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說起我國的潛射彈道導彈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 SLBM), 巨浪1 和 巨浪2 絕對是2款明星武器, 其中"巨浪2+094核潛艇"的組合成為了我軍現役海基核反擊力量的唯一中堅.

我們知道, 巨浪系列是我國利用陸基彈道導彈的成熟技術發展的 SLBM, 2代產品分別發展自 東風2 和 東風31, 其實按理說這是很合理的產品開發方式, 但是, 總是有那麼多老專家反覆在說一個情況, 就是這麼做是經費緊張, 科研條件艱苦, 反正就是有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感覺.

陸基下海, 這種看上去超高效的操作, 它怎麼就成了一種無奈之舉了呢? 小書今天就來聊一聊.

彈道導彈設計的核心需求

將更重的有效載荷(核彈頭)運送到更遠的地方, 是運載火箭(彈道導彈)從業者永遠的追求.

對於陸基彈: 要增程, 要增推, 好辦, 在改進燃料技術的同時, 多裝燃料; 至於要求減阻嘛, 彈體加長就可以了, 配套的, 發射車加軸, 發射井加深, 都好辦.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無非就是多加倆軸, 好辦.

而對於海基彈, 由於核潛艇艇體直徑限制, 對 SLBM 加長的操作就不能那麼自由而奔放了.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核潛艇艇體直徑不過10餘米.

既要改善性能, 人類的核潛艇建造技術又是如此拙劣, 那麼被逼得走投無路的 SLBM 設計師怎麼辦呢?

專用潛射彈道導彈的獨特設計

為了死摳長度, 美國人從UGM-96A (三叉戟C4) 開始, 將第3級發動機和有效載荷並排安在一起, 而不是像陸基彈那樣發動機在下推著有效載荷走.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三叉戟D5, 可見彈頭是圍繞著第3級佈置的.

這樣做, 在控制導彈長度的同時, 儘可能地增大了導彈的燃料攜帶量, 然而, 這樣做的代價也是非常明顯的, 那就是導彈是圓頭或者鈍頭, 與尖頭陸基彈相比, 飛行阻力大大增加, 我多裝這點動力是否得不償失?

有足夠的經費, 就有足夠的智慧, 技術人員很快(10來年)研究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 伸縮式減阻杆.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三叉戟D5 頭部像個大哥大天線的就是伸縮式減阻杆.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據測算, 減阻杆的應用可以使三叉戟D5的飛行阻力降低40%左右.

然而,不要小看這麼一個小東西, 減阻杆需要承受的應力非常驚人, 而且結構為可伸縮式, 重量必須輕, 對設計、材料、加工等各環節的要求都很高, 有點類似圓珠筆的筆頭的情況, 以我國90年代的技術和經費水平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JL-2 的第3級也是鈍頭, 但只是一個彈頭保護罩, 出水拋掉後和陸基彈一樣.

基於東風31下海的巨浪2, 經過不斷改進, 使我國首次具備了海基遠程核反擊能力, 但由於投資力度的限制, 未能打造成專用的潛射架構, 為日後的升級埋下了障礙.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越改越時髦的094, 卻有著越來越高的"龜背".

094 越改越高的"龜背" 顯示著巨浪2越來越棒的性能與陸基架構的無奈.

不過, 隨著經費的到位和投資逐步走向正軌, 這種無奈不久就會過去. 去年, 在關於火箭院總體設計部3室設計師的報道中, 透露了新一代高速飛行器減阻裝置已"地面試驗成功".

東風下海真不香, 潛射彈道導彈需專門設計

中國新型 SLBM 必然直追美國三叉戟D5 和 法國M51, 而不是繼續強 "艇" 所難, 讓新核潛艇背陸基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