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橋區:大別山的“雞媽媽”

平橋區:大別山的“雞媽媽”

河南日報農村版信陽訊(記者 李振陽 通訊員 葉琴)近日,信陽市平橋區洋河鎮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

平橋區:大別山的“雞媽媽”

原來,洋河村村民代強去年籌資養了3000多隻鴨,本打算趁今年賣個好價錢,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積壓了幾萬枚鴨蛋銷售不出去,代強心急如焚。最後,通過洋河鎮鎮村幹部幫忙,聯繫到蘇雙樓村的大別山天利農產品有限公司,不但解決了燃眉之急,並且形成了長期合作關係,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

據瞭解,信陽大別山天利農產品有限公司位於洋河鎮蘇雙樓村,創立於2009年9月。主要從事走地雞養殖、蛋品深加工、蛋品購銷經營。先後註冊商標2個,"大別山天利"和"睡仙橋",包含16種品類,國際條碼67個,資質、證照齊全。與信陽各大超市、經營網點、大中小商場近百家建立了穩固的供貨關係,年銷售額達200多萬元。疫情期間,為配合抗擊疫情保證群眾生活供給需要,也一直保持供貨,沒有間斷一天。大別山天利農產品有限公司的掌門人路叢慧,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別山區的“雞媽媽”。

平橋區:大別山的“雞媽媽”

對路叢慧來說,今年春節,是她過得最忙最累、最不平凡、也最緊張、讓她最難忘的一個農曆年。

除夕剛過,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因為供貨,她往來超市,有車方便,便有不少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一傳十十傳百,開始找她幫忙,從代買肉蛋逐漸到代買蔬菜、糧油、副食、生活物品等。

平橋區:大別山的“雞媽媽”

平時就熱情大方、不拘小節、又樂於助人的她,不知不覺就成了不少市民的“義務代買員”,兼“送菜工”了。求助電話越來越多,路叢慧的手機幾乎每天被打爆,微信也時時滿屏。

不光買,還要送,市內的、南灣的、平橋的、羊山的、東雙河的……一天下來,50多家的菜,都是她去一家家買好,再每家送上門,需要幫助的人太多,兩個本子都很難記下來。

平橋區:大別山的“雞媽媽”

而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交通不便,雞蛋鴨蛋大批囤積賣不出去,養殖戶們急上眉梢。只要聯繫上她,她便會想盡辦法,幫忙一趟趟拉出來,送往市內社區,從過年到現在,沒有歇過一天,截至目前已經幫19家養殖戶解決了雞鴨以及蛋品的銷售。

本次疫情襲來時,她帶頭多次捐款,包括黨員義捐等,已有7000多元;她還捐獻救援物資,雞蛋、鴨蛋、酒精、副食……不計其數,有多個卡點,都有她送上的愛心錢物。

她還主動報名,參與到蘇雙樓村組織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悄悄承擔起了周圍村民蔬菜等生活物品的“紅色代辦代購”行動當中,為無法出門的當地百姓送去“暖心菜”。

“雞媽媽”路叢慧, 生於六十年代,長在紅旗下,受軍人家庭的薰陶,自幼養成一副潑辣幹練的男孩子性格。十幾年的辛勤汗水,雞場規模已擴大到公司級別。身為黨員的她並沒有停下腳步,在公司建立了黨支部,參與到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當中,並將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為己任,大別山天利農產品有限公司致力於精準扶貧與產業扶貧有效對接,採取“超市+公司+貧困戶”的運作模式,為貧困戶提供雞苗、技術、回收、銷售一體化服務,建立互惠互利、長期合作的利益聯結機制,放大“1+1>2”的扶貧效果。路叢慧忙前忙後,不計報酬的幫助村民,教會他們科學實用的土雞散養技術,帶動附近4個村112戶增收脫貧,扶持了當地農村致富產業,加快了一方脫貧致富的步子。

這幾年來,她總是沒日沒夜地忙碌,臉曬黑了,人變瘦了,周圍的人都心疼地叫她歇一歇,她卻總是笑著說幹勁十足。正如她曾經說的,“我是一名黨員,又是黨員志願者,我有能力去服務群眾,去幫助別人,做點善事,我心裡有勁兒,而且欣慰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