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屈哲锋,财能书院长三角分院名誉院长、原聚光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高管、独立董事


美股持续震荡牵动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当地时间3月18日,标普500指数盘中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这是美股两周内第四次熔断,也是历史上第五次熔断。财能领学坊持续关注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在3月19日开启的《突发危机引发的财务思考》第七讲中,特意邀请资深CFO、财能书院长三角分院名誉院长屈哲锋谈一谈“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精华内容整理成文,特此分享。


来源:财大咖(ID:caidaka2019)


从阿里巴巴的融资之路,到美的集团的扩张并购;从A股十年趋势到美股十年积累的风险;从5G产业的现状到未来的投资机会,屈哲锋一一点评,娓娓道来。


他说:“面对突发危机,无论企业组织还是个人,首先要沉下心来,做好自己,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满满的正能量,要在动荡困难中寻找机会,积极应变,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很多知名企业身处危机中,要么顺势而为,要么逆势而上,通过开展资本运作,他们迅速集聚资源,进而在行业中崛起,快速做大做强。”

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阿里的资本运作之路与启示

屈哲锋首先对阿里巴巴20年成长史中的9次重要股权融资做了逐一剖析,他表示:“过去20年,阿里帝国的成长史也是一部资本运作史,它的每次融资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融资对促进阿里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融资之路上,2019年11月,阿里重返港股堪称惊艳,当天市值就达到了4万亿港元,超过腾讯成为香港市场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也成为了首家实现N+H中美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这同时也是2019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和2011年以来香港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屈哲锋在评析阿里选择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两个地方上市的好处时说:首先,在多地IPO上市的融资周期,不容易再受到某一个市场的制度限制,这对于“巨无霸”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其次,在多地融资意味着不同市场的估值,相互之间能够形成制约作用,能够更好地维护估值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某一个市场、某一个时间投资偏好过分地被高估或者低估,也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真实定价水平。


“阿里这盘大棋下得非常精彩!这盘棋背后的最大逻辑是什么呢?那就是阿里的核心战略。”屈哲锋说。


他还强调,CFO一定要有投资视角,要具备投资眼光,并且要善于资本运作,成为公司资本运作的核心。不管是早期的蔡崇信还是后来的张勇,都有着高超的资本运作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在阿里的成长和扩张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五要五戒”:资本运作与提升企业价值的逻辑


屈哲锋认为,资本运作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投资并购则是捷径中的捷径。资本运作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只有将加减法一起做,才可能实现比较好的发展。他提出资本运作的“五要五戒”。


“五要”是指:投融资策略要以企业战略为纲,且要踏准节奏;投融资要相互联动,节奏合拍,最忌短债长投;投资要讲究中长短期搭配,充分考虑流动性;危机环境下,企业融资要“傍大款、抱大腿”;危机之下,要敢于割“烂肉”、减“赘肉”、舍“鸡肋”,甚至断臂求生。


而“五戒”指的是:不要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两者要一起做,油门和刹车都要踩;不要过度扩张,体力不支;也不要过度保守,错失良机;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资本运作要谨防消化不良;投资不要只管生,不管养;投资不能盲目、虚荣,要理性,太大的野心容易压垮企业资金链。


屈哲锋说,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三个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三者实现的过程通常是按照上述顺序一一递进的。同时,企业要提升企业价值,需要将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结合起来,双轮驱动,价值才会增长得更快。而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与企业的估值逻辑有很大关联。“怎样让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有良好的预期,并且能够让投资者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信任,这是企业提高估值和价值的重要基础。企业在实现价值提升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清晰的逻辑,知道这些逻辑,就可以着手对核心的估值要素进行改善和提高,来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及周期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从而实现股东的价值。”

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看内部,也看外部:资本运作之必备大局观

屈哲锋认为,要做好企业的资本运作,必须要有三个大局观。


第一个大局观是要随宏观大势起舞。随大势顺势而为的前提是要把握势能的方向,并学会预判当下势能的大致持续时间,势能可能会分为几个波段,等等。这样才能避免踏错节奏。他表示,不同周期下,投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CFO要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第二个大局观是要随产业或行业周期起舞。在产业导入期,企业拼的是谁有先发优势;在快速成长期,随着玩家不断增多,又要比拼业务;供大于求集中度趋于提升的时候,企业拼的是组织能力和扩张能力。产业成熟期,当行业中出现寡头,供需趋于稳定,这时拼的就是资本。到了产业衰退期,企业比拼的是转型能力——看谁更有眼光,更有决心,更快速转型。


第三个大局观是必须要随企业的战略起舞。他说,企业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做相应的宏观分析、产业分析、行业分析、竞争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找出自己在业务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最后形成战略。同时,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制定战略的时候,过度扩张或过度保守都不行。此时,CFO一定要有全景视角来看企业战略和产业经营。“我们不仅看内部,也要看外部;既要看同行,也要看上下游;我们还要了解所有重要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和诉求,这样才能协助CEO制定出合适的企业战略。战略清晰了,投融资的目标和策略也就相应清晰了。所以在制定战略过程当中,CFO应该发挥非常核心的作用,必须是公司中除了CEO之外,最有全局观的角色。”

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围绕战略,围绕运营:危机下企业资本运作五大策略

屈哲锋还分享了自己总结的危机之下企业资本运作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资本运作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把握周期轮动;所谓“地利”,就是要选赛道、选环境、选文化、选协同;所谓“人和”,就是要找到志趣相合、门当户对、优势互补的投融资对象。


策略二:资本运作要以战略为纲,合理配置资源。在此过程中,企业要管住野心,踏准节奏,保持流动性。


策略三:资本运作要火眼金睛,慧眼识真,找到杰出的投资标的。

他提出投资者视角下“好公司”的一些核心标准,比如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良好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再比如有良好的风险与收益比,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股权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等等。


策略四:资本运作要坚持价值投资,稳中求胜,只挣“明白钱”。CFO要带领团队充分调研,谨慎评估,聚焦于确定性强、概率大的项目上,一定要明白“少即是多”的理念,有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才更具有可持续性。追求长期复利比追求短期高收益,更加可靠。


策略五:资本运作要把复盘反思总结常态化。屈哲锋把一些重要问题摆在大家面前,请君衡量:方向对不对?目标对不对?路径对不对?方法对不对?组织对不对?人才对不对?程序对不对?尽调对不对?评估对不对?整合对不对?资源配置对不对?激励机制对不对?考核评价对不对?风险控制对不对?每一个问题,都引发思考。


“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如果说剩者为王,那么前提是,活下来,信自己,信同伴,一起拼,才可能一起赢!”屈哲锋说。


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危机下的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