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平橋區:這個鐵傢伙本領大,一會育秧100多盤!

平橋區:這個鐵傢伙本領大,一會育秧100多盤!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尹小劍 翁應峰

“底土、播種、澆水、蓋土入秧盤,然後送進大棚堆放。”3月5日上午,在信陽市平橋區五里鎮大堰村雙樓組綠農豐農合作社,5名工人在平橋區農機推廣站站長聶照義指導下進行機械化水稻育秧流水線操作,一會兒工夫,100多盤播種好的秧盤均勻整齊地碼放在旁邊大棚內。

平橋區:這個鐵傢伙本領大,一會育秧100多盤!

“春耕就是要搶早!”聶照義說,與普通人工育秧方法不同,在同樣人力下,機械化育秧每天育出的數量是人工育秧的三倍,育秧效率大大提高。

平橋區:這個鐵傢伙本領大,一會育秧100多盤!

“秧盤送進大棚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等秧苗冒出來,正好頂到上面的底盤,然後進行鋪盤,中間要澆水,控制溫度,精心呵護。”聶照義說,一個大棚可以鋪2000盤,能栽種200畝。第一批機械化育秧時間約需25天,緊接著可以進行普通育秧,一個大棚可以循環使用3次。

平橋區:這個鐵傢伙本領大,一會育秧100多盤!

近段時間以來,五里鎮黨委書記錢旺一邊忙抗疫,一邊在為農民春耕備耕忙活。為搞好機械化育秧,這次他還專門將平橋區農機管理局局長楊冰也請了過來,對村民機械化育秧進行指導。

平橋區:這個鐵傢伙本領大,一會育秧100多盤!

“機械化育秧最大好處就是提高秧苗質量,保證了撒種均勻度,且不會漏播。”錢旺說。另外,用統一秧盤育苗,也為下一步機械化插秧做好準備,省苗、省時、省力。“我們整個五里鎮機械化育秧面積有10000多畝,到時用機器插秧可省事兒多了,一臺插秧機只需4個人,每天可插秧50畝。”

綠農豐農合作社負責人張偉說,他不僅育秧實現了機械化,以後犁田、插秧、植保、收割等一整套農事農活,都實行機械化。“我今年用的稻種是兩優6326,育的是再生稻,收割後還可以再種一茬,全都是機械化作業。”

不僅五里鎮,記者在平橋區其他一些鄉鎮採訪發現,各種農用機械在田間往來穿梭,不僅提高了春耕的效率,也大大節省了人力,平橋區農耕已經進入了機械化時代。

據瞭解,平橋區現有水稻種置面積56萬畝,機械化插秧面積28萬畝,有育秧播種機68臺,育秧盤280萬張,育秧大棚1900多畝,機械化收割率達到9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