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内向、社交恐惧,常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该怎么办?

郑日安


首先,你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你一个立竿见影的“强心针”或“万能药”来解决你的困境,能解决你的困境的只有你自己。你的人生只有你能作主,别人的建议再好,如果你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行动,也都是枉然。

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别急着在每个人的回答中去找那个“特效药”,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去细品、去思考一些专业人士的回答,并积极的采取行动,你就会发现那个“特效药”其实就掌握在你手里,我们的回答只是一把开启你思考力和行动力的钥匙。

好,接下来,请带上你的感受,带上你的大脑,带上你的双脚,跟着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第一步,排除生理因素

你需要确定,你所说的难受胸闷暴躁是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确定的方法就是去医院就医,有病治病。先排除生理问题之后,我们才能继续走在心理探索的道路上。

第二步,现实检验

1. 自卑、内向、社交恐惧等对你造成了什么样的现实影响?

比如,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或学生家长的多次指责,对职业发展非常不利,甚至有失业的风险;再比如,有一肚子想说的话不知道跟谁诉说,没有朋友,有困难找不到可以帮助自己的资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

问这个问题用意在于,区分你目前的主诉是你个人的心理感受,还是说的确是影响到了现实生活。这是两种不同的前进方向,前者以探索成长经历为主,旨在找出“真凶”作创伤处理,建立积极自我,发展健全人格。而后者适用于行为方向的指导,也就是帮助你“带伤前行”,重建社会功能,改善现状,掌控未来。

2. 对于你的这些评价,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还是来源于外界他人的评价?

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总有人会把“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混淆。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你的心理现实,心理现实跟客观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越大,心理问题越严重。

如果这只是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建议你走出去,征求一下别人对你的看法,包括你的家人、你的同事、你的同学、你的朋友。如果你不太相信别人说的话,可以让他们举一个实际的事例来佐证他们的说法。

综合大家的评价,才是一个较全面的“客观现实”。判断一下你的心理现实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差距较大,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一方面说明,在别人眼中,你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糕,你完全可以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那些别人眼中的优势,收获自己快乐的人生。

另一方面说明,你确实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你解开迷团。

3. 你希望别人在哪些方面帮到你?具体的目标是什么?

明确具体的目标,而不是“我希望我能更成功更幸福”,这些是虚幻的,不具备可操作性。你必须明确,你所说的成功或幸福具体是指什么。比如“我希望能提高沟通能力,缓解我和谁谁的关系”,“我希望化解一次真实的工作中的冲突”等等。

第三步,负重前行

探索心理问题是个较私密的过程,因此本文倾向于更多地在行动层面上给予题主建议。

所以,建议你继续思考和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就算你认为自己是自卑的、社交恐惧的、一无是处的,那这样的你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能做点什么呢?在现有的状况下,你能为上述的目标做些什么样的努力呢?

谁心里没有一些伤痛呢,但是这些伤痛就一定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吗?未必。我们没必要过高期待自己的未来,更没必要过度苛求自己的过去。

有些伤痛就是会一直存在,就象我们身上的一个伤疤,选择允许让他们结痂存在,比选择让他们从来没有发生过,要轻松得多。必竟,求而不得,才是最让人焦虑的。

所以,放下心中所求,带着已有的伤痛,照样可以走向未来。过去的已经发生了,当下你是选择不断的揭开伤疤去顾影自怜呢,还是贴上创可贴,拍拍伤口说:“朋友,你是我的一部分了,接下来我邀请你跟我一起仗剑走天涯吧!”

前者让你既走不出过去,也走不向未来;后者让你把过去变成一个见证,陪着你一起见证你是如何在当下和未来披荆斩棘的。

2. 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个最重要的人说说自己值得被肯定的地方,你会跟谁说呢?你会说什么呢?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道之处,它们不会因为你的视而不见就消失殆尽。它们一直在你内心里潜藏着,只是在等待一个你看到它们的机会,让它们破土而出。

想想自己27年的人生经历,你凭借着什么特质让你成为了一名老师?你凭借着什么特质让你带着千疮百孔的内心走到了现在?你又凭着什么特质让你勇敢地在网上求助?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想要活得更好的、积极向上的强大的生命力量。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好的我”和“坏的我”。有的人擅长把“好的我”发挥到极致,有的人却总是拿起那个“坏的我”挥霍人生。

找一张白纸,左边一列代表“好的我”,把所有与之对应的特质写下来;右边一列代表“坏的我”,也把所有与之对应的特质写下来。

觉察一下:在每一个有情绪的当下,我是在运用“好的我”还是在运用“坏的我”;如果你恰好习惯性地又用了那个“坏的我”,反思一下,如果现在我拿起“好的我”,我会怎么做。

3. 生命就象是乘坐一辆公交车的旅程,现在这辆公交车就在你的眼前,你准备带哪些行囊上车呢?如果这辆车正在驶往你的未来,那么你准备坐多少站,每一站要去往哪里呢?在每一站的行驶中你准备做些什么呢?

这其实就是在梳理你自己的人生规划,不用急着做好所有的规划,先把最近一年或两年的做好足矣。

例如:最近一年内,你希望如何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在发展人际关系的旅程中,你准备运用到哪些特质?假如你想发展3位好朋友,会是哪三个人呢?你愿意选择哪个人最先开始呢?你的第一步行动是什么?在什么时间行动?如果有一个人可以做你的监督人,你希望是谁,你希望他如何监督你的执行?

心理彦究员总结:

你既是想像中的你,你也不是想像中的你。你是想像中的你,是因为你看到了那个伤疤。但是,即使有伤疤,也没有关系,它只是你活在这个人世间的一个见证,既可以见证过去,也可以见证未来;

你不是想像中的你,是因为你一度忽视了那个“好的我”,把“好的我”找回来,让他从你的内心释放出来,去发挥应有的力量,让他在你的未来人生旅途中陪伴你、照亮你、强壮你。

我是心理彦究员,你身边的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也欢迎你关注我私信我,我愿意做那个陪伴你支持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