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河南日報農村版信陽訊(記者 李振陽 通訊員 陳光偉)春回大地花千樹,萬物勃發綠盎然。走進信陽市平橋區肖王鎮煜翔園林基地,紅葉石楠、紅葉李、海棠、晚櫻、海桐、桂花等各種百花樹木,萬樹成長、生機盎然。

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2014年,家住肖王鎮黃堂村的馬義軍在黃堂村和新店村流轉了1300多畝土地,建立了果樹苗培育基地,培育了25萬多株苗木。經過5年的精心管護,近800畝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的苗木終於可以出售了。但受疫情影響,苗木出售的外地訂單全部被取消,找不到銷路的馬義軍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村裡的“第一書記”黃坤得知這一情況,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從2018年9月到肖王鎮黃堂村任職後,他就紮根村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通過調研,黃坤因地制宜,採取“產業+農戶+基地”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引領全村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疫情防控期間,他放棄假期,日夜堅守戰“疫”最前線,切實充當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疫情要防,發展也不能落下。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幫助發展產業,促進群眾穩定增收,是我的工作職責。”黃坤堅定地說,“煜翔園林是平橋區‘多彩田園’示範工程,一定要把疫情對產業的影響降到最低。”

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當看到新聞裡直播助農、助銷農產品等網絡銷售取得較好效果後,黃坤立即行動,利用駐村“第一書記”和平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科員雙重身份,聯繫局裡請求幫助網上銷售。通過網站、微博微信、自媒體等各種渠道推廣宣傳,他切實當起了“苗木”代言人。

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這一片主要是紅葉石楠,往裡走是光木蘭、紫薇、櫻花、桂花、紅葉李、海棠、海桐等,一共有二十多個品種。”黃坤高興地介紹道,“轄區內信正路、東大崗循環路的廊道綠化栽了這的欒樹、紅葉李、櫻花等苗木,最近周邊其它鄉鎮剛買了幾千顆海棠樹。隨著氣溫回升,村民們紛紛前往這裡選購苗木,呈現樹苗俏銷的熱鬧場面。”

平橋區:“第一書記”賣苗木 助力產業發展

“我們園林復產發展,鎮黨委政府、駐村‘第一書記’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他們不僅幫助協調備足防疫物資、指導做好各項防護工作,同時積極想辦法拓展銷售渠道,解決了苗木滯銷問題。”看著園林繁忙的工作景象,馬義軍感慨萬千。

目前,該園林基地現有工人60名左右,每天收入100-120元不等,通過實施到戶增收幫扶了41戶貧困戶。下一步,肖王鎮將繼續發揮“第一書記”的作用,大力支持“多彩田園”示範工程發展壯大,不斷增加產業扶貧支撐能力,帶動群眾實現長期穩定增收,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