其是1143基辅级,在前甲板都堆满的武器,包括反舰、反潜和防空导弹。而航母本身因为船体大,可以携带尺寸更大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这个思维一直延续到了1143.5级也就是瓦良格号,在机库前端设置了反舰导弹发射库,从甲板垂直发射。

可中国海军走的是美系路线,即以航母为核心,以护航舰艇为辅。通过航母,在大洋与敌人夺取制空权,而后用舰载机发动攻击。因此,中国对航母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增加舰载机数量。

因此,那个反舰导弹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完全就是鸡肋,当然要拆掉。虽然目前来看,空出来的空间并没有加到机库上,但是不妨碍在下一艘航母上做出针对性的改进。


林哥讲武堂


设计理念落后于时代,俄罗斯自己也已经拆掉航母上的反舰导弹

拆掉的是舰艏甲板上的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前苏联/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最初在前甲板设计了12具P-700 花岗岩大型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这是前苏联载机巡洋舰的一贯思路,在前苏联海军战略规划中,航母主要作用是提供舰队空中掩护,掩护巡洋舰群突击到北约舰队500公里左右密集发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P-700 花岗岩反舰导弹垂发系统,这种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非常巨大,只能大型巡洋舰才能携带,所以前苏联没有放过航母这个大型平台,也要求携带些。

P-700 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重量高达7吨,射程超过625公里,使用一种特殊的冲压喷气式发动机,最高速度2.5马赫,独有导航模式,4~8枚导弹集群攻时,其中一枚上升到更高高度,并通过数据链帮助引导其余导弹攻击,当这枚引导弹被拦截摧毁后,下一枚导弹上升接替其位置。库兹涅佐夫号发射花岗岩反舰导弹。P-700 花岗岩反舰导弹1980年开始服役,是苏联海军的杀手锏,由于体积庞大只有基洛夫级巡洋舰、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才有配备。该导弹在苏联解体后依然高度保密,一直到2000年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库尔斯克号爆炸沉没后,俄罗斯雇佣荷兰公司进行打捞,从潜艇残骸中取出反舰导弹才首次暴露在世界媒体面前。所以当初我们从乌克兰买回瓦良格号时,指望俄罗斯出口该反舰导弹是不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当年接回瓦良格号时,根本没有安装有P-700 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最多预留了空位。瓦良格号停工时远没有完工,只有个舰体空壳,本来就没有装,何来的拆掉之说?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导弹打航母思路跟当年苏联不一样,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我们专研的是弹道式反航母路线。列装的杀手锏有东风-21D和东风-26,空舰导弹CM-400AKG都已经出口巴基斯坦,岸舰弹道导弹CM-401珠海航展展示过。现在在专研可以塞进055型驱逐舰的边长85cm世界上最大垂发系统的反舰导弹,使用高速滑翔弹头,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传闻编号为鹰击-21,所以我们也完全不需要这个已经落后时代的P-700花岗岩。

所以在修复瓦良格号航母,改造成辽宁号的时候,我们就压根没有考虑把这个垂发坑位重新当做反舰导弹发射器来使用。前苏联时代是对航母要求不高,航母主要作用其实是防空,所以选择牺牲航母空间去装反舰导弹,而现在我们走的更像是美式路线,这样就要充分利用航母空间。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2010-2012年维护改造中,也已经更换前甲板,拆除了原先P-700 导弹发射装置,也放弃之前的思路,原先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的空间也被改造成机库或维修车间(两种说法,不确定哪个)。


五岳掩赤城


如果自卑一点的说就是因为我们没金刚石导弹啊。但细想想还有别的问题呢!

简单的看看辽宁号(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的甲板构成图):

我们会发现,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的前甲板上有12个小方块,这12个方块是导弹发射井。

需要的时候导弹发射井可以打开发射射程达到625公里的P-700反舰导弹。

从指标上看,P-700反舰导弹是可以攻击625公里之外的目标的,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舰上雷达进行搜索和导航的话,P-700的射程就仅仅能够达到200公里。

这样一来导弹的性能就大打折扣了。

然而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的导弹发射井开口开在了飞行甲板前段,这个位置又恰恰是

滑跃起飞的必经之路。如果要发射导弹的话,那么势必就会影响舰载机起飞。

于是本身的话,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上的反舰导弹也就成了鸡肋。


说回我们自己,在我们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的时候,这个航母设置了导弹发射井的位置但是并没有配备P-700导弹。这个型号的导弹从苏联起就一直没有外销过。所以我们继续保留导弹发射装置的话那么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因此在辽宁号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方案就是将导弹发射口直接用钢板焊死了。这样也就成了没有导弹发射井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

在我们建设001A航母的时候,由于是从头开始建设,因此压根就没有做这个结构,而是将之前的位置改成了一般的舱室扩大了舰内的使用面积。这也是001A相对于辽宁号的一个提升部分。

如果说我们没有导弹就封闭了12个导弹发射井是无奈之举的话,其实在俄罗斯队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的规划中,也在计划着移除这12个导弹发射井。甚至在新的俄罗斯航母的计划中

也不会在航母上再设置远程反舰导弹。所以说发射反舰导弹这类的事情最好还是由驱逐舰或者巡洋舰来做。

功能拼凑到一起的武器往往会成为一坨四不像也就失去了必要的实用价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